三 张勋和他的北洋 9.张勋的晚年生活
04-16Ctrl+D 收藏本站
1918年,也就是张勋复辟失败后的第二年,中国对两种人进行了大赦。
第一种人,是洪宪帝制的时候跟着袁世凯的人,比如杨度等;第二种人,就是跟着张勋搞复辟的人。张勋复辟时,梁启超和林长民等人都去了天津,加入了讨逆军,却有一个小丑心急火燎地跑到了北京,前去支持张勋,这个人就是康有为。康有为是一个坚定的保皇党,多年来流亡海外,如今终于等到了张勋复辟,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大清帝国要复辟了,他康有为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宰相人选。所以,康有为千里迢迢地找到张勋,毛遂自荐地说,张勋你是个军人,你来负责打天下,管理天下的事还得由我康有为来干,结果张勋都懒得搭理他。
康有为做的最不要脸的一件事,就是在张勋复辟失败后,他居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曾经给张勋出了六个主意,但张勋都不听,所以才导致了复辟的失败。这六个主意写得简直可笑极了,每一个主意都挑张勋做错的地方说,这些话如果是在张勋复辟之前说,那就太厉害了,但事后说就跟马后炮一样。康有为还跑到海外,拿着一张假照片招摇撞骗,照片上是他和光绪皇帝的合影,自称光绪皇帝曾经给他写过一个血书衣带诏。张勋根本不屑搭理康有为这种没有廉耻的人,康有为还自我感觉良好,做梦都想着当宰相。最后连太妃都看不下去了,对康有为说,我们大清一朝从来就没有过没有胡子的宰相,你康有为没有胡子,所以你不能当宰相。最后,康有为连个辅政大臣都没混上,张勋给他安排了一个弼德院的副院长的位子,弼德院相当于中顾委,由徐世昌担任院长,康有为当副院长,一点实权都没有。
不管怎么说,到了1918年,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的参与者都得到了赦免,因为大家毕竟都是北洋系的袍泽。大赦之后,张勋离开了荷兰使馆,携带着家眷和财产到了天津当寓公,一直到了这个时候,张勋才发现自己的原配夫人曹氏有多厉害。曹氏虽然不识字,但非常擅长理财,她投资了很多家银行和矿产,甚至还投资了电影公司,而且凡是她投资的产业,全都能赚很多钱,所以张勋后来在天津也过着非常优渥的生活。张勋一生都将曹氏当作母亲一般尊敬,大事小情都跟曹氏商量,可能张勋这辈子唯一一件没有听从曹氏意见的事,就是复辟。曹氏是坚决反对张勋复辟的,而且她还专门从徐州跑到北京来劝阻过张勋。
除了曹氏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也极力劝阻过张勋复辟,这个人就是张勋最亲信的手下张文生。之前提过,张勋离开徐州前,曾叮嘱过张文生,一旦他决定要在北京复辟,就给张文生发电报,让他送四十盆花到北京,所谓的“四十盆花”其实就是暗号,真正的意思是让张文生带领四十个营的“辫子军”进京支持复辟。后来,张勋要复辟的时候,给张文生发了电报,让他送给四十盆花去北京,结果,张文生居然真的就在徐州买了四十盆花送到了北京给张勋,这是千真万确的真事,不是民国报纸道听途说编的段子,因为张文生思前想后,觉得复辟这件事太不靠谱了,他送四十个营的军队进京根本就是去陪葬。后来,张文生因为讨逆有功,当上了安徽督军。张文生是张勋一手提拔起来的,做事的风格也跟张勋一样彪悍,他把张勋留下来的那四十个营的军队,扩充成了好几百个营,扩充军队需要大量的军饷,张文生管财政厅要钱,财政厅不给,张文生就直接把财政厅长绑架了,逼省长拿钱来赎人。所以,张文生的政治生涯也很短暂,很快就被找个机会撤职了。
张勋是在1923年去世的,曹氏一直活到1944年才过世。曹氏对张勋自然是从一而终的,但张勋后来娶的唱戏的小妾就不是很忠诚了。他的一个小妾后来跟着马弁跑了,这事在民国的报纸上闹得非常轰动,因为这个小妾跑出去之后到处乱说话,说张勋有一个坏毛病,一定要躺在女人身上才能睡觉,而且女人还不能动,一动张勋就发怒,要把女人踢到床下去。张勋的个性是比较暴戾的,他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其实只是儒家宣扬的伪道德而已。张勋经常动手打人,张勋复辟后,恭亲王来找他,半高兴半嗔怪地对张勋说,复辟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事先不跟我请示一下?他觉得在复辟这件事上,张勋这种小角色应该听自己的领导。没想到恭亲王话刚说完,张勋抬手就给了他三个耳光,怒气冲冲地说,我帮你们家干了这么大的事,你不感激我也就算了,居然还敢来斥责我。
张勋的儿女也很不省心。北洋系的军头之间经常联姻,张勋的大儿子娶了张作霖的女儿,但这个大儿子吃喝嫖赌样样沾,曾经一个晚上就输掉了一座天津租界里的大洋房;张勋的大女儿嫁给了民国时期的总理潘复的儿子,结婚之后也不守妇道,经常出入各种舞场,还养面首,搞得声名狼藉;张勋大女儿生了两个儿子,结果这两个儿子长大后全都被舆论逼疯了,因为他们受不了所有人都在说他们的母亲的风流韵事。好在张勋有一妻十妾,这些老婆一共给他生了九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张勋的复辟虽然失败了,但他本人还是实现了子孙满堂的人生梦想。
而且因为有了理财有方的曹氏,张勋在天津有100多处的物业,他在天津当寓公的时候,依然过着穷奢极欲的日子,每天都把燕窝熬成膏,切成小块,当零食吃,燕窝剔得非常干净,以至于他们家负责剔燕窝的保姆把眼睛都累瞎了。而且张家的厨房还发明了好多道菜,每天吃饭都开流水席,家里每天都包戏班子唱大戏。虽然张勋失势下野了,但他的排场依然很大,人缘也依然极好,张勋在天津过七十大寿的时候,全北京城的名伶都争着抢着去给他祝寿。
张勋去世之后,他的葬礼堪称整个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一场葬礼,比袁世凯的葬礼还要隆重。因为张勋这样的人实在是太罕见了,一直到他1923年去世,依然留着辫子,他虽然奇葩,虽然干了很多愚蠢可笑的事,但这个人一生都对清朝从一而终。张勋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戏?因为他所固守的一切,都是从戏文里学来的,戏里的人物全都是盖世英雄,从一而终,忠孝节义。在越来越道德沦丧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越来越没有廉耻,世风日下,像张勋这样一生都没有改变过意志的人,的确挺难得的。张勋的送葬队伍是民国史上最盛大的,光挽联就排出两里地,连孙中山先生都送出了挽联,称颂张勋的道德高尚。总体来说,张勋这一生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也算值得了。
黎元洪也出席了张勋的葬礼,还献上了一副他亲手书写的挽联。黎元洪后来又当了一次大总统,但又被下野了,最后也跑到天津来当寓公。而且黎元洪也很善于理财,还成了大书法家,写了无数的书法作品,在天津过着很富绰的生活。黎元洪的书法作品至今都非常值钱。其实北洋系统是很有意思的,它从来不会把一个人逼到绝路,叛逆也好,反革命也好,北洋系的人从来不会去搞斩草除根的事,甚至连枪毙和刺杀的事都没干过,所以张勋和黎元洪都能在天津安度晚年。最有趣的是,最后段祺瑞也去了天津当寓公,吴佩孚也去了天津当寓公。在天津当寓公,似乎就是北洋系统里失势的人安度晚年的共同选择。
我们如今的电视剧里,把张勋描述成一个毛头小伙子,我觉得这种描述方式是不准确的。张勋是北洋系里年纪最大的,比他的主子袁世凯还年长,其实张勋的形象,应该就是他本人最爱看的戏里的盖世英雄的形象,或者说,张勋一生都在追求、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最终,在他的葬礼上,他应该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吧。
复辟失败之后,很多晚清的遗老痛斥张勋。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清朝没有了,但他们依然可以生活在宫里;另外,清帝退位的时候,国民政府跟他签订了优待条款,每年都给清宫400万大洋的优待费。虽然这个钱国民政府从来没有兑现过,毕竟那时候连年打仗,要养活国民政府,还要出钱搞选举等,但他们也没进宫去抢夺清帝的财产。大家想想,清宫里得有多少价值连城的宝贝?所以清朝的遗老压根不在意有没有一年400万大洋的生活费,他们需要钱的时候,只要把宫里的宝贝拿出去卖就可以了,全国人民也对被袁世凯逼迫退位的清帝颇为同情。结果现在张勋搞了复辟,清宫背负了好多骂名。
段祺瑞还是很聪明的,他在讨逆的通电中,想方设法地把清朝的遗老都洗干净了,把一切罪名都扣到了张勋一个人头上,是张勋逼迫清帝复辟的。即便这样,复辟失败后清宫还是受到了损失,而且不光是名誉上的损失,金钱上也损失巨大。清朝的皇族遗老气愤地说,他们还以为大清朝真的复辟了呢,所以他们沿着后海,沿着南池子,沿着金水河,就像开粥厂一样地到处发钱。人家开粥厂是每一个人都发一碗粥,清朝的遗老们是遇到当兵的就给十两银子。因为他们觉得天下又都是自己的了,所以要拉拢人心,到处散钱。结果复辟从头到尾就持续了12天,天下又跟清朝没关系了,遗老们发出去的钱全都白花了,亏大了。
最后,我想以稍微高一点的层次来总结一下张勋复辟。历史学家总结出一个规律,每个历史事件到了最后的时候,都不是一下子就能终结,而通常是要在一个悲剧后面再加上一场闹剧,才能彻底结束。比如明朝,如果以崇祯皇帝在煤山殉国结束,那它就是一个悲壮的结局,但崇祯殉国并不是明朝的完结,后来还出了一场闹剧——弘光小朝廷,瞎闹一通才收场。
帝制也是一样,中国几千年的帝制,如果就在袁世凯手里结束,其实也算是一个悲剧,因为袁世凯这个人真的是雄才大略。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当时整个中国都找不到第二个像袁世凯一样的人,能真正地把中国办好。可惜袁世凯最后没办成帝制,自己殉了自己的小小野心。但帝制并没有在袁世凯手中终结,历史永远是这样,在袁世凯之后,又出现了一位不自量力的张勋,瞎折腾一通,这才让帝制在中国彻底结束。
历史总是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