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 欧洲的残酷扩张 2.额尔金火烧圆明园
04-16Ctrl+D 收藏本站
真正对清朝皇帝产生触动的是1860年,我们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但其实跟鸦片真没什么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是换约的问题,因为《南京条约》里有一个确实不太平等的条约——最惠国待遇,意思是,如果你跟其他国家签了比对我更优惠的条约,我有权力换约,这就相当于咱们现在WTO或者自由贸易中的“双边最惠国待遇”,反正你要是跟人家签了新的优惠政策,我就要求给我也享受一下。于是后来跟法国签了一个《黄埔条约》,英国就说,是不是我也得享受一下这个,那咱们就再签一份东西吧,后来美国也加入进来,俄国也加入进来,咱们签个《天津条约》吧。
签《天津条约》之前,确实是英国比较挑衅。有一条曾经注册成挂英国旗但注册期已经过期的船,也就是说,完全是一条中国的船,被中国当成走私船逮住了,于是英国领事就不干了,也不管那船上其实根本没有一个英国人,就说你中国是弄我英国的船了,所以我得跟你换约。其实现在英国也承认当时它就是挑衅。反正清政府就觉得,这蛮夷又来武装上访了,这回咱们给他点颜色看看吧,反正我们对付武装上访无非就俩办法,一是给钱,二是揍你,之前给了钱了,那这次就让蛮夷尝尝咱们的厉害吧。
然后当英国跑到大沽口来换约,还有军舰武装示示威,也就没什么准备,结果吃了一个大亏,与大沽口炮台的清军炮战,死伤了百十号人,打沉了几艘船,清朝的对外战争出现了少有的一场小胜利。但这确实激怒了英法联军,于是英国就从印度、法国从阿尔及利亚调来了大军。
要说这国家的国运好的时候,就什么事都顺利,国运差的时候,所有的倒霉事都一块来。如果稍微早两年跟英国干,英国根本没法跟咱们干,因为1857年的时候,印度爆发了大起义。大家知道印度是分种姓的,最高种姓是婆罗门,婆罗门不当兵。军官里刹帝利(以及穆斯森)较多,英国人来印度之前,人家在印度就是贵族,英国人来了,人家就来参军,那个时候英国还没有真正殖民印度,结果因为猪油什么的,就导致印度军队里的高种姓军官跟士兵们率先发起了大起义。
这可不是农民起义,农民拿着刀子、叉子就来了,这是拿着枪的士兵和正规军,于是英国派大军到印度镇压,搞得焦头烂额,伊丽莎白女王那时候也睡不着觉,天天就折腾这事。那个时候中国如果跟英国打仗,其实是有机会的。但是这大英帝国的国运就是这么好,刚把印度这事儿弄完,正式把印度划成了英国殖民地,就跟中国干上了。维多利亚女王原来是叫大不列颠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现在又加了一个印度女皇的头衔,后来爱尔兰独立了,今天的英国就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总之英国搞定了印度的事,刚腾出手,中国就撞枪口上来了,英国大军直接从印度调过来就跟中国干,偏巧这时候李秀成出来进攻上海,太平天国打得一塌糊涂,这边又闹捻军,西北又跟回族打,打得简直是全国上下一团糟。
咸丰皇帝确实是一点事都不懂,一开始他还说,只要列强不来北京,我愿意多开几个港口跟他们通商。跟他们签协议,在天津签,不要来北京,千万不要来北京。因为咸丰皇帝一想,万一列强不给他跪拜,这个事就极为严重了,刚才咱们说了,跪拜是低成本统治,低成本统治有低成本统治的问题,就是它脆弱。
低成本的东西只要有人不跪,就是太平天国来了;有人不跪,陕甘回民起义;有人不跪,捻军来了;有人不跪,白莲教上来了。所以皇上对你不跪我这个事儿,感觉非常严重,就想让列强在天津签条约,不要来北京,顶多多给他们两个钱呗。结果列强不同意,人家非得到北京来,说我是大使,我要来递国书,必须得来北京。
结果僧格林沁出了个坏主意,你也不能说僧格林沁不对,因为他也没有经历过这种事儿,天下万国的时代,他也觉得我们是天下,你们是蛮夷,对付蛮夷有的是招。他说不如这样吧,咱们就让外国使团到北京来,然后我弄一堆清兵脱了衣服假装流氓,在路上把他们都宰了,这不就解决了吗?
咸丰皇帝一听,好主意,太好了,就这么干,然后就对列强说,你们从北塘上岸吧,我们来迎接你们,但是英法联军也不知是得到了汉奸的消息,还是自己也感觉不太对劲,反正他们就没从北塘走,人家直接进攻大沽口,这回英法联军是有备而来的,大沽口陷落了,天津也陷落了。
其实英法联军里也没有几个英法人,英军以锡克族为主,锡克的骑兵,旁遮普团,大家一听这名字就是印度来的,英军的主力都是这个,法军的主力是阿尔及利亚骑兵,阿尔及利亚骑兵是北非的,所以英法联军士兵没几个英法人。
僧格林沁这个人我觉得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每次刚一打败的时候,他就决定我们不打了,我们签约。这次说到通州来签约吧,派谁签约呢?大家就说,就派个使团去签约吧,这个时候还没打到北京呢,实际上英法联军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想占领北京。
我看过各种各样的回忆录,尤其是他们那个最高的统帅额尔金,他的名字叫詹姆斯·普鲁斯,额尔金是他的爵位,他是额尔金伯爵,爵位后面带的都不是这个人的姓,比如爱丁堡公爵(Duke Edinburgh),后边是他这公爵的地名。额尔金是他们家祖传的伯爵,而且他们家还祖传一个技能,就是专门抢劫别人家的珍宝。
额尔金在西方特别著名,但不是因为小额尔金抢了圆明园,西方人其实不太了解这个事,但是西方人都知道额尔金最后火烧了圆明园,额尔金他爸——老额尔金伯爵,当时在当驻奥斯曼帝国公使的时候,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给毁了。
巴特农神庙是整个希腊民族的民族精神。现在大家去雅典看,巴特农神庙就剩下两根柱子了,那个时代的巴特农神庙里面,还有美轮美奂的雕塑、浮雕,结果都被这个老额尔金伯爵给炸的炸,刮的刮,凿的凿了,破坏了一大堆,然后把剩下的都给运到大英博物馆去了。现在去大英博物馆会看到一个巨型的大厅,里面都是从埃及抢来的东西,就是各种各样法老时代的东西,还有一个巨型大厅就是老额尔金伯爵从希腊抢来的这些东西。
西方人都知道额尔金,说句公道话,他倒也不是最残暴的,英法联军里有很多更残暴的中级将领和下级军官,他们就是奔着抢劫来的,有的在参军之前就是流氓、地痞,你想想他们到远东来想干吗?
但是这额尔金伯爵世代是伯爵,他一开始老觉得我们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尤其他跟英国的公使有点不合,因为那英国公使是一个在中国长大的英国屌丝,就是因为会说中文才当上了大使,额尔金伯爵这种英国世代伯爵,挺看不上这哥们的,他就说,咱们这样的英国绅士,干吗总干这打砸抢的事?那公使就说,你不了解中国,对付中国人就得这样,我从小在中国长大的,中国人都不讲信用,你就听我的吧。
开始额尔金不是很积极,中间有一次,他从上海去武昌,坐船路过长江,经过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的时候,停了一晚上,还差点跑去跟洪秀全聊一聊,因为他就是想看看中国到底什么样。但其实太平天国自己也不太懂,说实在的,太平天国虽然信仰上帝,但他们是一个比愚昧、无知、腐败的清政府更愚昧无知的政府。
反正太平天国也没抓住这个机会。至于额尔金伯爵最后为什么下令,把圆明园给烧了呢?因为清朝政府劫持英国使团,清朝政府说不打了,来通县签约吧,于是公使团就去签约了,结果被僧格林沁全抓了,抓了以后还严刑拷打,打死了十几个人,而且还肢解尸体,搞得比较残酷。
对于西方人来说,每个人都说自己有理,他不记得他在广州怎么把两广总督叶名琛抓到印度去的,他不想这件事儿,他就觉得你抓我使团不行,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抓你叶名琛是因为我进攻广州,这叶名琛在广州城里不战不和、不降不走,太碍事了,而且我也没抓他,我就跟叶名琛说,你跟我走一趟吧,于是把他带上船弄到印度加尔各答去了。到了印度以后,叶名琛坚持不食敌粟,就是不食敌人的粮食,只吃自己从广州带过去的,不知道是因为广州的东西好吃,印度东西不好吃,还是因为他确实有气节,总之这位号称海上苏武的叶名琛最后绝食而死,他还写了几首诗,但因为这诗写得没什么才华,我就不给大家念了。
每一个人英勇就义之前都写一些诗,曾经我给大家介绍过斯坦福大学历史系主任伊恩·莫里斯教授写的一本书,叫作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为什么西方一直到现在都统治世界》)。
这本书的开篇特有意思,讲的就是钦差大臣叶名琛在伦敦的朴茨茅斯港上岸,女王跟女王的老公一起匍匐在地给叶名琛跪拜。这一幕当然是莫里斯教授想象出来的,他是想通过这个告诉大家,其实中国如果按照宋明的路线继续发展,是有机会实现这一幕的,但最后机会都丧失了。
反正这额尔金伯爵发现,中国人不但劫持使团,还杀他们的外交使节,他彻底被激怒了,而且当时法军已经先进了圆明园,在里面抢了一天了。所以额尔金就说,我得惩罚一下中国,不过我不惩罚中国人民,我就把圆明园烧了吧。
帝国主义,尤其是上层贵族,非常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他们说,你看中国皇帝杀我使节,但我没有大肆屠杀中国人民,不像后来日本人、俄国人大肆屠杀中国人民,英法联军确实也没有大肆屠杀中国人民,我就是把圆明园给抢了,烧了。
有一些非常非常热爱西方的人说,英法联军把圆明园里的东西拿到西方去,其实是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物,不然这些东西也得毁在“文化大革命”。我自认为自己还算客观吧,做的好事我就说它是好事,做的坏事我就说它是坏事。我要说的是,火烧圆明园时毁的文物,要比抢走的多得多,因为它拿不走,这圆明园是中国千年的沉淀都在这里。在火烧圆明园之前,国家的国宝全部被拿完,那还要上推到宋钦宗时期的靖康之变。
反正当时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把这些历朝历代留下来的珍贵字画、古玩等,凡是大点的东西,带不走的就砸了,要不然就全都熔成一个大金锭子,揣兜里走了。他们回国的时候路过香港,就已经卖掉了一大批,那时候在香港买这东西的人,也因此发了大财。
圆明园确实被毁得不轻,伟大的作家雨果写过文章痛斥英法联军,那个事当时在西方还是比较轰动的,占领了大帝国的首都,相当于打奥斯曼土耳其的时候,突然把伊斯坦布尔给占领了。
咱们老说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更惨,它5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后被打成70万平方公里,我们至少还保存了960万,但有一些事我们比西亚病夫更惨,至少人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从来没被占领过,我们这一上来北京就让人给占领了,然后圆明园就被烧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额尔金烧了圆明园,但他并没有下令搬走国库。大家想想最后签的《北京条约》,包括战费、英国商人的损失费、被屠杀的使节的损失费,中国一共就赔了几百万两银子,实际上当时中国的国库就在北京,咸丰皇帝带着慈禧跑的时候非常仓皇,也背不走几两银子。
所以咸丰皇帝就一直想不明白,人家把我首都都占领了,怎么没有改朝换代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当时恭亲王留在北京,恭亲王是咸丰的亲弟弟,大弟弟通常都叫恭亲王。中国这个爵位的封法,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西方跟东方好像没怎么交流过,但咱们封的这些爵位还是很相似的,西方的爵位翻译成中文是公、侯、伯、子、男,咱们也差不多,皇帝那位比较大的弟弟就是恭亲王,醇亲王肯定是排在恭亲王后面的。包括封王也是,通常秦王、晋王这都是最大的王,单字王,李世民那会儿就是秦王,李定国封晋王,这都是固定的爵位,你要是蜀王和宋王,对不起,你就后边一点。
所以历史上留下了一张恭亲王的著名照片,却没有留下咸丰皇帝的照片,因为英法联军的摄影师进了北京的时候,咸丰皇帝跑到热河去了,而且他后来就病死在热河了,只有尸体回到北京,错过了拍照片。
恭亲王的这张照片就是签订《北京条约》的时候拍的,当时恭亲王摆了一大桌饭菜等待英法使者,英国人先来的,额尔金伯爵坐着八人抬大轿,后边还跟着各位将领,还随身带了一大堆意大利摄影师,对着恭亲王就说,你别动,我给你拍张照片。
当时也没人给恭亲王介绍,说这盒子是照相机,我要给你拍照片,反正他就看见一个盒子的头对着自己,当时恭亲王还以为那是一门炮呢,以为英国人这是要处决自己呢,所以恭亲王的表情是极难看的,脸色极为煞白,这就是清朝的皇亲国戚第一次拍照片的经历。
结果拍完发现没开炮,自己没死,然后说好好好,咱们签约签约,签完约以后,又说咱们吃饭吃饭,英国的贵族很讨厌的,额尔金伯爵说谁跟你吃饭?我堂堂大英帝国的伯爵,我不跟你吃饭,然后就走了。额尔金伯爵走了以后法国人又来了,签完约以后,恭亲王说吃饭吃饭,法国人就吃吃吃。
法国人爱吃,所以恭亲王准备的饭菜,英国人没吃就走了,法国人留下来吃了。
《南京条约》清朝根本没当回事,等到英法联军打到北京来,烧了圆明园,大家才意识到,原来这条约是有法律效力的,这才当了回事,还成立了抚夷局,你看,这名字还是换汤不换药,叫抚夷局。后来这西方人都不干了,说我不来跟你们交涉,我没事来抚夷局交涉什么,我是夷吗,要你来抚我呀?后来没办法,咱就改名吧,改成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西方人这才说,那我可以来了,咱们可以交涉了,然后清朝就开始有外交官来了。
我早就说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对清朝没什么影响,《南京条约》签订了之后,也没有外国的外交官到北京来,但是19世纪60年代,不但广州有洋人进去了,北京也有洋人来了,洋人来北京当了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