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为何比喻女子不贞

04-16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首名篇,诗人访友游园,恰逢主人不在家,叩了半天门也没人来应,正在扫兴的时候,抬头一看,只见满园的春色根本关不住,那不,一枝红杏探头探脑地伸出了墙头。多么旖旎的春日景象!

“红杏”和“墙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著名意象。先说“红杏”。唐代诗人高蟾有“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的名句。最有名的“红杏”诗句是北宋文学家宋祁的《玉楼春》,其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都是吟咏的自然界里的红杏。将妙龄女子和红杏联系起来,唐诗中就已经出现了。李洞:“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酥嫩白云饶。”张泌:“隔江红杏一枝明,似玉佳人俯清沼。”红杏的花期是早春,花儿开得又热闹,因此用来比喻那些大胆追求爱情的妙龄女子。

宋代话本《西山一窟鬼》中如此形容女主人公:“如捻青梅窥小俊,似骑红杏出墙头。”元代维吾尔作家贯云石在《题情》的小令中写道:“自然体态温柔,可意庞儿奈羞。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征候。蜂媒蝶使空迤逗,燕子莺儿不自由。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勾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很明显,“红杏出墙”的意象已经脱离了自然界的春色,具有了妙龄女子思春的意味。

再说“墙头”。早在战国时期,“墙头”就已经有了男女爱慕之意。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的那段著名描写就是明证:“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这位楚国第一美眉竟然爬墙头偷窥了宋玉三年!可见墙头承载着该美眉的思春情怀。

唐代诗人于鹄《题美人》:“秦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语意都很明白,男女相互爱慕的味道很浓厚。元代剧作家白朴根据白居易的诗意写成名剧《墙头马上》,叙述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私奔的故事,更是将“墙头马上”这一意象固定了下来。

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居闺阁,抛头露面便是伤风败俗,而“出墙”的“红杏”那种招摇的姿态,恰恰跟不守妇道的轻浮女子相像,因此生发出“女子不贞”的含义。到了现代社会,女权主义兴起,“红杏出墙”甚至演变成了某些极端女权主义者的解放口号,世事变迁真如沧海桑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