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原来是为了避凶趋吉
04-16Ctrl+D 收藏本站
过旧历年时大人要给孩子发“压岁钱”,这一习俗至今仍然存在,“压岁钱”几乎是所有的小孩儿梦寐以求的东西,不管贫富,人们都要用“压岁钱”来满足孩子们的渴求。“压岁钱”就像西方圣诞节时小孩子们第二个早上起床盼望看到的圣诞老人盛礼物的那双袜子。
“压岁钱”这一民间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不过汉代不叫“压岁钱”,而叫“厌胜钱”或者“压胜钱”。在古文字中,“厌”就是“压”的意思,“胜”是克制的意思。“厌胜”是一种巫术,用诅咒来制服妖魔鬼怪。杜甫在《石犀行》中写道:“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可见厌胜之法流传深远。汉代的“厌胜钱”铸有“脱身易、宜子孙”的字样,还有的正面铭文是“辟兵莫当”,背面铭文是“除凶去央(殃)”,显然是为避凶致吉而特意制造的。
唐朝出现了“洗儿钱”。《资治通鉴》卷216记载了一场闹剧。安禄山拜杨贵妃为妈,杨贵妃用锦绣做的大襁褓包裹着安禄山取乐,唐玄宗“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不过“洗儿钱”是送给新生婴儿的。
宋朝出现了一种“压岁盘”,除夕之夜,家里有小孩的,人们就用盘子或者盒子盛满各种果品食物互相赠送。清朝人富察敦崇所著的《燕京岁时记》中有一个“压岁钱”的条目,其中写道:“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清朝人吴曼云写有一首叫《压岁钱》的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压岁钱”为什么称作“压岁”,有很多种说法,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岁”就是“祟”,指鬼神制造的灾祸,“压岁”就是将这种种灾祸压服住。不过我倒认为,“岁”的本义是指岁星,就是木星,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认为冲撞了太岁不吉利。“压岁”可能是指压住太岁的地宫,不让它出来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