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03-15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原文版—————————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注音版—————————
道(dào)常(cháng)无(wú)为(wéi)而(ér)无(wú)不(bù)为(wéi)。
侯(hòu)王(wáng)若(ruò)能(néng)守(shǒu)之(zhī),
万(wàn)物(wù)将(jiāng)自(zì)化(huà)。
化(huà)而(ér)欲(yù)作(zuò),
吾(wú)将(jiāng)镇(zhèn)之(zhī)以(yǐ)无(wú)名(míng)之(zhī)朴(piáo)。
镇(zhèn)之(zhī)以(yǐ)无(wú)名(míng)之(zhī)朴(piáo),
夫(fū)将(jiāng)不(bù)欲(yù)。不(bù)欲(yù)以(yǐ)静(jìng),
天(tiān)下(xià)将(jiāng)自(zì)正(zhèng)。
[译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大道顺应自然乃无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侯王将相若能守之,顺其自然无为,万物将都能按照自己的规律去运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运化乃欲一望 所致,因此要用无名朴质去调整。使其欲一望 涿渐减少达到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如果万物都能没有贪婪的欲一望 ,天下就能太平,就能处于永恒的状态,从而达到自定。
[长篇大论]
刘备三顾茅庐智慧
读过《三国演助》的人都知道,三国有两位最为时人所推重的才士。
一位是凤雏,名叫庞统。
一位是卧龙,名叫诸葛亮。
这两位才士都被刘备收纳,庞统早死,诸葛亮则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在这之前,诸葛亮却隐于隆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诸葛亮所居的隆中,有山而不高,但却秀雅可观;有水而不深,但澄清见底;有林虽不大,却茂盛之极。正是既非闹市、又非深野的城郊之地。
在这里,诸葛亮常与崔州平、石广元、徐元直煮酒谈天,品茶论地,奔棋观梅,一派逍遥的样子。
有时,诸葛亮一人又独自外出,周游四方,伊然是位世外高人。
其实,诸葛亮怀着一颗济世匡王的雄心,时常自比管仲、乐毅,只是世事混乱,不得明主,所以,静居于隆中的草庐中。他深知,等待明主可遇而不可求,躁动往求有失一身 价,而且不易寻得明主。
于是,他编了一首歌谣,教给农夫,让他们歌唱:
苍天如圆盖,
陆地似棋局。
世上黑白分,
往来争荣辱。/p>
荣者自安安,
辱者定碌碌。
南一陽一有隐者,
高眠卧不足。
通过这首歌曲,诸葛亮放出了信息,让人知道,有位高人正隐居于南一陽一,等待着明主来光顾。
刘备在得知卧龙的名声后,就是通过唱歌的农夫才找到诸葛亮的。但第一次光顾诸葛茅屋,根本没见到诸葛亮;第二次风雪一交一 加,刘备前往,仍无功而返。
及至刘备三顾茅庐时,才碰上诸葛亮在家中睡觉。刘备见了,没有去打扰先生,只是站在阶下,等待诸葛亮醒来。
谁想,刘备一站就是两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四个小时。张飞气得要命,嚷着要烧诸葛亮的房子,幸被关羽劝住。
刘备站得双脚发麻,浑身无力,仍一动不动,好不容易才见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如此礼贤下士,知道是位明主,毅然出山,结束了在隆中等待贤主的隐居生活。
后来,诸葛亮果然受到刘备重用,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这里面刘备顺应自然无为,最后打动了诸葛亮可见刘备是之天道者。明君也。这更让我想起了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取之,必故与之。”顺其性而得其者。
曹参的无为而治
西汉开国功臣曹参是一江一 苏沛县人,秦朝时曾担任沛县狱吏。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封为平一陽一侯,仅次于萧何。
因曹参德高望重,刘邦请他去任齐王(刘邦的长子)的相国,曹参在齐国担任相国的九年中,按照黄老“无为而治”的办法制定各项政策,不准官员去打扰百姓,严惩做坏事祸害百姓的官员,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爱护民力的官员,使齐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的太平日子,所以齐国人都称颂曹参是贤明的丞相。
萧何去世后,曹参担任相国一职,新丞相来了以后,对朝廷的事什么也不管不问,一天到晚就和人在丞相府喝酒聊天。有些性急的官员就到丞相府来求见,想对曹参提出忠告,同时为他献计献策。曹参知道这些官员来的目的,所以凡有客人来,他都不等他们开口谈朝廷大事。就把来人拖到酒桌上,并打岔说:“先喝酒、喝酒,有什么事喝完酒再慢慢地谈。”喝了几杯酒后,曹参还不想谈正事,客人心想不能白来一趟,总想抓住机会谈正事。一看客人要开口谈正事了,曹参马上叫人敬酒,不让客人有开口的机会。他一杯接一杯的劝客人喝酒,直到把客人灌醉送走完事。后来,想到丞相府奏事的朝廷大臣,对这种情况也都一习一 以为常了。他们逐步理解了丞相的苦心,知道丞相对朝廷的事,不想多生枝节,所以也就照章办理,从此官员再也不敢随意变动旧章,更不敢生事或乱出生意了。
汉惠帝问他:“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