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1)
05-24Ctrl+D 收藏本站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
1.曹操:中国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公元207年5月,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征战乌桓的归途中,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其中有句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表明,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
一方面统一大业路途尚远,另一方面老境渐至岁月如梭,所以,如何延长寿命来完成未竟的事业,就成为曹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暮年将至、壮志未酬的苦闷也随之而生。
对于长生不老、成神成仙,曹操是十分向往的,这从其诗《气出唱》中可得到明证。在其中的一节,他写道: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在这首诗里,曹操以优美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历经泰山、蓬莱,得到了不死之药,又同各路仙人饮酒同乐,共度良辰的美好梦境。其成神仙、齐天地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对此,曹操的认识是清醒的,也是痛苦的。这从其61岁时所作的《秋胡行》中可得到体现: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飘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一解。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二解。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三解。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圭。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四解。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五解。
在这里,曹操虽然试图“思得神药,万岁为期”,但“人道居之短”,连老子、赤松、王乔这些传说中的仙人,都不能得道成仙,何况自己!所以,他只能面对现实。但是曹操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人生的短促,他并没有采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及“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悲观放纵态度,而是表达了“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爱时进趣,将以惠谁”的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的不懈精神。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的达观人生促使曹操采取措施延长寿命。习练气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所谓的气功,在中国历史悠久。到西汉时已相当流行。当时的曹操,集中了国内的各路大师和大仙,向他们学习。据说这些人中有一个叫甘始的气功师“善于行气,老有少容”,封君达知养性法和隐形法,郗俭能辟谷不食,据说曹操之子曹植曾亲与其绝谷百日,见其犹能“行步起居自若”。但最著名的当数华佗,此人不仅能妙手回春,治疗疑难杂症,而且在气功保健方面也造诣极深。他发明的“五禽之戏”即模仿虎的前肢扑动、鹿的伸转头颈、熊的卧倒身子、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编成的健身体操,功效十分显著。其弟子吴普按“五禽之戏”,坚持锻炼,活到90多岁,仍耳聪目明,牙齿不脱。曹操经常向这些气功师学习,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生老病死乃是自然之规律,实非人力所能抗拒。所以,从218年开始,曹操不得不考虑安排自己的后事。
曹操对后事的安排主要体现在其颁布的《遗令》中。在这份《遗令》中,他说道: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1.曹操:中国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公元207年5月,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征战乌桓的归途中,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其中有句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表明,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
一方面统一大业路途尚远,另一方面老境渐至岁月如梭,所以,如何延长寿命来完成未竟的事业,就成为曹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暮年将至、壮志未酬的苦闷也随之而生。
对于长生不老、成神成仙,曹操是十分向往的,这从其诗《气出唱》中可得到明证。在其中的一节,他写道: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在这首诗里,曹操以优美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历经泰山、蓬莱,得到了不死之药,又同各路仙人饮酒同乐,共度良辰的美好梦境。其成神仙、齐天地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对此,曹操的认识是清醒的,也是痛苦的。这从其61岁时所作的《秋胡行》中可得到体现: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飘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一解。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二解。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三解。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圭。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四解。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五解。
在这里,曹操虽然试图“思得神药,万岁为期”,但“人道居之短”,连老子、赤松、王乔这些传说中的仙人,都不能得道成仙,何况自己!所以,他只能面对现实。但是曹操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人生的短促,他并没有采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及“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悲观放纵态度,而是表达了“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爱时进趣,将以惠谁”的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的不懈精神。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的达观人生促使曹操采取措施延长寿命。习练气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所谓的气功,在中国历史悠久。到西汉时已相当流行。当时的曹操,集中了国内的各路大师和大仙,向他们学习。据说这些人中有一个叫甘始的气功师“善于行气,老有少容”,封君达知养性法和隐形法,郗俭能辟谷不食,据说曹操之子曹植曾亲与其绝谷百日,见其犹能“行步起居自若”。但最著名的当数华佗,此人不仅能妙手回春,治疗疑难杂症,而且在气功保健方面也造诣极深。他发明的“五禽之戏”即模仿虎的前肢扑动、鹿的伸转头颈、熊的卧倒身子、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编成的健身体操,功效十分显著。其弟子吴普按“五禽之戏”,坚持锻炼,活到90多岁,仍耳聪目明,牙齿不脱。曹操经常向这些气功师学习,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生老病死乃是自然之规律,实非人力所能抗拒。所以,从218年开始,曹操不得不考虑安排自己的后事。
曹操对后事的安排主要体现在其颁布的《遗令》中。在这份《遗令》中,他说道: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