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第六章 众说纷纭话隋陵(4)

05-24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至本报截稿时止,地宫的发掘和清理仍在进行中。
    毕竟,黑河水已改道东流去西安了,法王塔简朴地搬迁了。隋文帝给后人留下了葬奉简朴的榜样,却没有给后人留下可以奠定考古地位的机会!
    尽管后来,即法王塔地宫发掘完三个多月里,一些人仍对此喋喋不休,各种观点偏据一词,有的说是塔下地宫的真正珍宝如金银器皿,被盗墓贼盗过了;有的说地宫曾被人打开过,不过决非盗墓贼的个体行为,而是政府行为,对地宫珍宝“收拾保存”,对装舍利的器物神秘地进行了“调包”;还有的说,石函应内套铜函,出土的却是铜棺,玻璃瓶应内套金瓶,出土时却不见踪影,瓶内应只有1枚舍利,却意外地发现了10枚……疑团满天,不一而足。
    而我们认为,正如佛语有云:一切的因便有自身的果。真正的答案,恐怕只有种因的隋文帝杨坚知晓。因为他信佛而下令全国31州建塔供奉舍利是真,也因为他提倡俭葬习俗是真,才有今日的没有让千万人看到大批珍宝自塔下滚滚而来的壮观场面。其实,敬佛崇佛、奉佛事佛的高境界是捧一颗真心就是了,捧金捧银地大肆铺张,不是正处于广积国财、励精图治阶段的隋文帝杨坚的作为。盗墓贼没有机会,“可以息心矣”!发掘者没有一举成名惊天下的造化,也可以去了虚张声势、劳神费力之心。
    3.杨广之墓被盗后的疑案
    生性骄奢淫逸的隋炀帝杨广,在草草地“薄葬”了自己的父皇——隋文帝杨坚之后,登上大隋天子的宝座,登基还没有几日,便着手进行迁都洛阳的浩繁工程。
    天生花柳性格,唯抱“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莫蹉跎”思想的隋炀帝杨广,大概没有想什么自己的身后之事,没有任何要为自己修筑一处豪华皇陵阴宅以供升天之后享用的动机。大隋的史书上,毫无一星半点儿记录。也许,聪明的他已参透人生生死来去无牵挂的道理了。尽管自隋伊始,也就是说,从他父亲杨坚开始,就恢复了秦汉的封土为坟的陵寝制度,而他隋炀帝所做的,恰恰是对这一制度的反叛。继位之初,他没有为自己择陵封土,圈地建陵,而是大胆地实施只顾眼前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举措。
    604年十一月,隋炀帝亲自驾临洛阳,对洛河、伊河、瀍水三河流域进行全面考察,并开始征调数十万成年男子挖掘沟通上洛的“护城河”,用以设置关卡加强对未来都城的防卫。“护城河”实为一道长无边际的壕沟,从龙门始,向东连接长平、汲郡,抵达临清关,渡过黄河以后,再延至浚仪、襄城,最后通向上洛。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名正言顺,隋炀帝特意下诏以说明自己这一不同寻常举措的理由。诏令说:
    天道演变化成,阴阳因而有消有长;治国有因袭旧制与创立新法的不同,人民因而顺从和谐。假若上天的旨意一成不变,推演变化怎么能形成一年四季?人世间各种事情如果丝毫不变,处理政务怎么能管好千家万户?《周易》不是说过吗:“事情不断变化,使人民不懈怠”;“变化就能通畅,通畅就能持久”。“有道德就能长久,有功业就能壮大”。朕又听说过,安置得舒适然后能迁移,人民生活因此而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姬氏建立了周朝的两个国都,是依循了新王的旨意,殷人五次迁都,完成了汤王开创的事业。如果不依靠人力,顺遂天意,使功业显现在变革中,那么,爱民治国的人能不说话吗?
    洛阳是自古以来的都城,王城周围千里之内,是天地汇合的中心,阴阳调和。控制着洛河、伊河、瀍水三河流域,凭借四面险要而坚固无比,水陆路通畅,四方贡赋同样能送到。所以汉祖说:“我走过天下很多地方,唯独看中了洛阳。”自古帝王,何曾不留意此地,所以不在这里建都大概是有缘由的。或者认为九州尚未统一,或者因为府库困乏,建造洛京的规划因而无暇顾及。我隋朝立国之始,就想创建这怀、洛二邑,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事情拖到了今天,朕念念不忘这件事,提起来就感叹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