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言行一如水同云
03-16Ctrl+D 收藏本站
永明寿禅师一再强调“性相融通,真妄交彻”的究竟佛法理趣,他又说:
故知若欲深达法原,妙穷佛旨者,非上智而莫及,岂下机而能通。所以《法华经》偈云: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修持佛法要“妙穷佛旨”,深入了解真正的佛法是什么。要“深达法源”,弄清楚宇宙万有的根源。这除非是上上智的人,才可以了解的,不是下机者所能通。永明寿禅师接着提出来两部南北朝以后影响中国文化最深广的大经《法华经》与《华严经》来证明,其中《法华经》比《法华经》影响的历史更深入民间一些。《法华经》里头讲“如是大果报”。这是一个大果报,是很大的善果,要想智慧地成就,达到成佛的境界,必须要有种种的功德所累积形成一个大善果,才能启发出来。真正的大福报是智慧,世间物质的获得只是小小的福气而已。况且一般来讲,有福就有气,福气大的人,受“气”也跟着大,天天烦恼死了。真正的大福报是清净无为的大智慧,这是佛法的大果报。还有,“种种性相义”,那包括形而上本体的“性”与形而下万有现象的“相”,它们存在与发生的道理,也就是“义”,这全部宇宙人生秘密的真相,只有佛和佛才知道。
譬如我们中国佛教的出家人,手里拿一百零八颗念佛珠,人家经常问起,为什么是一百零八颗?佛说《楞伽经》的时候,大慧菩萨提了一百零八个问题,这一百零八颗珠子就代表了那一百零八个问题。那一百零八个问题,各式各样,佛全体都回答了,但也等于都没有回答。你问窗子上几颗沙子?虱子有几只脚?虱子脚上,有几颗灰尘?像这类问题复杂而又莫名其妙。可是就算是莫名其妙,凡是世界上一个神经病问得出来的问题,实际上就存在。所以,我常常以哲学观点来说,世界上存在的事情,往往是你意料之外的,有这个事实,你研究不出道理来,那是你智慧不够,学问没有到家。你说鬼,有人说看到,有人说没有看到。有这件事,但道理找不出来,这是我们人类的智慧不够,不明它的“性相义”。另外,人类只要幻想得出来,有这个理,可是人类没有经验过这个事,那是经验不到,慢慢来,慢慢等,活长一点,你等到那个时候就看见了,经验到了。所以,有其理,无其事,不要随便否定它,那才是科学精神,随便否定,那你是迷信。有其事,无其理,参究不出来,那就是智慧不够。所以智慧够了,经验够了,性与相的道理和事实你便都通达。成了佛的人,彻底悟道了,能够完全知道宇宙生命种种性与相的道理。所以说“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只有到达成佛境界者,也就是佛与佛之间才懂,比佛的程度底一点,菩萨境界都还不能知道。佛经上说,初地菩萨不晓得二地菩萨的事。等于我们坐在十楼,不晓得十一楼在干什么?智慧的程度差别有如此之严重,所以做学问要特别小心,经常碰到许多年轻同学们,人小心大,底楼门锁都没有打开,偏要问:“你顶楼铺的是什么砖啊?大理石呀?还是水泥地呀?”在那里专搞这种事。你不答复他,他说:“耶!我们年轻人应该有幻想呀!”都是神经病。幻想本身就是神经病,但是我讲神经病并不是一定错,刚才声明过,究竟我们是不是神经病还是个问题。
又见解圆明是目,行解相应是足。目足更资,理行扶助,可趣涅槃之域,能到清凉之池。若定慧未熏,如摩尼之匿矿;性相不辩,犹古镜之未磨。欲望雨宝鉴容,无有是处。若意珠既净,心镜才明,更以万行熏修,转加光洁。
言行相应难
这段文字,音韵和文学境界美得很,“又见解圆明是目”,学佛第一要见解圆融通达,有法眼。见解不通达,你学的是外道法,修的是外道法。第二,光理论上懂没用,“行解相应是足”。理论了解得到,行为就要做到。我经常告诉青年同学们做事情,言行相应很难,不要轻易讲一句话。你年轻,有时候高兴起来,便随口答应人家事情。往往有许多朋友说:“耶!你到我那里去看一看好不好,吃一餐饭。”我说:“好呀!”其实我是告诉你绝对可以,但是不一定喔!因此我上面这一句话,自己晓得讲错了。说好好好,是给人家的诚意逼到那个墙角去,没得办法了,顺口答应下来。但是下面,我害怕了,这句话骗人的。我哪里有时间去呢!我事情多得动不了。所以人的话说要这样,但是人生的种种其实是永远不一定的。年轻人不懂,不知道“言行相应”很难,尤其答应了一句话做不到,那很痛苦的。所以真正修行的“行”,是心理与行为,见解和事行要相应合一,这是“足”。如两只走路的脚,踏实地实践佛法。修行要有眼睛看到正路,不是走的歪路,然后两只脚要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去。
目足更资,理行扶助,可趣涅槃之域,能到清凉之池。若定慧未熏,如摩尼之匿矿;性相不辩,犹古镜之未磨。欲望雨宝鉴容,无有是处。若意珠既净,心镜才明,更以万行熏修,转加光洁。
骤雨难涤久污镜
“目足更资,理行扶助”,道理通了,心理行为,帮助修持,“可趣涅槃之域,能到清凉之池”,这样便可达到真正的解脱自在。因此打坐修定是重要,但是求智慧更重要。“若定慧未熏,如摩尼之匿矿”,没得定,也没得慧,你说我很聪明,书读得很好,那不是慧,那是学问。必须要在定中启发自己的无师智,那才是慧。什么叫无师?并不是说不要老师,而是跟佛一样,佛所见到的这个理我也见到了,自己证到。换句话说,不得到真慧,你那个打坐也不算数,那只是打坐。真正得到定,要慧到了才是真得定。所以定慧没有熏修,等于你那个摩尼珠永远埋藏在泥石头里。“性相不辩,犹古镜之未磨。欲望雨宝鉴容,无有是处”,性相的事理永远不清楚,等于一个古镜沉埋太久了,没有擦拭干净,你想天上下一场雨,便把它洗干净,可以照出面孔,那做不到的。你不修定,不修慧,想把自己无始以来这个肮脏的心镜,能够变成容光焕发照见万物,无有是处。“若意珠既净,心镜才明”,重点在意珠,我们第六意识这个意珠,要活泼泼的,亮晶晶的,由定修到那个智慧源源不绝而来,这智慧是自动启发的,却不是妄想,是清明的心镜,本来无一物。这样到达了这个清明的心镜的智慧境界,还要不要修呢?要!“更以万行熏修,转加光洁”,一点细行都不能马虎,一定要时时处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才能到家。
如《华严经》云:佛子,譬如金师,善巧炼金,数数入火,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菩萨亦复如是,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然虽万行磨练,皆是自法所行。
这里所引是佛教里头最大的一部经典《华严经》,一看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它翻译的文字非常美,但是在逻辑的思辩上,在佛法修持的层次上,则要特别留意。佛说一个修证佛法的人,譬如像一个金店里头的金师,要把金子再三地锻炼,放进火里烧,加高温,使很坚固的东西化柔软了,再用他的智巧和技术,将它变成了一件应用品或艺术品。这炼化过的金子,你随便爱怎么样变化它,就怎么样变化它。这个譬喻说明修大乘菩萨道的人“亦复如是”,也是同这个样子一样。这种炼化即所谓菩萨的修行,包括“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等等。对上对下,拿中国文化来讲,就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就在这种行为上,“皆为修行清净地法”,能够凭藉事的磨炼和调理,使心地更为洁净。以教化众生来讲,教化不一定居师道的位子,对社会人类做一番非凡的贡献,就是教化。
中国文化里的通人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统统都为修行达到清净的境地。这里请注意,并不像其它经典说为了达到空的境界。所谓佛法谈空,只是一个初步而已,并非了不起的究竟。佛法最高的境地是达到清净地,而且依大乘佛法的精神,所有自己所修的善根,自己所得到所有的好处,自己一概都不要了,统统回向,布施出去,贡献出去,给什么地方?“一切智地”,和众生一起达到最高智慧的成就。这就是“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所以,我经常同诸位青年同学们说,所谓悟道成佛,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最高智慧的成就,也就是成就一切智地,使智慧“转转明净”。譬如有许多人,在佛学或人生哲学的理论上都到了,要如何做人,理论讲起来都很好,但往往碰到事情便过不去了。智慧到了,行不到,心理同所做现实的行为有落差,那么所讲的理论都是空话。因此一切善行不论对上或对下都是使智慧“转转明净”的实验,也是智慧真正明净的证明。
我们中国文化,老一辈子问一个人读书,并不是问你哪里毕业。你哪里毕业根本不在话下,话都懒得提,你是哪个学位也不管,硕士也好,博士也好,都不问,就问你这个人啊!读书读通了没有?书读得很多,学问很好,做人不通达,做起事情来,学问跟人事配不上,没有用,那是书呆子。要做过去所称谓一个通人,非常不易。在佛法里头比通字还要进步,通了还要明,心智通明,照见一切。通明还不算,没有一点残余的渣子,心地、心智要修养到这个程度才合乎佛法。
诸佛所遇到的难题
大家学佛都知道,对人要和善慈悲,讲起来很容易,理论上早做到了,事实上却做不到。往往你佛法越了解,个性却越来越古怪,行为越来越狭窄,这有什么用呢?所以我经常说你们不要学这一套好不好?这学了毫无用处。学佛要“转转清明,调柔成就”,要把自己刚强尖锐化的气质转为柔软慈善。所以我经常说,佛与佛之间有个外交辞令,这个外交辞令差不多固定有几句:“众生易度否?”“少病少恼否?”这两句话一定有的。等于一个国家元首到另一个国家彼此互祝“政躬康泰”、“国运昌隆”。“众生易度否?”您身体不大有病吧?!烦恼少吧?!我们反过来看,可见成了佛,第一个碰到的困难是教育众生之难。众生不容易度,因为刚强众生,很难调伏,那么强的个性,那个讨厌的气质,根本很难调柔。所以修持用功夫,打坐也好,修什么法门也好,主要就是两个字——“调柔”。
自动自发自助自度
调柔还不算数,心性柔软了,变成软糕一样,也没有什么用,还要使它成就,变成有用有成果的东西,能够“随意堪用”,出世也好,入世也好,一切皆在佛法中行,能够成就利益大众之事。在这种情况下,佛又加一句话:“然虽万行磨练,皆是自法所行”,各种的行为,在磨炼自己的习气与个性,并不是靠他力。“他力”是佛学的专有名词。他,就是讲药师佛、阿弥陀佛等诸尊,或其他宗教讲的上帝、天、或者鬼神。人所谓成就,普通事业成就也好,佛法事业的成就也好,都是自助自度自救,即使有他力可以依仗,但也要自助而后天助。换句话说,你能够站得起来,佛菩萨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你不是一块铁,他再给吸铁石也没有用,要你本身是铁,吸铁石才能起作用,这是仗他力的道理。
所以这里特别强调,“然虽万行磨练,皆是自法所行”,是由自己自动自发地在自己的心地法门上修。有许多人学佛说:“唉呀!我也念佛念了好几年!”又有些人说:“我念了三十年佛,一点感应都没有。”这就是在做生意。我都做了三十年生意了,一个铜板都没有赚到。就是这个心理。他因为不晓得佛法的道理要 “万行磨练,皆是自法所行”,你先要扪心自问,不要没有真心自动自发地修行,却求他力要这样、要那样,这样是不成的。
名著阅读所有小说由网友上传,供读书爱好者学习交流之用,如有侵犯,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