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定慧(03)定慧宗旨
03-16Ctrl+D 收藏本站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慧能说:“尊敬的听众们,我所说的法门,从祖上一代一代相传以来,都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相,就是既承认事物之相,但又不拘泥留恋于事物的相状,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所谓无念,就是允许心念的产生,但不拘泥留恋于这些心念。所谓无住,这是人之本性,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乃至冤仇亲情,在言语触碰、讥讽、欺侮、争吵时,统统视之为空,既不思考酬谢,也不加害,在每一个心念中,都不再保留以前曾经出现过的心念境界。如果前念、今念、后念,每一个心念都相续不断,这就是束缚。如果对待所有的事情上,能够念念不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那么,就没有束缚,也就是解脱,这就是‘无住为本’的意思。”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慧能接着说:“不拘泥留恋于真心以外的一切事物的相状,这就是无相。只要不拘泥贪恋于事物的相状,佛性本体就清净无为,这就是‘无相为体’的意思。”
“心念在一切事物上都不被沾染,这就是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永远不被外境所吸引、转移,不在外境上生起心念。如果只是百物不思,将所有的心念全部消除,一个心念也没有,这就等同于死,而真心是不生不灭之物,所以就会到别处受生去,因此,这种做法是大错。学佛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不懂佛法的真实意义,自己错了不好说,误导他人同时又认识不到是自己的迷误,反而还要说自己是按照佛所说的去做,这就同时谤经谤佛了。所以,经将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慧能继续说:“为什么一定要立无念为宗呢?因为嘴上说已经懂得了佛性的迷妄之人,在外境上还存有心念,这个心念会产生邪见,所有的烦恼妄念都是从这儿产生。自性原本就是直来直去,没有一丝心机可得。如果有所心机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劳邪见,所以要立无念为宗。”
“‘无’是什么东西没有呢?‘念’又是念什么事情呢?所谓‘无’,是指不拘泥留恋于生灭、有无、好坏、美丑等两端之相。所谓‘念’,就是就是念直如本性,就是念众生之心,心怀众生。真如、众生就是‘念’之体,‘念’就是真如之用。从真如、自性开始念忆众生,这不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思考的。真如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才生起这些心念来。如果没有这个真如,眼、耳、鼻、舌、身、意就不会发生任何作用,象坏了一样。”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最后,慧能总结道:“尊敬的听众们!真如这个人人自己具有的佛性所生起的心念,虽然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有见闻和知觉,却不会被万物所沾染,真如佛性仍然按原样永恒地存在着。所以,佛经上说:‘对外能善于分别各种事物的相状,对内能坚持真如第一义而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