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邸间壁

12-20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郑会

荼(艹+縻)香梦怯春寒,

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

计程应说到常山。

注释

荼(艹+縻):落叶小灌木,花呈白色,有香气。怯:怕。重门:一重重的门。玉钗:玉制的妇女发饰。计程:计算旅程。常山:地名,在今浙江西部。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别家乡后,对家乡亲人充满了思念之情。但是,诗人的写法很特别,他不是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是从亲人的角度来写,写他们如何思念自己,显得很巧妙,而且更加深刻感人。

【释义】

荼(艹+縻)花的香气,催人进入香甜的梦乡。最怕的是这美梦被早春的寒意冻醒。我看到绿树掩盖着重重的门户,燕子悠闲地在巢中嬉戏。此时,我梦见远方的她,深夜无眠,手里拿着玉钗,频频拔着灯花,我一遍又一遍地算着归期:“心上人啊,该到常山了吧?”

【典故】

大禹治水为苍生

古时候,黄河经常泛滥成灾。在尧为帝王时,中原一带经常洪水泛滥,淹没庄稼和房屋,使百姓贫病交加、流离失所。尧四处求访治水的能人,后在众臣的推荐下,他启用夏后氏的首领鲧治理洪水。

鲧办事果断,但刚愎自用。他只知道水来土挡,造堤筑坝,堵截洪水,结果洪水依然没有治好。鲧治水用了9年时间,直到舜继承帝位,洪水也没退,反而泛滥得更加肆无忌惮。舜大怒,下令革去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再没有回来。

舜面对奔腾的洪水,同样束手无策。他征求大臣的意见。看谁能治退洪水,大臣们说:“非禹莫属,虽然他是鲧的儿子,但德行修养大不相同,禹做事认真,为人谦逊。俭朴善良,而且智慧超常。”舜当即决定派禹去治理泛滥的洪水。

禹身负治水重任,父亲的死又给了他很大压力,因此,他下决心,一定要平复水患,拯救万民,完成父亲留下的事业。

禹不敢怠慢,他决定用疏导的方法将黄河水引走。当时,禹刚刚新婚,但他毅然离别妻子,带着契、后稷等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

禹常常手拿准绳和规矩,小心谨慎地各处测量、勘探,同时他发动各地群众一起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禹都在和人民一同运石伐木,开河挖渠。这项浩大的治水工程在风霜雨雪中缓慢而艰难地进行着。

一天,禹正带人由甘肃积石山一路疏通黄河河道而下,走到黄河中游(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交界地),有一座大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禹看到黄河水疏通不畅,水位逐渐升高,就立即叫人将大山劈开一个豁口,黄河水立刻奔泻而出,至此畅通无阻,禹即将此处命名为龙门。后世人为追念禹,把龙门又称作禹门口。另外,还有一处大山,禹在那里凿了三道门,把它们称为神门、鬼门、人门,这也就是今天著名的三门峡。禹的足迹可以说踏遍了黄河两岸,所到之处皆令水流畅通。无所阻碍,黄河水终于被制服了。

禹前后共花了13年时间治理黄河,他人累瘦了,指甲磨秃了,脚底生了脚垫。其间,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天,禹治水经过自家门前,听到妻子涂山氏生的儿子启正啼哭不止,可他没进去看一眼,狠了狠心,又奔向被水淹没的河滩。

禹的使命顺利完成。舜看到昔日淹没的山陵露出了伟岸的轮廓,荒弃的农田变成丰满的粮仓,百姓也都重建屋舍,过上了幸福生活,激动万分。他召见禹,让禹谈治水之道,禹却谦逊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只是采纳众人良好的建议而已。”舜大喜,他知道自己拥有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才,于是便把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