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理学 九八 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12-20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清代学风,最初因厌恶陆王派的束书不读,空谈冥想,而展开对王学的攻击与修正;后来连整个宋明理学都被认为空疏杜撰,而产生了实用派与考证派(所谓汉学)。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由程朱与陆王之争,一变而为汉学与宋学之争。当时死守程朱家法而攻击王学的,有陆桴亭(名世仪)、陆稼书(名陇其)等;虽属程朱派而自己另有建树的,有顾亭林、王船山等;虽属陆王派而对王学有所修正的,有孙夏峰(名奇逢)、李二曲(名颙)、黄梨洲(名宗羲)等。

当时攻击理学的多半指斥其无补于实际政治,以致“武人俗士”专权,弄得“夷狄寇盗之祸”相继而起,“天下鱼烂河决,生民涂炭”。另一方面,就批评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实际,理学家虽主张实行三代的王道政治,而不能从古籍中考见三代政治的真相。前一种思想的产生是由于清政权对汉族的压迫,后一种则由于西洋自然科学的略有输入。由于前一种批判而产生了实用主义派,由于后一种而产生了考证派。顾亭林的学术,兼有这两个特征,可说是清代学术的奠基者。

亭林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有反清复明之志,曾游历北方各省,通观形势,阴结豪杰,晚年定居陕西华阴,以待时机。著作重要者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他的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实证主义与经世救时的实用主义。他批评阳明派说:“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我弗敢知也。”他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经学即理学”的两句名言。

王船山与顾亭林同时,名夫之,字而农,一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于湘西之石船山,被称为船山先生。著作有七十余种之多,邓湘皋集为《船山遗书》,其中《读通鉴论》、《宋论》、《俟解》、《诗文集》有单行本行世。船山极推崇张横渠、朱晦庵,而反对王阳明。其批评阳明,不是站在实用主义立场,而是从本体论与方法论立场来驳斥那种“恍惚空明之见”,比亭林等来得深刻。船山认为先有“器”而后有“道”;又反对佛氏“以见闻觉知所不能即为无有”之说;又说有无不过是聚散隐显的变化,而太虚不变;又说太极本体只有动,静也是一种动;又说体用一源,不可离“用”而另立一“体”;又说心不能离身而存在,己不能绝物:这些见解,比宋明各理学家要高明,确实能够克服佛家思想,所以李石岑氏曾说“船山在中国哲学上的地位,我看比朱晦庵、王阳明还要高,也比颜习斋、戴东原诸人来得重要”(《中国哲学十讲》三四三页)。

孙夏峰因为要补救王学的“虚病”,生平著作大半是文献的考证,资料的纪载,而没有专谈哲学的。李二曲出身贫农,由自学成功,学说颇有平民色彩,他的哲学思想和夏峰相似,也是实用主义的。

黄梨洲名宗羲,字太冲,生平因奔走国难,备尝艰苦,著作重要者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他的哲学思想仍然遵守阳明的主观唯心论,但加以实用主义的修正,主张把阳明“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的“致”字作“行”字解,而不去静坐参悟,求见本体。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尤其重要。内面的政治学说,包含着明确的民主主义的精神,当时卢梭《民约论》还没有出现,而梨洲就有此卓越的思想,可算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