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物·植物

12-20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释义

旧时官衙里检验死伤的差役,也指代人殓葬者。

辨析

“仵”不要误写为同音的“忤”。“忤”从心,午声,本义是抵触、不顺从,常用于“忤逆”。

起源与演变

负责验尸,职责类似现代法医的官员出现在战国后期,那时候叫“令史”。

“仵作”是隋唐时代,民间殡葬行业的从业者。由于古代将检验尸体视为很卑贱的工作,一般人不愿意做,每逢命案发生,需要验尸,通常会叫专门殓葬亡者的仵作(也叫仵工)来查验尸体。因此到了宋代,官府男性法医便被称为仵作,另有女性法医,叫作“坐婆”。

这个词一直使用到清代。清末时,验尸人员改名为“检验官”,从此“仵作”一词退出历史舞台。

例句

小少爷杀死了路老二的闺女翠花,现在仵作正在验尸呢。

端木蕻良《朱刀子》

字里字外

据说早在尧舜时期,中国就有了专门验死伤,提供断案依据的人,但是这样的人身份一直非常低微。

在专业仵作出现之前,兼做仵作的是殡葬业者。出身于仵作家庭的人是不准参加科举考试的。

因为既不受尊重又没有出路,仵作这个行业本身风气也很不好,在检验的时候收取当事人贿赂,或瞒报或捏造,导致冤狱发生,这种事情十分普遍。到了明清两代,法律遂规定州县长官必须亲临命案现场,监督仵作验尸。

仵作中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南宋的宋慈。准确地说宋慈不是真正的仵作,他是个读书人,中过进士,当过官,做的基本都是刑事案件侦破这一方面的工作,因此他不像别的官员那样忽略仵作的重要性,相反,他认为仵作所做的检验工作是整个案件最为关键之处。公元1247年,宋慈写成了一本《洗冤录》。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清朝时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对西方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