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事物

12-20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释义

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十三根弦,后增至十六根,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也叫筝。

辨析

“古筝”中的“筝”字容易写错,“筝”是形声字,从竹,争声,因此是竹字头。

而之所以是竹字头并不是因为古筝是竹子制作的,据说,周朝的时候,以金、石、土、木、丝、革、竹、匏(páo)等制作材料来划分乐器种类,称为“八音分类法”。后来就用“丝竹”来指代乐器乃至音乐,因此“筝”是竹字头。

起源与演变

“筝”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认为其名来源于另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瑟,还有人认为是因为筝的声音铮铮而得名。如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说:“筝,施弦高,筝筝然。”

传说古筝是秦朝大将蒙恬发明的。唐代杜佑《通典·乐四》载:“筝,秦声也。”傅玄也在《筝赋序》中说:“以为蒙恬所造。”

例句

殊不知,由二胡演奏家马晓晖、笛子演奏家唐俊乔和古筝演奏家罗小慈组成的“民乐三女杰”,早已声名在外。

黄春丽《“民乐三女杰”叫板“女子十二乐坊”》

字里字外

古筝是中国独有的、重要的民族乐器,属于弹拨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具有相当的表现力,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和筝有关的诗句。如南北朝沈约的《咏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李白的《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唐宋时,古筝的弦是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现在发展到二十五根弦,最初古筝的弹奏需要用到很长的拨子,而现在一般是用指甲。在发展过程中,古筝融合了中国地方和民间音乐,形成了许多风格独特的地方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浙江筝、山东筝、河南筝、客家筝、潮州筝。《渔舟唱晚》《出水莲》《春江花月夜》《海青拿天鹅》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古筝名曲。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学习古筝的人很多,但在古代,古筝的地位远不及古琴。尤其是宋代以后,由于内忧外患,古筝流落到了青楼妓院,弹筝人的地位低下,古筝也得不到重视。我们熟知的许多典故,如“高山流水”“焚琴煮鹤”指的都是古琴,“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也是古琴,而非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