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
12-20Ctrl+D 收藏本站
释义
设酒食送行。
辨析
人们常把“饯行”的“饯”字写错、读错,为人饯行通常要设酒菜,所以和食物有关,带食字旁。而“饯”字的读音是jiàn,而不是jiān、zhàn、qiān等。
起源与演变
《说文解字》中把“饯”说解为“送去也。从食,戋声”。“饯”的左边是“食物”的“食”,右边部分是两个“戈”字,表示“切分”。这个字的本义是指将食物分成小块,作为旅行的干粮,后来引申为动词,表示用酒食给离开的人送行,用作“饯行”。
例句
真的要去留学,也得给此地的几个朋友们知道,拣个日子,我给您饯行,好吗?
夏衍《秋瑾传》
字里字外
古人有很多送别的方式。
第一种就是送别酒、送别宴,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里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二种是送别诗、送别歌。因为古时的诗、歌合为一体,诗是可以合乐唱出来的,所以送别歌和送别诗基本上是一回事。离愁别恨是古人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文学史上因为送别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又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送别诗描写的是李白乘船离开时,汪伦用踏歌来为李白送行的场景。
第三种是折柳送别。由于“柳”和“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情义。这一习俗始于汉代,在唐朝的时候十分盛行。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离开长安去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有许多杨柳,因此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方,例如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中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句子,“灞桥折柳”成了送别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