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差异发动机
04-12Ctrl+D 收藏本站
谈起“目标”,我们总是向这个词中混入上千种意思。每当我们试图改变自我或外部世界的时候,目标就和所有参与其中的未知智能组联系在一起。如果“目标”关系到这么多事,为什么只用这单独一个词来表示呢?当我们认为某些人有目标的时候,通常会期望下面的内容:
“目标-驱动”系统似乎不会对它所遇到的刺激或情境做直接反应。它会把发现的事物当作物体来利用、避开或忽略,就好像它关注的是其他并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任何一项干扰或障碍使得受目标引导的系统从它的轨道上偏离,这个系统似乎会试图移除干扰,绕过它或者把它转变成有利的条件。
机器中的哪类程序会让人觉得它们拥有带有目的性、坚持性和直接性的目标呢?确实有一种特定的机器看起来拥有这些性质,它是根据以下原则制造的,这些原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艾伦·纽厄尔、C.J.肖、赫伯特A.西蒙首先进行研究的。起初,这些系统被称为一般问题解决者,但我就简单地把它们叫作差异发动机好了。
差异发动机必须包含一个关于“想要的”情境的描述。
它必须拥有一些次级智能体,想要的情境和实际的情境之间出现的各种差异都可以唤醒这些智能体。
每个次级智能体都要用某种方式消除那些唤醒了它们的差异。
这可能看上去既简单又复杂。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要表现人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的雄心、挫折、满意和失望,差异发动机可能看上去太原始。但那些心理过程并不是构成目标的要素,而是那些参与追求目标的智能组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另一方面,人们可能会想,一个目标的概念用得着牵扯到智能体、情境、描述、差异这么复杂的四向关系吗?不久我们将会看到,这实际上比看上去简单一些,因为许多智能体已经开始关注差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