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1 语法
04-12Ctrl+D 收藏本站
我们如何选择自己要说的词语,又是如何理解他人说的话呢?前面我提出过,我们会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积累各种各样的程序和策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其他讲话者的思维中重新产生自己的思维操作。这些程序影响着我们对词语的选择,影响着我们如何为短语和句子选择形式,还影响着我们的叙述框架风格。很多人试图研究儿童如何学习语言,但对于背后的机制,心理学家们还没有统一的理论。举例而言,我们还不知道对于每项语法我们是只学习一次,还是会学习两次——分别用来说和理解他人所说。
我们对于这样的事知道得太少,所以几乎不会去推测这些早期语言学习的步骤本质是什么。也许这个程序开始的时候是一些智能体,可以让儿童对具体的内部状态做出各种各样的语音反应。这些智能体之后又与“注定的”学习程序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有限的能力,可以通过使用耳朵传来的反馈模仿儿童听来的声音。之后的阶段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智能体层次参与进来,它们把词语声音智能体与语言智能组中特定代原体最常联系的多忆体联结起来。一旦建立了适量的这种程序,更多层次的框架和记忆控制智能体就能学会支持更复杂的语言技能。
让我们试着想象一下什么样的程序可以产生一种“表达”客体描述的语言短语。假设,你想让人注意一个特别大的盒子。起初要想象这样一件事,你可能需要先激活“盒子”的多忆体,然后唤醒其他一些多忆体和代原体,它们可以调节“尺寸”智能组的状态。要表达“非常大的盒子”可能会需要一些语法策略来表达三个思维操作:
---“盒子 ”表达的是唤醒盒子多忆体;
---“大 ”表达的是选择“尺寸”智能组的程序;
---“非常 ”表达的是一个代原体,它可以调节被选中的智能组中智能体的敏感性。
我并不是想说儿童最早期使用的三名词短语一定也是基于这种复杂的程序,他们开始时很有可能使用的是简单一些的顺序脚本。不过最终,更复杂的系统介入,用复杂的框架编队代替了简单的脚本,使得儿童可以对表达-框架上联结什么内容做出更复杂的安排。之后,由于语言智能组需要更多控制代原体的技能,儿童会学会使用“它”或“她”这种代词来表达其他已经联结在适当代原体上的结构。同时,在我们发展技能,从其他框架建立链条和关系树的时候,语言智能组将学会使用相应的语法策略来表达这些链条,也就是用“和”和“但是”这种连词串联起短语和句子。与此相似,在改进方法控制记忆和管理干扰的时候,我们还学会了把这些技能应用于“who”和“which”这样的从句式干扰中。我们用来表达思维程序的社会发明,其复杂性似乎是无法限量的,而大部分儿童都需要许多年的时间才能掌握祖先们发展出来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