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能奇迹

04-1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聊完了超光速,我提醒各位亲爱的读者注意,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本章的压轴大戏正式上演。爱因斯坦马上就要写下古往今来最出名、最牛,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世公式。请屏住呼吸,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爱因斯坦现在手上有这样一个质速公式:

此外,人们很早就知道一个运动的物体是具有能量的,子弹能把木板打穿,断头台能砍下路易十六的脑袋,靠的就是物体的动能。经典物理学对动能的计算公式是:

现在,这两个公式到了爱因斯坦手里,他知道经典的动能公式肯定也需要修正,于是他开始像搭积木一样把这两个公式搭来搭去。笔者就不写出具体的推导过程了,因为那要用到一些“无穷级数展开”的数学手法,会影响很多读者阅读时的愉悦感。总之我们的爱因斯坦用魔术师似的神奇手法把玩着手里的方程式,很快,奇迹出现了,爱因斯坦的草稿纸上出现了下面这个公式:

爱因斯坦写出这个公式后(爱因斯坦最早的论文是用L来代表E的,这里笔者有意换了一下),拿笔在这个公式上面画了一个圈,禁不住激动地抬起头来看了我们一眼,说:“魔术是骗人的,我这是真的。”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质能公式。我保证这是本书出现的最后一个公式,从现在开始再不会有恼人的公式来刺激你了。

它代表了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它解开了英国科学家卢瑟福(Rutherford,1871-1937)在前不久发现的、神秘的放射性物质为何能发出巨大的能量之谜,也解开了开尔文勋爵(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演讲中用乌云做比喻的老头)冥思苦想也想不通的、太阳为何能经久不息地放出如此巨大能量之谜。

这真的是不可思议,因为这个c2是个大得不得了的数字,这个数字是90,000,000,000(千米/秒)2,也就是说1克的物质如果全部转换为能量就可以产生90万亿焦耳的能量。这是多大的一个能量呢?打个比方,假设我能自爆,把我自己70千克的质量全部转换为能量,那么就相当于30多颗氢弹的威力。这太恐怖了!你惊呼一声,周围每个人都随身携带30多颗氢弹啊,以后得躲远一点。别激动别激动,没人能把自己变成氢弹自爆,即便是威力巨大的原子弹,也不过仅仅能把1%的质量转换为能量而已。如果你对这个结论是怎么做出来的仍然感到难以理解,我可以这么帮你一下:你想想,任何物体在光的眼里看来,是不是都在以同样的速度,也就是光速运动呢?那么相对于光而言,每个物体都是具有庞大动能的子弹也就丝毫不稀奇了。当然这只是便于你理解的一种思考方式,真实的理论并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但我请你千万记住的两点是:(1)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原子弹制造,质能公式也不是造原子弹的理论;(2)即便没有质能公式,原子弹也一样能造出来,只不过原因仍然会很神秘。

这个质能公式是如此的简洁而又不可思议,以至于它成了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代名词,甚至被用来代表科学。但如果爱因斯坦地下有知,他可能会觉得用这个质能公式来代表相对论并不妥,如果用相对论因子γ的公式来代表,也许马马虎虎还能接受。

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即将发表的前夕(1905年9月底),爱因斯坦把他最新发现的质速公式和质能公式写了一篇仅仅三页纸的论文,作为上一篇论文的补充,定名为《物质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又投给了《年鉴》杂志,两篇文章终获发表。不过,文章在发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立刻获得惊天动地的反响,就好像一粒沙子扔进了沙漠,迅速埋没在沙海中。那是一个物理学创世纪的时代,每天都在产生大量新论文、新思想,物理学的新发现如潮水般涌进人们的大脑。一个新学说想要被学术界承认,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毕竟,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是沙子而是金子,迟早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爱因斯坦耐心地等待着。

非常有趣的是,爱因斯坦虽然是相对论的创立者,却并非这个名称的创造者,他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名称,完全是“被迫”接受。在他的这个新学说渐渐受到重视,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讨论时,也许是受到文章中无处不在的“相对”一词的影响,大家很自然地提出了“相对论”这个新词,并且普遍使用。时间一长,爱因斯坦也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新名称。

正当相对论逐渐被更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接受时,爱因斯坦本人却冷静地看到了其中的两个缺陷。是什么呢?请大家注意一下,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前半句是什么——在任何惯性系里。惯性系也就是相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问题是,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有惯性系存在吗?船在海浪中颠簸,火车要加速减速,孩子们扔出去的小球的轨迹是个抛物线……即便是我们一直把它当成惯性系的地球本身,也是在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真正的惯性系几乎找不到。而放眼宇宙,更是非惯性系主宰了我们的世界。同时,无论他如何尝试,都无法将引力纳入到相对论的理论中,新的障碍横亘在了爱因斯坦面前。然而10年后,爱因斯坦便再次做出巨大突破,将相对论极大地提升到了一个全新而更广阔的高度。于是人们把1905年的相对论称为“狭义相对论”(Special Relativity),把1915年的称为“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