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节

11-17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什么事你不明白?”我喝了一口水问。
  “朱元璋诛杀忠臣是因为对他们不放心,既然徐达在莫愁湖赢了棋,输了信任,可为什么朱元璋到最后都没杀他呢?”
  “对啊,封赏莫愁湖给徐达的时候,还没肃清胡惟庸和蓝玉,如果朱元璋已对徐达起了杀心,为什么在后来的胡蓝之狱里并没牵连徐达呢?”越千玲也大为不解的问。
  “这个我也想不明白,朱元璋留下线索是让后世帝王明白,徐达是可以杀,但他却没有杀,至于为什么没杀徐达的原因,或许才是明十四陵真正的线索!”我想了想很冷静地说。
  “这个徐达还真是命大啊,都这样了朱元璋也没杀他,就他这样就是有免死金牌也保不住啊。”萧连山淡淡一笑说。
  “你还别说,徐达还真有免死金牌。”越千玲喝了一口水回答。
  “徐达有免死金牌?”萧连山好奇的问。
  “明史里记载,洪武二年朱元璋封功臣,定制丹书铁券,其制如瓦,就是说样子像明代的瓦片。”越千玲毕竟是学考古的,对明史看来相当熟悉。“我记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铁券。”
  “别文绉绉的,你还是简单点告诉我,这后面几句是什么意思。”萧连山问。
  “就是说,丹书铁券的反面铭刻个人生平和功勋,正面铭刻赦免的次数,字体是用纯金漆刻,一共准备了九十七副,分左右两边,左边给有功之臣,右边存在内府,如果需要用的时候,两者合在一起,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功臣,一共三十四赐丹书铁券。”越千玲心平气和的给萧连山解释。
  “徐达真有免死金牌!”萧连山很意外的瞪大眼睛。
  “他不光是有,而且免死两次,儿子还能免死一次。”越千玲回答。
  “有这玩意当然死不了,犯错了把免死金牌拿出来,谁还敢杀啊。”
  我淡淡一笑,转头看着萧连山说。
  “看来你还是不明白朱元璋赏赐这些丹书铁卷的真正意思。”
  “赏赐免死金牌还能有其他意思?”萧连山疑惑地看着我。
  “千玲,你对明史应该很了解,你给连山说说,这些拿到免死金牌的功臣最后都是什么结局。”我对越千玲笑了笑。
  “李善长,免死铁券2张,己身免死两次,子免死一次,最后全家七十余人同时处死,蓝玉,世袭免死铁券一张,结局是灭门,株连一万五千余人死……”越千玲转头对萧连山很淡定地说。“太多了都不用详说,反正最后就一个字,死,朱元璋一共封赏了三十四家丹书铁券,幸免于难的只有两家。”
  “啊,这不是扯淡嘛,给了免死金牌一点用都没有,翻脸照杀无误,这算什么免死金牌啊。”萧连山大吃一惊的说。
  “这群功臣平日都是战战兢兢恪尽职守,可一旦有了丹书铁券,就认为有了护身符,不知不觉中会变得的有恃无恐,这就是朱元璋赏赐丹书铁券真正的用意,这群功臣如履薄冰的时候不会犯错,但是松懈下来朱元璋要找一个诛杀的理由就简单多了。”越千玲淡淡一笑回答。
  我点点头,正想说话忽然想起刚才越千玲说的一句话,愣了一下皱着眉头说。
  “不是两家,是三家!所有得到丹书铁券最后没被诛杀的除了华高和汤和外,还有徐达!”
  我连忙走到亭子外看着对面的胜棋楼恍然大悟的说。
  “徐达在莫愁湖并不是让朱元璋龙颜大悦,是让朱元璋起了杀心,而朱元璋留下对联是想告诉后世帝王,不杀徐达是因为天下公道,因为徐达有丹书铁券,免其一死。”
  “可这和明十四陵有什么关系呢?”越千玲疑惑的问。
  “你们怎么还不明白,朱元璋留在对联里关于明十四陵的线索就是赏赐给徐达的丹书铁券!”我兴奋的大声说。
  “明十四陵的线索在丹书铁券里……”越千玲刚瞪大眼睛露出欣喜的表情,慢慢又黯然下去。“明代丹书铁券传世极少,而且分左右两边,这都几百年了,不要说找到徐达完整的丹书铁券,就是找到其中一半也不容易啊。”
  “不要去找徐达的丹书铁券,朱元璋一定也会想到丹书铁券也有会遗落的可能,所以他不会把线索放在丹书铁券上。”我淡淡一笑胸有成竹的说。
  “你刚才还说明十四陵的线索在……”越千玲停顿了一下,恍然大悟的笑起来。“是丹书铁券上的铭文,这些都记录在明史中,会一直流传下去,永远也不会损坏。”
  
  第28章 一水秦淮
  
  越千玲翻阅明史里面关于徐达丹书铁劵的记录一共三百零六字,如果我们推断没错的话,其中一座明十四陵的线索就隐藏在其中,我们出来也快七八天了,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回去,虽然对于丹书铁劵上的文字一时半会我们都没什么头绪,不过好在有了找寻的方向。
  如今阻止魏雍的五帝嗜魂阵才是当务之急,虽然我想到可以克制魏雍五帝嗜魂阵的办法,但是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魏雍要靠什么办法才能埋血万骨山,祭阵需要万具尸骸和亡魂,魏雍打算用什么办法做到。
  而且这段时间我再没有听到过魏雍的消息,事情的发展似乎一直都在我的预计当真,但越是这样我心里反而越是没底气,事实上第一次寻找大爷海明十四陵的时候,我何尝不也是事事都在算计当中,可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一直都在魏雍设计好的路上前行而已。
  回申城的最后一晚,越千玲嚷着要游一次秦淮河,或许是因为这里或多或少都和我有些渊源,这里曾经叫龙藏浦,千年前是我命人挖掘出这条河道,十里河道因为我而得名秦淮河。
  算起来也是旧地重游,只不过隔了千年又是别样风光,十里秦淮尤其是明代是鼎盛时期,从书中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可以勾画出当年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如梦如幻的景象。
  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登上了一条游河的船,两岸在灯火的辉映下五光十色,船过静水在后面荡起长长的涟漪,时时有断断续续的江南小调传来,这里虽不及当年的繁华和香艳,不过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多少还能感受到这一水秦淮,美人在怀,丝竹犹耳昼夜笙歌的奢华。
  现在是九月,船家特意在船上蒸了黄多油肥的螃蟹,再配上黄酒,游船品蟹倒是多了几分雅趣,不过任何吃的东西在萧连山面前似乎很难喝雅沾上边。
  上了船手和嘴就没停过,越千玲本来是想来感受秦淮风光,看萧连山这吃相,没忍多久手里已经多了一只螃蟹,平日从来滴酒不沾的她居然还喝了两口黄酒。
  上船没多久我的注意力就落在船头的年轻人身上,秦淮河出才子佳人,似乎到了这里潜移默化都会变得文弱,可船头的年轻人好像并不是来看两岸风景,头枕靠在船头,人睡在船上,嘴角叼着岸边的青草,仰头看着天际。
  这船上除了我们就只有他,一般游船用不了几个钱,船家就靠买些酒菜或者让随船的女子唱一曲江南小调赚些钱,那年轻人什么也没要,船家也是市侩也没过多搭理,或许是因为他格格不入的姿势让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年轻人刚毅的面容中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连两道浓秀的柳眉泛起柔柔的涟漪,好像一直都带着笑意,像是夜空里皎洁的上弦月,下面是乌黑深邃的双眼,整个人透着一股不羁的放荡,可看他面相却没有邪气,倒是挺和我眼缘。
  男生女相是多福之人,不过这年轻人生的太俊俏,桃花颜主多风流,可惜他晚来了几百年,否则这十里秦淮倒是他的好去处。
  我刚想转头过去,听见船头传来的声音。
  “六朝王气断了千年,想不到今日居然紫气东来,有点意思。”
  我一愣诧异的又回过头去,走到船头抬头向夜空望去,果然有祥云拱照护卫紫气由钟山而至,聚而不散,观星象非一朝一夕之事,就连顾安琪深得她父亲真传,也未必能看出星象天机,想不到这个年轻人竟然一眼能看出来。
  “你会玄学之术?”我诧异的笑着问。
  “略懂一二。”年轻人看了我一眼不羁的笑着。“我今天是跟着这天象来的,这样睡着看的方便,该不是打扰到你们游河了吧。”
  “百年修得同船渡,今日能一船共渡我们也是有缘之人。”我也跟着笑了笑说。“我刚好也对道家玄学有些兴趣,不如请到船仓品蟹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