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胜琼·完美的第三者

04-14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关键词:

第三者

警句: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1.

男人的世界与女人的世界总有太大的差别。谚语形容男人间的情谊,有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形容女人间的关系,却变作“三个女人一台戏”了。女人的友情脆弱得如同秋末风中的芦苇,而在爱情关系里,女人的无望从来都是起自另一个女人。

偏偏古代的男权世界是要求三妻四妾的,妻妾如何和谐共处遂成为男人们最纠结的一个政治议题。是的,是政治议题没错。儒家《诗经》之学,从一开篇便浓墨重彩地阐述“后妃之德”,以不厌其烦的精神将一篇篇美丽的诗歌曲解为女人在婚姻关系中的行为守则。《中庸》有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古代圣贤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小题大做的事情,毕竟家齐才能国治,国治才能天下平。倘若君子之家妻妾不和,这对世道人心的败坏作用简直是不可估量的。

早在周代,男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了一种奇特的婚姻制度:

娶妻的时候要连带妻子的妹妹们一起迎娶进来,如果妹妹太少,侄女也是可以的,人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乱伦之嫌。所以,这既满足了男人占有更多异性的需求,三妻四妾之间也大可以和平共处,彼此帮衬,不至于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孔子毕生致力于复兴周礼,其实这样的婚姻制度正是周礼的一种,在孔子的时代仍然延续着,只是自秦汉以降,男人花心照旧,男权称霸照旧,这唯一的一点还算“人性化”的制度传统却成为故纸堆里空空被人膜拜的东西了。

2.

那一年李之问辞别妻子,远赴京城公干。宋代的国家干部怎样打发寂寞的出差时光,这即便在今天也绝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倘若连今天的我们都会很轻易地沉迷在宋词的美丽与风雅里边,更何况宋代那些原本就生活在词的世界里的文士呢?那时候的词不是印在纸面上供人宁静地阅读的,而是要到一场场的酒宴上,一座座的歌楼里,听美丽的歌女用婉转的歌喉唱出来的。

才貌双全的歌女总是最能攫住文士的心,而文士同样也是歌女们最为期待的归宿。

这时候的李之问早已在歌楼的风月里无法自拔了,他迷恋上了当时京城里最著名的歌女之一。她叫聂胜琼,她也同样无法自拔地爱上了他。

这样一种爱情注定不会顺遂,更何况李之问的家里还有一位严妻。

京城虽好,但他只是过客,不是归人。公务早已办完,妻子早已来信催促,他也早该踏上归程了。这样的结局,应该不是聂胜琼会感到吃惊的。

那一天她在莲花楼上为他饯行,为他唱起“无计留君住,奈何无计随君去”的句子。这歌声彻底击垮了李之问离别的勇气,刚刚打点好的行装索性再拆散了吧。

3.

今人的同情心当然会落在李之问妻子的身上。那个远在家乡的无辜女人一定早已从丈夫的迟迟不归中猜到了什么,于是连连寄出催归的信笺。李之问终归是要回去的,聂胜琼也不曾再填新词来拖住他的脚步。

山一程,水一程,李之问恹恹地行了数日,忽然意外地收到了来自京城的书信。那是聂胜琼新填的一阕《鹧鸪天》,她知道自己注定无法挽回什么,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痛若不宣泄出来便会毁灭掉自己:

玉惨花愁出凤城21,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22曲,别个人人第几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倘若李之问不顾一切地跑回京城,我们无法预料事情会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但他只做了一个绝大多数男人在同样情况下都会做出的选择:默默地继续走上回家之路,将那一纸《鹧鸪天》悄悄藏在了行囊的角落里边。

4.

戏剧性的场面就这样发生了:李之问抵家之后,也许是收藏不秘,也许是妻子存心搜检,也许是天意弄人,总之这一纸红笺竟然被妻子发现了。铁证如山,李之问无法再做隐瞒,一五一十地交代了“作案经过”。

真正令人意外的逆转是,这首不曾令李之问回心转意的《鹧鸪天》竟然深深打动了李之问的妻子,她爱并同情着这个多情而多才的情敌,以至于拿出自己的妆奁之资,要丈夫为聂胜琼赎身,将她娶回家。

宋代歌伎脱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聂胜琼而言,脱籍之外竟然还有如许丰厚的福利,幸福简直来得太突然,太汹涌澎湃了些。

故事的结尾有着典型的古典风格的美好:聂胜琼嫁给李之问为妾,一入家门便捐弃了做歌伎时所有华丽的梳妆,侍奉李妻以主母之礼,这一男二女从此过上了和谐美满的生活。

有人不可置信在这一场丈夫、妻子与情人的博弈里,竟然所有人都是赢家,也有人认为和谐的结局完全归功于李妻的自我牺牲,她其实是个输家。输输赢赢,一切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观者的感受始终是隔一层的。

5.

妾室或情人以文采赢得正室的怜惜和宽容的,在全部历史上都不多见。但无独有偶,宋代还有一名叫作楚娘的歌伎亦同聂胜琼一般以词改变了命运。

楚娘嫁给林茂叔为妾,不能为正室李氏夫人所容。楚娘遂作词题壁,如迁客骚人一般排遣愁怀。那词是一阕《生查子》:

去年梅雪天,千里人归远。

今岁雪梅天,千里人追怨。

铁石作心肠,铁石刚犹软。

江海比君恩,江海深犹浅。

好的文学总能感人,楚娘不曾想到一时怨恨抒怀的小词竟然打动了李氏,从此欢然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