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共君此夜须沉醉
04-14Ctrl+D 收藏本站
婚后第二年,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避讳,于是,纳兰依照《中庸》中“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将自己的原名纳兰成德改名为纳兰性德。
翌年,太子改名胤礽。而纳兰考中了二甲第七名进士,在《进士题名录》上写着成德,才终于改回了成德的名字。
有了功名,却没有立即被委以重任,不过这对纳兰性德来说,却是件最高兴的事。因为,他有了卢氏。
此时,纳兰性德在文学界已经小有成就,十九岁开始用满腹的才学编撰了《渌水亭杂识》、《通志堂经解》,并以其卓越的诗才大获称誉,结识了众多文人。
在同一年,纳兰性德初识了顾贞观。当时走投无路的顾贞观在无限愤恨怅然中结识了纳兰容若。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玉树临风的年轻公子却改变了他的人生,成为他一生中唯一的知音人。
康熙十五年,顾贞观四十岁,纳兰性德二十二岁,纳兰性德为相国长子,而顾贞观为一介寒儒,但身份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人却留下了千古知音的佳话。
纳兰性德可以说是贵族中的另类。出身显贵、才气纵横,却早早厌倦庙堂生涯,竟然却钦慕李白“散发弄清舟”的离世境界。面对终日歌舞升平的京都,偏生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孤独之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纳兰性德读到顾贞观两阕《金缕曲》,不禁甚为同情,热血沸腾。
(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捉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团栾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恭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是东林党人领袖顾宪成的四世孙。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这两阕词是他写给好友吴兆骞的。
吴兆骞,江苏吴江人,从小就很聪明,也因此颇为狂放骄傲。也合该他倒霉,眼高于顶、才高八斗的吴兆骞在顺治十四年毫无悬念地中了乡试,不料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南闱科场案”。
这场文人之灾的结果是主考官被处死,一大批考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皇帝命考中的举人们复试一次。原本吴兆骞的学问和才气都很好,本来不成问题,但大概因为复试时气氛十分紧张,心理上大受影响,竟然不能把文章写完,结果被发配到极寒之地宁古塔。
人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吴兆骞因平日狂放羁,树敌无数,这次事件正好为仇家所利用,使得他含冤下狱。顾贞观怜悯好友无故蒙冤,曾经许诺一定要救出吴兆骞,立下了“必归季子”的誓言。
顾贞观与吴兆骞素来感情甚好。目轻一切的吴兆骞独与顾贞观情投意合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后来发生的顾贞观营救他的事情,也验证了他交朋友的眼光很是不错的。
然而,现实是那么的残酷无情。顾贞观再有名气也不过一介布衣,面对满清错综复杂的朝堂,也只有在门外悲叹。日复一日,在营救毫无进展的情况下,顾贞观悲愤交加,凄然写下两阕留传千古的《金缕曲》。
这本是文人的牢骚激愤之言,没料到这一番真情陈词却深深打动了纳兰性德这位贵人。
深谙官场黑暗、尔虞我诈、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纳兰性德被顾贞观对吴兆骞那纯粹的情意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觉得顾贞观似乎在他干涸的孤寂心灵上,捧出了一轮暖阳,淌出了一掬清泉。
于是在激情澎湃中写下一阕《金缕曲·赠梁汾》: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这梁汾,就是顾贞观。
纳兰把这首词写得声情并茂,真挚感人。全篇洋溢着君子之德,朋友之谊,情真意切,读来感动唏嘘。
最喜欢这句“德也狂生耳”,狂放不羁之态中带着那么些男儿豪气。一个“也”字便拉近了彼此,消除了二人因为地位悬殊而产生的距离。我跟你一样啊,也是狂生一个,只不过偶然地落到了这“缁尘京国,乌衣门第”而已。
“君不见,月如水”是全篇唯一的景语。那看那天上明月皎洁,如水般清澈,不正是我们纯洁友谊的见证吗?
全词字里行间赫然是青衫磊落、英雄侠骨的豪迈狂放,对自己身世竟是“冷笑置之”、“何足问”,而与知己结交,不管富贵草莽,重承诺,轻生死。很有一种以书为剑,义薄云天的侠客味道。
此词一出,纳兰性德词名大著。这首词没有任何华丽虚伪的词藻,却让人读来五内沸腾,神摇魄荡。字字句句,皆出自肺腑。
纵观纳兰的词作,大多属于婉约一类。然读此《金缕曲》,竟令人耳目一新。原来,纳兰性德不仅是个多愁多病的多情人,也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铮铮男儿。
可以看出,纳兰性德本性是狂放不羁的,因为家庭礼教的桎梏才一直小心隐藏着。而这狂放终于在读完顾贞观的词,了解他的为人之后,像干柴突然遇到火星般热烈地燃烧起来。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纳兰性德的,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那时,顾贞观与纳兰性德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此后,纳兰性德决定帮助顾贞观救出吴兆骞。去求助高居相位的父亲纳兰明珠,并承诺顾贞观:五年内定当绝塞生还吴季子。
宫中有人好办事。在纳兰父子不遗余力的倾情帮助下,康熙二十年七月,吴兆骞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三载的京城。当日狂放不羁、目中无人的少年郎,如今已是两鬓萧索、满目沧桑的中年人,这场劫难终究磨去了他全部的锋芒。
当吴兆骞带着无限感激到纳兰相府拜谢赎归之恩的时候。他在纳兰居室的墙壁上看到一行字——“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不禁感慨万千,泪水脱眶而出。
纳兰性德眼看着“执手相看泪眼”的两位“痴”人,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世间最真挚的友情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顾贞观是何等狂傲之人,平生不向人低半个头的性子,却为了救他四处求人,甚至去忍受权贵的故意刁难。此事当时的士子莫不知晓,因此有人将顾贞观的那两阕《金缕曲》称为“赎命词”。还有人还写诗感叹:“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为吴兆骞有顾贞观这样的朋友而深为庆幸和钦佩。
纳兰性德更以他自己的热肠和一诺千金的信义,赢得了顾贞观这个肝胆相照的朋友。
纳兰性德一生所交,多为汉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而其中纳兰性德与顾贞观二人交契最深,互相视为知音。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能够相见恨晚、成为忘年知音,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营救吴兆骞的事。还有一个很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现实有共同的认识,有共同的人生观,并且都是极其重情重义之人。
他们不仅相互倾慕,认可彼此的才华和品格,性格上出奇和谐。对诗文的见解和创作上也十分契合,对待词的态度上更是难得的一致。
纳兰性德曾经独自站在高处,只觉寒风刺骨冰冷,却在孤独寂寞中迎来了一位“铁杆”盟友。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抛开世俗的枷锁,漠视着世态炎凉。
他们的“性情说”是清初词坛上的重要文学主张。更甚者,连作品风格也相似,一样纯真清新,容若的《饮水词》和顾贞观的《弹指词》被视为当时的词坛双璧,名扬海内外。
在纳兰性德有生之年,他以生命的高尚和纯粹印证了与顾贞观的知音深情。而顾贞观也同样珍惜和真诚对待与纳兰性德这份难得的友情,成为他生平第一知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