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隆之传

03-15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高隆之,字延兴,本姓徐,自称本家的郡望是高平金乡。父干,魏朝白水郡郡守。因干被姑父高氏收养,所以就随了姑父的姓。隆之富贵后,魏朝赠干司徒公、雍州刺史。隆之后来立有辅佐之功,高祖请他做了叔伯弟弟,故称他是渤海..地人氏。

隆之身高八尺,须髯漂亮,性格深沉且有志向。魏汝南王悦任司州牧,请他做了户曹从事。建义初年,被朝廷委任为员外散骑常侍,同行台于晖前往泰山讨伐羊侃,晖推荐隆之为行台郎中,又拜给事中。这时,同高祖关系极其密切。高祖移驻晋州,任命他为治中,并行平陽郡刺史事。

随从高祖在山东起义后,被擢升为大行台右丞。魏中兴初年,除御史中尉,领尚食典御之职。跟着高祖平定邺地后,摄行相州刺史事。从高祖在韩陵打败了四胡。太昌初,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西魏魏文帝曾因喝酒之事与隆之结怨,而罢免了他的官爵。高祖责备隆之不会协作忍让,便上书皇帝请放隆之出都城任北道行台,转并州刺史,封平原郡公,食邑一千七百户。隆之请求减除七百户,还希望能让出自己的四阶转授给兄长高腾,朝廷特意下诏批准了他的请求,依然委任他做沧州刺史。高祖诛讨斛斯椿,拜隆之为大行台尚书。大司马、清河王..为帝,拜隆之侍中、尚书右仆射,领御史中尉。他因浪费诸多人力,修建寺塔,而遭高祖责备。

天平初年,其母去世,隆之卸职守孝,很快帝诏令起复为并州刺史,入朝做尚书右仆射。此时初次由国家颁发给百姓田地,贵家势族乘机抢占良田美地,贫寒弱小得到的却是瘠薄之土。隆之启禀高祖,马上全部进行了更改,才算取得了均平。又兼任营构大将之职,京城内的所有制造,都由他掌管。扩筑南边城墙,长达二十五华里。因为漳水临近皇宫,他又修造长堤用以防备洪水的暴涨。他还开挖渠道导引漳水入护城河,建造治水的碾石岂,这些都是有益于时的好事。

魏从孝昌年开始,天下动乱,刺史太守都是本州本郡的都督,即使没有战事,也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佐僚,因此对当地百姓颇多侵扰。隆之上表,认为这都不是边境要地,而所有的兵马应该全部撤裁。另外,朝贵们喜欢凭借常侍的官职来获得貂蝉的服饰,隆之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侍中之职,并同时希望所有享用侍中服饰的,也一概罢免。帝采纳其建议,下诏执行。自从国家进入多事之秋后,冒名顶替、窃居官位者不可胜数,隆之奏请检括,因涉及到五万多人,而引得舆论大哗,隆之惧怕起事,便停止了。帝诏令隆之监起居事,进位司徒公。

武定中,隆之为河北括户大使。旋被朝廷召还,授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不久兼任侍中。依前出任青州刺史。又被追回,拜太子太师、兼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迁太保。此时世宗主持朝政,使得世风大变,隆之偶尔收纳贿赂,世宗知晓后,就在尚书省当众大加斥责。

齐立国,进隆之爵位为王。很快又以本官录尚书事,兼领大宗正卿,监修国史。隆之性格小有虚浮,对朝廷的羽仪、百戏、服制等常有改易,而不遵循旧制,所以招致了时论的非议。他在射堂的靶墙上建了三个具有壮勇之势的人像。显祖曾到东山,在射箭的时候对隆之说:“射堂的靶墙上可做成猛兽形象,以便保存古义,你为什么要作成人形?整天用箭射它们,我是不愿意的。”隆之听了,无言以对。

早些年,世宗交付重任给兼右仆射崔暹、黄门郎崔季舒等人,当世宗驾崩的时候,隆之向显祖进言,请他将这几个人处死,但遭到了拒绝。显祖认为隆之是旧人,便委托给政事,崔季舒诸人则利用原先结下的矛盾,向帝进谗说:“隆之每当接见上诉之人,就显示出特别的哀矜情绪,用来反映自己的权力有限。”显祖认为隆之承担的职掌重大,知道他受了冤枉,极力地给以了保护,但又认为他推脱责任,求其声名,不是大臣的风度。天保五年(554),隆之被拘禁到了尚书省。有次,隆之与元昶一道喝酒,喝得正兴起的时候,对昶说:“同王交游往来,即使是死,也不会变卦。”有人将此话密报了朝廷。另外,文宣帝在未登基之日,常常遭受隆之的欺侮。帝将受魏禅让,大臣们都表示反对,隆之也是其中之一。帝均把这些事牢牢记在心里,趁此机会,新帐旧账一齐算,帝下令壮士将他狠狠地揍打了一顿。放出尚书省后,他想喝水,有人不给他,隆之说:“现在在哪里!”硬是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又随从车驾出外巡幸,一下子死在路上,时年六十有一。赠冀定瀛沧幽五州诸军事、大将军、太尉、太保、冀州刺史、陽夏王。但没有得到谥号。

隆之虽然没有读书,但是崇尚文雅,凡遇缙绅名流,一定依礼接待。其寡姐做尼姑后,就像服侍母亲一样的对待;训育教导儿子,首先使用的还是文义。因此极得时论的称赏。显祖末年,猜忌怀疑,即便是对死去的隆之也不放过,不仅诛杀了他的儿子德枢等十余人,全部投尸漳河,而且挖开隆之的坟墓,从棺材中拖出他的尸体,下葬虽有一年多,形象却丝毫没有改变,帝叫人斩断肢体,抛弃漳河。一下子,隆之绝了后代。乾明中,朝廷诏令其兄子子远为隆之的后嗣,袭爵陽夏王,还归还了家产财宝。当初,隆之得高祖信任,但他陰险狠毒,对人稍有不满,肯定要想法报复。仪同三司崔孝芬想同他结成姻亲,没有成功,太府卿任集和他一道知掌营建构造,两人颇是不和,瀛州刺史元晏以私事相托,没有结果,于是,隆之故意找岔子捏造罪名,让朝廷一个个地加以处死。隆之最终满门抄斩,人们认为这是老天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