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上骏马,带上豹子,一起来体验大唐最流行的户外运动吧!——贵族狩猎

04-0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穿越有风险,参团需谨慎。本公司再次提醒您,在决定参加唐朝穿越旅行团之前,请先充分考虑好各种情况,做好心理、生理、技能上的各项准备工作。

比如说,如果您想要穿到唐朝人身上,无论穿男还是穿女,都得事先熟练掌握“骑马”这项必备技能。唐人上到皇帝王公,下到农民奴婢,骑马出行的机会都很多,连娇滴滴的小姑娘们纵马在田野里飞速奔驰的场景都很常见。

好啦,您闭眼一穿,再睁眼时,发现自己正跨在起伏飞驰的马背上。四周呼哨呐喊声此起彼伏,几十骑在疏林山场间驰骋包抄,驱赶着黄羊兔子们惊慌逃窜—这是赶上了唐朝上流社会最烧钱的运动:围猎。

您手忙脚乱地抓住马缰,双腿夹紧马腹,稍稍向前弯腰,努力维持身体平衡。摇晃半天总算有点儿适应了,心里正暗自得意,突然觉得后腰处有个热烘烘毛茸茸的东西动来动去的。扭头去看,正对上一双黄莹莹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您,眼睛里满是疑惑和警惕。

咦,好可爱的大猫咪啊……猫……不对,这体型也太大了,而且还满身的金钱纹—救命啊!有一头豹子蹿上了我的马屁股啊!

别怕……看看,掉下马了不是,这就是准备工作不足的恶果啊。您说您至于嘛,自己从小养大的猞猁哟,脖子上还戴着项圈呢,瞧您落马以后,人家也跟着跳下来,跑到您身边舔舔脸。是,挺疼的,猫科动物舌头上都有好多倒刺……要是不想被舔破皮肤,扭头躲开为妙。

对,人家不是豹子啦,也不是猫,这是体型介于二者之间的“猞猁”,也叫猞猁狲、山猫,没见人家耳朵尖尖的还带丛长毛吗……(该猞猁默默地扭过脸去表示它不认识您)唐朝的高官贵族们很喜欢驯养这种动物来捕猎,它们前腿短,后腿长,擅长扑杀兔鼠羊鹿等动物,轻捷灵便、奔跑速度快、忍耐力强,爬树游泳无所不能,体型大小也正合适被放置在马背上主人身后,一起参加狩猎。

您躺在地上左右看看,除了马背上的猞猁们,地面上倒也确实奔跑着体型更大的猫……嗯,那些是真的豹子没错,而且您看,负责带着豹打猎的,还有好多高鼻、深目的胡人。唐朝的有钱贵人们也很爱养猎豹来炫耀,除了本地捉到驯养的小豹子,还有不少是西域各国“进贡”来的,一般还会附带“豹奴”。

那这西域进贡来的豹子,跟本土捉到的小豹子,有什么不一样呢?嗯……确切地说没什么不一样。看它们身上同样有华丽的金黑斑纹,修长矫健充满力量的四腿,圆短的耳朵,绿幽幽的眼睛,双泪线,嘴巴两边胡须翕张,上唇腮抽动,露出白森森的犬牙和鲜红的唇肉……

嗯,没错,这头豹子冲着您过来了,大概把躺在地上的您,当成他老人家的猎获物了吧。

这时候,如果您(穿越上身的那位)跟自己驯养的猞猁同学感情深厚,该猞猁也许会奋不顾身地扑过来救主,跟猎豹龇牙对吼一阵。不过最稳妥的措施,还是您自己扯开嗓门狂喊,叫那豹子的驯养人赶紧过来管管他家的猫,别随便在外面乱吃穿越物,万一染上了西班牙黄瓜病怎么办?

豹子被拉走了,猞猁正蹲在您身边抬起后脚挠耳朵,看看周围还有什么动物。咳,最多、最常见的还是各种猎狗。

像那边马上猎手抱着挺大的一只,狗头又窄又长,鼻子很尖,脖颈细长成拱形,身长腰细,肩斜腿瘦,很像现代狗种里的“灵缇”,擅长抓兔子。又看见一种小点儿的狗,也蹲坐在马鞍后,耳朵下垂,短小精悍,大概是某种小猎犬。

您说大狗才威猛豪迈,带着有面子?成,藏獒够大够威猛不?这种狗在唐朝应该已经由吐蕃传到了长安,供王孙公子们打猎和炫耀用。还要啥?德国黑背?这个真没有,您可以穿越到希特勒时代去找。

草里蹿的打猎用宠物,常见的也就这三种了。您仰躺在地下,抬起下巴望天。天空里还飞着大大小小好多种鸟啊。这些是猎物呢,还是人工驯养的打猎用宠物?

空中一声清唳,一头白色大鸟伸直了脚爪,向着您脸上一对乱转的眸子直插下来。离得近了,您都能看清这鸟比鸽子略大一号的身材,双翅扑展开比您的肩膀宽一些,黄喙灰钩似铁狠狠啄下来。啊,别看了!赶紧打个滚躲开它要紧!

您身边的猞猁同学“嗷呜”一声怒吼,直起身子,一个巴掌扇过去,成功地抽开了来捡便宜攻击您的……那只扁毛畜生叫什么来着?

您记好了,那种小体型的,叫“鹞”,是一种短翅飞禽,唐朝人养它用来抓鹌鹑和一些灌木丛小鸟。严格来说,这种鸟也是鹰属的,但是要比真正的猎鹰小得多,也幸亏如此,唐朝人尊崇的“天可汗”陛下才免遭开肠破肚的惨剧。

事情是这样的:出身军事贵族家庭,最喜欢纵马斗鸡打猎玩鸟的李世民陛下,有一天得到了一只好鹞子,正把在臂上玩,忽听通报说魏徵老先生来了。为了避免被魏唐僧唠叨砸砖,李世民同志赶紧把鹞子塞自己怀里藏起来(古人的袍子宽大……)。本来指望老魏说完事就走,没想到魏老同志眼尖得很,早看见李世民这小子袍子下面揣着活物动来动去的,不用说肯定又是啥玩物丧志的东西。

我叫你玩!魏唐僧超水准发挥,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地念,不顾皇帝陛下脸上一阵青一阵红一阵白,好似内急模样,一直念到自己过足了嘴瘾,才施施然告辞离去。李世民赶紧把鹞子掏出来看,已经闷死了。[74]

这个故事呢,在各种转述中,常常被误传为“李世民把一只猎鹰藏到了怀里”,但如果真是大块头的凶猛猎鹰,而不是小鹞子,那故事的经过和结局会变成这样:“太宗得鹰,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鹰癫狂求存,徵语不时尽,太宗肚腹溃破而崩。” 

如果您穿越到贞观年间的宫廷里,不但能围观动物杀手李魏二人闷死鹞的现场,还可能见到李世民陛下豢养的另一只很有名的大鸟,一只叫“将军”的白鹘。

“鹘”是比“鹞”大一号的驯鹰类,黑眼长羽,用来捕捉苍鹭等大鸟以及野鸭、水禽。李世民的这只“将军”,浑身白色,近世被称为“格陵兰鹘”,可能是北方贡品。这鸟的特长是很会溜须拍马、邀功请赏,常常把猎物一直追击驱赶到李世民所居的宫殿前,当着主人的面击杀猎鸟,据说李世民为此把居殿命名为“落雁殿”。

更神奇的传说里,“将军”还会替主人送信,李世民在长安给它绑上信,该鸟就直飞洛阳,落到李世民爱子魏王李泰面前,等李泰写好回信,该鸟再替李泰将信送回长安给李世民,一天能往返好几次。[75](李世民:没电话、没手机、没E-mail、没QQ的,不用这个鸟,你让我用啥?)

其实呢,贞观年间唐朝还比较穷,玩乐的东西算是少的。如果您想领略真正的富贵风流气象,应该穿越到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这个败家子富八代才是最会玩也最敢玩的。像您这种驯养猞猁的“狸奴”,很容易在皇家的“闲厩”里混口饭吃。

“闲厩”里包括五坊,其中有上面说过专养犬的“狗坊”,也有“鹞坊”“鹘坊”。剩下两坊是啥呢?其一是“鹰坊”。

“鹰”的体型比“鹘”稍大一些或者差不多,区别是“鹘”一般是黑眼睛,而“鹰”是黄眼,又称“苍鹰”,可以捉野鸡和兔子。上等的鹰或者黑色,或者白色,玄宗的子侄们养的好鹰被唤为“决云儿”。

唐朝出产鹰鹘的最重要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玄宗年间那里的“渤海国”和“新罗国”,经常向长安进贡各种神骏的鹰鹘。唐人窦巩写过一首《新罗进白鹰》诗:“御马新骑禁苑秋,白鹰来自海东头。汉皇无事须游猎,雪乱争飞锦臂鞲。”

这种“来自海东头”的鹰鹘,后来被称为“海东青”,唐以后大大闻名。五坊的最后一坊是“雕坊”,这是所有猎鹰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有多大呢?请自己去拜读武侠巨著《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展开想象。(喂,不带这么偷懒的……)

我说,您在地上也躺够了吧?该起来干活了吧?如果肋骨还没断的话,我劝您快点儿爬起来,抱猫上马,往原定目的地赶过去围堵猎物。否则,万一被围的猎物从本应由您看守的环节突破逃走,那些来打猎的王孙公子不怒才怪,只抽您一顿鞭子算是轻罚,没准哪个脾气暴烈的直接上刀子招呼了。

您说啥?不懂什么叫“围猎”?唉,这又是电视剧看多了,以为贵族们打猎也像山野穷人家,自己带点儿工具干粮,进山找着野兽脚印就只身跟踪下去,挖坑、设套、矛刺、刀砍的,什么时候抓住它,什么时候算完。有钱的大爷们才没这个时间和精力,人家讲究的是短时间出大量战果,那就只能用“人海战术”了。

先勘察好地形,选一片林草茂密野兽多的地方,同时撒出几十甚至几百上千号人马,各就各位把那块地区包围起来。各人听着号令,敲锣打鼓飞鹰走狗地往中间驱赶猎物,直到把大量惊慌失措的野兽都集中到一片狭小地域内(比如一道凹沟里)。这时候有钱大爷们才出场,冲着密度很大的猎物群发威炫技。如果有支打霰弹的火铳枪在手,那一天打死三百来只兔子倒也不是不可能。

唐朝有火铳枪吗?当然没有,各位还是老老实实地射箭挥刀吧。

以上说的都是唐朝人打猎时能见到的动物。王孙公子们满载猎物回家以后,在内闱寝室里,也能看见不少小动物,大多是妇女小孩子养着玩的宠物。

比如某些海外国家一直很喜欢往长安进贡各种鹦鹉。贞观年间,东南亚某国就给李世民陛下进贡过“五色鹦鹉”,声称这鸟会说人话。李世民叫人把该鸟带上殿,兴冲冲地期待听它喊“大唐威武”“天子万年”什么的,结果它一张鸟嘴:“好冷!好冷!好冷!长安好冷!好冷!好冷……”

李世民道:“算了,把这祖宗还给使者带回本国去吧……”[76]

相比之下,玄宗年间,杨贵妃养的一只白色鹦鹉,就比较乖巧亲人。杨妃给它起了“雪衣娘”的名字,还教这鸟学会了念经。不过它最大的用处还是帮着李隆基赖棋。李隆基陛下跟兄弟近臣下棋的时候,一看大事不妙要输,雪衣娘就飞上棋枰一阵乱扇乱踹,把棋局搅乱得没法再下,赖成平局收手。谁不服?还想整理棋子摆回原局?我啄你手……[77]

跟雪衣娘干同样工作的,还有一只白色京巴儿,也是成天被杨贵妃抱在怀里,看着玄宗要输棋就往枰上丢的。

京巴狗在唐朝,叫“拂林犬”或者“猧子”。“拂林”是当时人对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称呼。顾名思义,这种狗本来是唐初武德年间,从今土耳其一带经过吐鲁番(高昌)进贡给唐朝皇帝的。据说这狗很聪明,很亲人,容易训练出很多技巧,又是物以稀为贵,所以在唐朝的上流社会中风行一时,贵妇人给自己画张像,都要把家养的“拂林犬”一起画进去炫耀。

再后来,这种中东、西欧地区的狗,在原产地几乎绝迹,反倒在中国一代代生存下来。近世西方人又从北京引种,重新在欧美繁衍开来,于是中国古代的“拂林犬”,变成了西方现代的“北京犬”。

唐朝人爱养的宠物,我也说得不少了。不过,不是小业务员我偷懒,唐代风行全国、人人追捧,最能代表当时审美取向和整个时代精神风貌的那种动物,这一篇里我基本没讲到,回头有机会我们再说吧。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