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保家坛

04-0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在上一节中,曾说到香头的成因,乃是由于四大门“拿法”的缘故,但是,我们须要顾到有些相反的事实。有的人虽受到“四大门”的“拿法”,而并不必须“当香差”,仅仅供奉“仙家”,便可以相安无事了,这便是所谓的“保家坛”。

“保家坛”的意义是这样,一个人受到仙家的“拿法”,这位仙家的目的,并不在使这人顶香来替仙家催香火,而是希望此人对于仙家加以供奉,仙家同时保佑其家宅平安,这样对于双方都有利益。“保家坛”既然不“当香差”,所以,并不替人瞧香。

“保家坛”虽然与香头性质不同,但是成为一个“保家坛”也需要一套典礼。他必须要拜一个香头做师父,并且拜师的典礼同香头拜师的典礼完全相同。香头师父也须与其起一个“法号”,他在师父门中的名次与同门各香头的名次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同门各香头的种种称谓,例如师伯、师叔、师哥、师弟,甚至师侄,全依照师父本门惯例。换句话说,他拜师之后除了不“当香差”之外,与其他本门的香头所应受的待遇完全相同,如本门其他香头举行各种典礼的时候,“保家坛”也要参加。

但是,“保家坛”和一般农家供奉“家仙”又有什么区别呢?二者不是全都求家宅平安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忘记了以前所讲过的“坛仙”和“家仙”。“保家坛”的“仙家”与“香坛”所奉的“仙家”,都是道行高深的,乃是在山中修炼的,直属于“老娘娘”管辖的。至于农家在“财神楼”所供奉的“家仙”,乃是稍稍得道的寻常“四大门”,道行不能与“坛仙”相比,当然没有立坛的资格。“保家坛”和“香坛”的“仙家”,既然身份相等,所以,可安龛塑像;至于农家的“家仙”,便不得安龛塑像。由此知道,“保家坛”和“财神楼”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保家坛”对于“仙家”的供品与“香坛”相等,每日早晚烧两遍香或是早、午、晚烧三遍香,龛前供茶、酒、菜蔬、鲜果、饽饽、鸡子等。

有的“保家坛”仙家照常降神,开口说话;有的便不降坛,也不开口说话。

杨家井张香头的徒孙梁永增,是一个二十余岁的女子,住在北平西直门内六个门,她便是“保家坛”。原先,她的家宅不安,家人多病,住室时常有响动。一次,她母亲病势非常沉重,她便提议请香头。但是,她父亲不信,加以拒绝,她便哭闹,坚持原意。她父亲负气说:“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管了。”当香头将她母亲的病医好之后,梁姓家中的仙家(不是寻常的家仙)便“抓座”说话(借香头之“位”说话),告诉梁永增命她安“保家坛”,保佑她家宅平安,而且不用“当香差”。梁永增遵仙命,便拜在西直门外广通寺东墙外于香头门下,于香头乃是杨家井张香头的三弟子。

梁家的家仙计有黄、白、常三门,从不降坛,也从来没有开口说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