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
04-02Ctrl+D 收藏本站
这是关于一个“大V”的故事,这个“大V”,生活在清朝,他的名字,在历史教科书里倒是见过,只是相对于其他晚清名臣,历史留给他的笔墨不算太多。
1
关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一种说法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还有种说法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一般来说,史学界比较认同的,是最后一种说法。不过你看,无论哪个版本,曾国藩和左宗棠,总是雷打不动的。
曾国藩,不用多说了。这几年,“曾学”已经成了一门显学,曾国藩俨然已经被摆到了一个“圣人”的位置——当然,我个人觉得是有些过的。
左宗棠
至于左宗棠,尽管他的名字出现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次数,要超过曾国藩(低于李鸿章,不过李鸿章多以负面形象出现),但你真的要问起他做过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包括读书时的我——只会回答一句话:收复新疆!
其他呢?其他没了。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被低估的“大V”——左宗棠。
2
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湘阴县,仅比湖南老乡曾国藩小一岁。
尽管他也受曾国藩举荐之恩,但他从不像其他人一样,对曾国藩自称“门生”或“晚辈”,最多自称一声“弟”。
要知道,在当时权倾朝野的曾国藩面前,只自称一声“弟”,还是要有些胆量的。
这也是左宗棠这位“大V”一生的性格:特立独行。
先抛开“曾左恩怨”不谈吧,先谈谈左宗棠不幸的青年时期。
左宗棠的青年时期,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怀才不遇,屡试不第。
左宗棠20岁乡试及第,但之后三次赴京考进士,均告失败。在三次不中之后,26岁的左宗棠终于大彻大悟:老子不考了!
26岁的人,即便是放到现在,也应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左宗棠一没功名,二没家产,该怎么办?
倒也不是太急。因为在左宗棠21岁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倒插门”女婿,娶了湖南一个富家女周诒端为妻。
关于这段“草根逆袭”的故事,后人多有议论。但在我看来,周诒端家祖上做到过户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财政部副部长),而左宗棠家祖上相当一般。如果不是看上左宗棠什么,人家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招“倒插门”女婿?
所以,关于这段婚姻,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左宗棠家早就和人家订了姻亲,但因为越考越穷,娶不起人家了,结果做了“倒插门”。
不过,结婚后,岳父岳母家对左宗棠非常尊敬和客气。这从一个方面,也体现人家看中的是左宗棠的才气。
结婚时,左宗棠写了副对联贴在新房:“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3
我一直对古人的社交传播很感兴趣,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左宗棠。
为什么呢?你看,左宗棠三次京试均不中,但他的名气,居然就在当时已经传遍湖南,甚至全国。
换句话说,左宗棠那个时候,自己并没有加V,但他居然有一个满是“大V”的朋友圈。每次他更新一条朋友圈状态,一帮“大V”会跟在后面疯狂点赞、转发,甚至打赏。
第一个点赞的“大V”,叫贺长龄。贺长龄是道光年间的名臣。1830年,当时已是浙江布政使的贺长龄,在长沙碰到了18岁的左宗棠。当时也就是个穷书生的左宗棠,居然被省级干部贺长龄大加赞赏,“以国士见待”。左宗棠作为一个求学上进的好青年,一直向贺长龄借书。贺长龄每次都会亲自登梯为他取书,不厌其烦。还书的时候,还要详细问左宗棠的读书心得。
第二个点赞的“大V”,更厉害,叫陶澍。陶澍是谁?晚清有四大幕府: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可以说,晚清的汉臣上台以及幕府建立,始于陶澍。
陶澍培养和发现了一批赫赫有名的人:林则徐、胡林翼、魏源、关天培等,门生遍及天下。但在1836年,已贵为两江总督的陶澍,偏偏就看中了当时24岁,什么都不是的左宗棠。
陶澍欣赏左宗棠到什么程度?以他当时两江总督之尊(相当于现在安徽、江苏和江西三个省的军政一把手),比左宗棠大33岁,居然提出要让自己7岁的儿子陶桄娶左宗棠的长女,和左宗棠结为亲家!
左宗棠当然惶恐不敢接受,陶澍就说了句有名的话:“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之上!”
第三个点赞的“大V”,是最有名的,叫林则徐。
1849年冬,林则徐因病卸云贵总督职,回福建途中经过长沙,专门召见37岁的左宗棠。两人在舟中相见,畅谈一整夜。两人讨论的重点,就是沙俄的野心,以及新疆的问题。
所以就这点来看,如果说李鸿章是曾国藩门生的话,左宗棠应该继承的是林则徐一脉。
相见后不久,林则徐病故。逝世前,他让次子上奏,大力向朝廷举荐左宗棠,因为他对左宗棠的评价是:“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
4
名声已经在外,所以左宗棠一点儿都不急。
自从看开科举之后,左宗棠反而想开了,不再攻读儒家经典,而是专心研读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方面的著作,开始学“经世致用”之学。
自古以来,自比谁的都有,但敢自比诸葛亮的不多,左宗棠算一个——他自号“今亮”。
但卧龙也要有出山的时候,如果左宗棠一辈子蛰居,没有发挥的空间,可能也就这样默默无闻一世了。
1852年,左宗棠“加V”的时刻,毕竟还是到来了。
这一切,看来还是要“感谢”太平天国。说实话,没有那场席卷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我们可能现在都不会知道曾国藩的名字,也不会知道左宗棠,更别提李鸿章了。
1852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湖南省城告急。左宗棠在好友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终于出山。
这一年,左宗棠已经40岁了。
不急,40岁草根的逆袭之路,就此开始。
左宗棠是被人用绳子吊着放进长沙城的。张亮基贵为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居然把所有事务都交给左宗棠了。
而左宗棠居然也就揽下了。他“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
左宗棠一战成名。
首秀成功之后,左宗棠的仕途就开始顺了起来。
两年后的1854年,左宗棠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在太平军驰骋湘北的这段时间里,左宗棠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骆秉章对左宗棠言听计从。所以左宗棠虽为幕府,但其实是等同于行巡抚之职的。当时的他,被世人留下了这样一句评价: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5
这个时候,左宗棠应该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小V”了,但离成长为一个“大V”,还差遇见一个人。
这人就是曾国藩。
1860年,才高气盛的左宗棠惹了一桩麻烦,因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特别是因为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左宗棠差点儿把命都丢掉,只能离开骆秉章的幕府。
此时收留他的,是已经权倾一时的曾国藩。
左宗棠和曾国藩是老乡,也是旧识。但左宗棠内心其实是不太看得起曾国藩的,认为他文采和军事能力都不行。
曾国藩虽然入过翰林院,但文采确实一般,虽然创立湘军,但军事也确实很普通,甚至被太平天国打得投江自尽过。但是曾国藩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识人”和“用人”。
换句话说,就是眼光和情商。
左宗棠和曾国藩是旧识,但后来闹过不少不愉快。这些不愉快,本篇不展开。平心而论,曾国藩对左宗棠是有提携之恩的。
当时曾国藩的幕府里,人才济济,左宗棠虽然名声在外,但当时已经是“大V”的曾国藩,要捏死左宗棠,还是轻而易举的。
但曾国藩并没有那么做,反而一再保荐左宗棠。
一开始,曾国藩给左宗棠保荐过一个知府职位,左宗棠嫌官小,不去。1861年,湘军攻克安庆,准备围困太平天国的大本营江宁。朝廷来旨,派左宗棠去四川督办军务。
但曾国藩婉拒了这个谕旨——他觉得左宗棠是个帅才,去四川是寄人篱下,应该独当一面。于是曾国藩放手让左宗棠组建自己的“楚军”,并在第二年保荐左宗棠成为浙江巡抚,把赣浙边境的湘军,全部交给他指挥!
这下真的是蛟龙入海了。
短短4年间,左宗棠大展身手,率军横扫江浙,灭太平军李世贤部,平捻军和回乱,封一等恪靖伯,成了一个真正的“大V”。
6
“大V”是不是就已经到头了呢?不,还有“超级大V”在等待左宗棠。
1876年至1880年,左宗棠真正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他力排众议,亲自率兵出征,讨伐新疆叛乱,并且陈兵新疆威慑沙俄,最终为中国收复伊犁。
关于左宗棠出兵平定新疆叛乱和收复伊犁,详见本书收录的《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收复新疆后,上海泰来洋行的德国技师福克,曾在新疆哈密与左宗棠会面,观看了部队的演练。福克看完后的评价是:“清军若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必获全胜。”
经此一事,左宗棠终于成了一位堪称名垂青史的“超级大V”。
为何这么讲?因为在左宗棠的坚持和率领下,清朝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8个湖南省的面积,相当于1/6现在中国国土的陆地面积。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左宗棠是收复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位将军。
至此,从40岁的草根到成为“超级大V”,左宗棠完成了他的逆袭之路。
梁启超对此给过左宗棠一个评价:“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美国的《新闻周刊》在2000年的时候评出了最近一千年全世界的40位智慧名人。中国有三人入选: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