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九
03-15Ctrl+D 收藏本站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九
诸卦不交 於乾坤者,则生於否泰,否泰,乾坤之交 也。乾坤起自奇偶,奇偶生自太极。
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物之谓理。
朔易以阳气自北方而生,至北方而尽,谓变易循环也。
春阳得权,故多旱。秋阴得权,故多雨。
元有二,有生天地之始者,太极也。有万物之中各有始者,生之本也。(周文建注:哦?天地之元始与万物之元始有不同乎?)
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天地之情者,情状也,与鬼神之情状同也。
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此尽己之性能尽物之性也。非鱼则然,天下之物则然。若庄子者,可谓善通物矣。
老子知易之体者也。无思无为者,神妙致一之地也。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太极,道之极也。太玄,道之元也。太素,色之本也。太一,数之始也。太初,事之初也。其成功则一也。(周文建注:哦!)
太羹可和,玄酒可漓,则是造化亦可和可漓也。
易地而处则无我也。
诚者主性之具,无端无方者也。至哉留侯,善藏其用。
素问密语之类,於术之理可谓至矣。
瞽瞍杀人,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圣人虽天下之大,不能易天性之爱。
或问显诸仁藏诸用,曰,若日月之照临,四时之成岁,是显仁也。其度数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藏用也。
君子於易玩象,玩数,玩辞,玩意。
兑说也,其他皆有所害,惟朋友讲习 无,说於此,故言其极者也。
中庸非天降地出,揆物之理,度人之情,行其所安,是为得矣。
元亨利贞之德各包吉凶悔吝之事。虽行乎德,若违於时,亦或凶矣。
汤放桀,武王伐纣,而不以为弑者,若孟子言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则援之以手,权也。故孔子既尊夷戎(狄),亦与汤武,夷戎(狄)仁也,汤武义也,然唯汤武则可,非汤武则是篡也。
阴者阳之影,鬼者人之影也。
秦穆公有功於周,能迁善改过,为伯者之最。晋文侯世世勤王,迁平王於洛,次之。齐威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又次之。楚庄强大,又次之。宋襄公虽伯而力微,会诸侯而为楚所执(周文建注:被楚国所抓),不足论也。治春秋者不先定四国(周文建注:秦晋齐楚)之功过,则事无统理,不得圣人之心矣。春秋之间,有功者未见大於四国,有过者亦未见大於四国也,故四者功之首,罪之(-)也。人言春秋非性命书,非也。至於书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此因鲁事而贬之也。圣人何容心哉?无我故也。岂非由性命而发言也?又云春秋皆因事而褒贬,岂容人特立私意哉?又曰春秋圣人之笔,削为天下之至公,不知圣人之所以为公也。如因牛伤则知鲁之潜郊,因初献六羽则知旧潜八佾,因新作雉门则知旧无雉门,皆非圣人有意於其间,故曰春秋尽性之书也。
易之为书,将以顺性命之理者,循自然也。孔子绝四从心,一以贯之,至命者也。颜子心斋屡空,好学者也。子贡多积以为学,(-)度以求道,不能刳心灭见,委身於理,不受命者也。春秋循自然之理而不立私意,故为尽性之书也。
初与上同,然上亢,不及初之进也。二与五同,然二之阴中不及五之阳中也。(周文建注:二五虽皆处中位,然二乃偶数阴位,五乃奇数阳位)三与四同,(周文建注:三与六同)然三处下卦之上,不若四之近君也。(周文建注:四邻近五,而五乃君位)
人之贵,兼乎万物,自重而得其贵,所以能用万类。
至理之学非至诚则不至。
素问阴符,七国时书也。(周文建注:指《皇帝内经·素问》和《皇帝阴符经》)
显诸仁,藏诸用,孔子善藏其用乎?
庄荀之徒失之辩。(周文建注:庄子荀子过于注重辩论)
伯夷义不食周粟,至饿且死,只得为仁而已。
三人行必有师焉,至於友一乡之贤,天下之贤,以天下为未足,又至於尚论古人,无以加焉。
义重则内重,利重则外重。
能医人能医之疾,不得谓之良医,医人之所不能医者,天下之良医也。能处人所不能处之事,则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也。
人患乎自满,满则止也。故禹不自满,假所以为贤,虽学亦当常若不足,不可临深以为高也。
人若用心,必有所得,独有多寡之异,智识之有浅深也。
理穷而後知性,性尽而後知命,知命而後知至。
凡处失在得之先,则得亦不喜。若处得在失之先,则失难处矣,必至於陨获。
人必内重,内重则外轻,若内轻,必外重,好利好名无所不至。
天下言读书者不少,能读书者少,若得天理真乐,何书不可读,何坚不可破,何理不可精?
天时地理人事,三者知之不易。
资性得之天也,学问得之人也。资性,由内出者也。学问,由外入者也。自诚明,性也,自明诚,学也。
伯夷柳下惠得圣人之一端,伯夷得圣人之清,柳下惠得圣人之和,孔子时清时和,时行时止,故得圣人之时。
太玄九日当两卦,馀一卦当四日半。
用兵之道,必待人民富,仓廪实,府库充,兵强名正,天时顺,地利得,然後可举。
老子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
今有人登两台,两台皆等则不见其高,一台高,然後知其卑下者也。一国一家一身皆同,能处一身则能处一家,能处一家则能处一国,能处一国则能处天下。心为身本,家为国本,国为天下本。心能运身,若心所不欲,身能行乎?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暴露於外,则鲜有不败者。如利刃,物来则断之,若恃刃之利而求割乎物,则刃与物俱伤矣。
言发於真诚,则心不劳而逸,人久而信之。作伪任数,一时或可以欺人,持久必败。
人贵有德,小人有才者有之矣,故才不可恃,德不可无。
天地日月,悠久而已。故人当存乎远,不可见其迩。
君子处畎亩,则行畎亩之事。居庙堂,则行庙堂之事,故无入不自得。
智数或能施於一朝,盖有时而穷,惟至诚与天地同久。
天地无则至诚可息,故天地不能无,则至诚亦不息也。
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
敛天下之善则广矣,自用则小。
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得一端者也。权,所以平物之轻重,圣人行权,酌其轻重而行之,合其宜而已,故执中无权者,犹为偏也。王通言春秋王道之权,非王通莫能及此。故权在一身,则有一身之权,在一乡,则有一乡之权,以至於天下,则有天下之权,用虽不同,其权一也。
夫弓固有强弱,然一弓二人张之,则有力者以为弓弱,无力者以为弓强,故有力者不以己之力有馀而以为弓弱,无力者不以己之力不足而以为弓强,何不思之甚也?一弓非有强弱也,二人之力强弱不同也。今有食一杯在前,二人大馁而见之,若相逊,则均得食也。相夺则争,非徒争之而已,或不得其食矣。此二者皆人之情也,知之者鲜,知此则天下之事皆如是也。
先天学主乎诚,至诚可以通神明,不诚则不可以得道。
良药不可以离手,善言不可以离口。
事必量力,量力故能久。
学以人事为大,今之经典,古之人事也。
春秋三传之外,陆淳啖助可以兼治。
季札之才近伯夷,叔向子产晏子之才相等,管仲用智数,晚识物理,大抵才力过人也。
五霸者,功之首,罪之始也,春秋者,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圣人先褒其功,後贬其罪,故罪人有功亦必录之,不可不恕也。新作两观,新者,贬之也,诛其旧无也,初献六羽,初者,褒之也,以其旧潜八佾也。
某人受春秋於尹师鲁,师鲁受於穆伯长,某人後复攻伯长,曰,春秋无褒,皆是贬也。田述古曰,孙复亦云,春秋有贬而无褒。曰,春秋礼法废,君臣乱,其间有能为小善者,安得不进之也?况五霸实有功於天下,且五霸固不及於王,不犹愈於潜窃乎?安得不与之也!治春秋者,不辩名实,不定五霸之功过,则未可言治春秋。先定五霸之功过而治春秋,则大意立。若事事求之,则无绪矣。
凡人为学,失於自主张太过。
平王名虽王,实不及一国之诸侯,晋虽侯而实僭王,皆春秋之名实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羊名也,理实也,名存而实亡,犹愈於名实俱亡。既存其名,安知後世无王者作?是以有所待也。
春秋为君弱臣强而作,故谓之名分之书。
圣人之难在不失仁义忠信而成事业,何如则可,在於绝四。
有马者借人乘之,舍己从人也。
或问才难,何谓也。曰。临大事然後见才之难也。曰。何独言才?曰。才者天之良质也,学者所以成其才也。曰,古人有不由学问而能立功业者,何必曰学?曰,周勃霍光能成大事,唯其无学,故未尽善也。人而无学则不能烛理,不能烛理则固执而不通。
人有出人之才必有刚克,中刚则足以立事业,处患难,若用於他,反为邪恶,故孔子以申枨为焉得刚,既有欲心,必无刚也。
君子喻於义,贤人也。小人喻於利而已。义利兼忘者,唯圣人能之。君子畏义而有所不为,小人直不畏耳。圣人则动不逾矩,何义之畏乎?
为学养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诚,则无所不通。天地之道直而已,当以直求之,若用智数,曲径以求之,是屈天地而循人欲也,不亦难乎?
事无巨细,皆有天人之理,修身人也,遇不遇天也,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行险侥幸是逆天也。求之者人也,得之与否天也,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强取必得是逆天理也,逆天理者患祸必至。(周文建注: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鲁之两观,郊天大(-),皆非礼也。诸侯(-)有四时之(-),以为常祭可也,至於五年大(-),不可为也。
仲弓可使南面,可使从政也。
谁能出不由户?户,道也。未有不由道而能济者也。不由户者,锁穴(-)之类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虽多闻,必择善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识,别也,虽多见必有以别之。
落下闳改颛帝历为太初历,子云准太初而作太玄,凡八十一卦,九分共二卦,凡一五隔一四,细分之则四分半当一卦,气起於中心,故首中卦。
元亨利贞,变易不常,天道之变也。吉凶悔吝,变易不定,人道之应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无声无形不可得而见者也,故假道路之道而为名。人之有行必由於道。一阴一阳,天地之道也,物由是而生,由是而成也。
显诸仁者,天地生万物之功,则人可得而见也。所以造万物,则人不可得而见,是藏诸用也。
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干支配天地之用也。
易始於三皇,书始於二帝,诗始於三王,春秋始於五霸。
自乾坤至坎离,以天道也。自咸损至既济未济,以人事也。
人谋人也,鬼谋天也,天人同谋而皆可,则事成而吉也。
变从时而便天下之事,不失礼之大经。变从时而顺天下之理,不失义之大权者,君子之道也。
五星之说自甘公石公始也。
人智强则物智弱。
庄子著盗跖篇,所以明至恶,虽圣贤亦莫能化,盖上智与下愚不移故也。
鲁国之儒一人者,谓孔子也。
天下之事始过於重犹卒於轻,始过於厚犹卒於薄,况始以轻始以薄者乎?故鲜失之重,多失之轻。鲜失之厚,多失之薄。是以君子不患过乎重,常患过乎轻,不患过乎厚常患过乎薄也。
庄子齐物未免较量,较量则争,争则不平,不平则不和。无思无为者,神妙致一之地也,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当仁不让於师者,进仁之道也。
秦穆公伐郑败,而有悔过自誓之言,此非止霸者之事,几於王道,能悔则无失也。此圣人所以录於书末也。
刘绚问无为。对曰:时然後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後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後取,人不厌其取,此所谓无为也。
文中子曰,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或曰,天下皆争利弃义,吾独若之何?子曰: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若此之类,理义之言也,心迹之判久矣,若此之类,造化之言也。
庄子气豪,若吕梁之事,言之至者也。盗跖言事之无可奈何者,虽圣人亦莫如之何。渔父言事之不可强者,虽圣人亦不可强,此言有为无为之理,顺理则无为,强则有为也。
金历百炼然後精,人亦如此。
佛氏弃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岂自然之理哉?(周文建注:此以儒意测佛心,如斗量海水,不自量也)
志於道者,统而言之,志者,潜心之谓也,德者,得於己,有形故有据,德主於仁,故曰依。
庄子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此君子思不出其位,素位而行之义也。
晋狐射姑杀阳处父,春秋书晋杀其大夫阳处父,上漏言也,君不密则失臣,故书国杀。
人得中和之气则刚柔均,阳多则偏刚,阴多则偏柔。
作易者其知盗乎?圣人知天下万物之理而一以贯之。
以尊临卑曰临,以上观下曰观。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合而言之则一,分而言之则二,合而言之则二,分而言之则四,始於有意,成於有我,有意然後有必,必生於意,有固然後有我,我生於固,意有,心必先期,固不化我,有己也。
记问之学未足以为事业。(周文建注:做学问不仅仅是记忆和下问,必须思考,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学在不止,故王通云,没身而已。(周文建注:学无止境,学到老用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