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尊重原则:为孩子的选择负责,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

04-1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1.不在公共场所骂孩子,给孩子尊严

如果你的孩子做错了事情,你会不会当众责骂孩子,抑或是抄起家伙对他进行“棍棒伺候”呢?

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人前教子”。古人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做错了事情可以当众问罪,这样父母还能落一个家教严明的好名声。但日本父母却认为,“人前教子”并不可取。他们认为,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还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这跟中国大部分父母的认识截然不同。中国有的父母甚至总觉得孩子表现不好是因为自己的父母权威没有树立起来,所以对孩子的过失总是没完没了地重复批评,在公共场所也照“批”不误。

事实上,这些父母并未意识到,孩子也有自尊心,在父母看来一个很小的玩笑,在孩子那里并没有什么可笑之处,甚至会觉得是对他的羞辱。在别人面前给孩子留些面子,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尊严去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而改正过来。

在日本,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了错误,父母通常不会当众训斥孩子。日本父母会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等到回家以后再点评孩子的行为,或者给他一些惩罚。日本父母甚至还会为孩子的不良表现找借口,如“他心情不好”、“他没有午休”、“他有点累了”等。

当然,如果孩子的不良表现是故意而为之,那么势必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日本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有许多,如进行适度的体罚、取消带孩子野营的计划、饿孩子一顿等。在日本父母看来,惩罚是一门艺术,并不是骂孩子几句、打孩子几下那么简单。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是爱孩子的表现,同时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

小光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自从家里买了电脑以后,小光就迷上了网络游戏,玩到兴起的时候经常连饭也顾不上吃,更不用说帮妈妈分担家务了,每天晚上都会玩到很晚,如果妈妈不催促绝不上床睡觉。不仅如此,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小光的成绩也从年级的前五名逐渐下降到十名之后。

面对这些变化,小光的妈妈十分生气,每次看到儿子都会数落他一遍。每当家中来了亲戚朋友,问及小光的状况时,小光妈妈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光批评得“体无完肤”。为此,小光经常红着脸躲到自己的房间里,不肯出来见人。

渐渐地,小光完全把自己封闭在网络世界中了,因为他觉得,只有在网游的世界里他才能躲开妈妈的批评和谩骂,唯有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就这样,小光开始逃学,不想面对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小光的班主任韩云也发现了他的变化,眼看着小光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可学习成绩却只退不进,韩云感到十分担忧。她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好学生竟然成了一个爱逃学的孩子。

后来,韩云为了帮助小光,向他的爸爸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从小光妈妈的口中知道,小光之所以会逃学是因为迷上了网络游戏,至于他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小光妈妈却是全然不知。韩云发现,她从小光父母口里并不能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看来她只能亲自问一下当事人了。

接下来,韩云又找了小光。在小光眼里,韩云是一个温柔的老师,从来不会发脾气,即使再生气也会跟人讲道理。如今看到老师这样关心自己,他的心里暖烘烘的。于是,他开始向韩云大吐苦水,他说:“老师,你知道吗?在妈妈的眼里,我一直是一个坏孩子,不听话、不爱做家务。爸爸给家里买了电脑之后,我喜欢上了网络游戏,但那时我并没有成瘾。都是妈妈,每次家里来了人以后,妈妈就会跟他们说我的不好,一点都不给我留面子。就因为这样,我开始躲在房间里不出来,终日里玩网络游戏,我在现实里得不到的尊重和赞赏,在网游的世界里可以得到。现在,妈妈看我网络游戏成瘾,对我的批评更加毫不留情了,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小光的话使韩云想到了她在日本的留学经历。在国内,她经常见到父母在大街上责骂孩子,而在日本她很少见到这种情况发生。对此她感到十分好奇,莫非日本父母从不呵斥孩子,抑或是日本的孩子都很乖?和日本同学在一起的时候,韩云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问。日本同学回答说:“在我们日本,父母不会当众训斥孩子,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所以,父母在别人面前给足孩子面子。小时候,我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在公共场所骂过我,就算我犯了错,他们也会忍着,等回到家以后再单独教育我。”

韩云发现,日本同学跟父母相处得十分融洽,而且日本同学对自己的名誉十分看重,并一直努力去维护别人对他的好评。韩云认为,这跟他的父母不在公共场所骂他有很大的关系。

于是,韩云对小光说:“小光,老师知道你不是一个坏孩子,你放心吧,老师会找你爸爸妈妈谈一谈,相信以后他们不会再当众说你了。问题解决以后,老师希望你能回到现实中来,好好学习,你的基础很好,我相信你的成绩很快就会赶上来。”

接下来,韩云再一次找到了小光的爸爸妈妈,将日本父母的教子经验告诉了他们。小光的妈妈这才意识到,原来让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她没想到当众揭儿子的丑对他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小光妈妈后悔极了,而如今再后悔也没有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补救。

和小光的班主任谈过话后,小光妈妈变了,亲戚朋友来家里的时候,她不再揭儿子的丑,开始表扬儿子的优点。小光发现了妈妈的变化,从妈妈的口中,他知道自己其实并不差。现在,小光再也不是那个自卑的小光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再不会躲在网游的世界里了,值得高兴的是,他的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

日本父母认为,如果父母不大肆宣扬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越看重自己的名誉,并且会努力去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反之,如果父母大肆宣扬孩子的过错,孩子就会无地自容,进而对自己及父母感到失望。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既然自己的能力及品质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必要采取什么补救的措施了,因此在未来的生活里,孩子不仅不会寻求进步,反而会继续放大错误的做法,错上加错。

孩子也有自尊心,越是在人前,日本父母就越给孩子留面子,而不会一味地否定孩子。日本父母担心当众揭孩子的伤疤会使他丧失信心,绝望之下会破罐子破摔,从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应该是全面的,除了学习知识、发展智能以外,还应该形成优良的品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父母要维护孩子心理健康,使他的心灵不受伤害,所以一定不要在公共场所批评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生活和学习。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同时,又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呢?

父母要收起自己的食指。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就算父母再生气,也不要用食指指着孩子大骂,接着再向孩子诉苦,自己是如何含辛茹苦将他养大的。应该像日本父母那样,坐下来,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在同一个高度,和他心平气和地聊天,这样他才会虚心接父母的教育。

父母当着别人的面,不要说太多。当父母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孩子和其他同学出校门晚了,一定不要当着同学们的面,呵斥孩子:“出来这么晚,是不是被老师留下了?”另外,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批评孩子,或者揭孩子的丑。因为,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场合,最佳场合是在家里,且是没有外人在的时候。

慧言慧语

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也尽可能不要“人前教子”,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更应该掌握分寸。如果迫不得已,父母一定要揭孩子的丑,那么在揭丑的同时要恰当地为他的某些错误遮一下丑,这样不仅尊重了孩子的人格,维护了孩子的自尊,还给了孩子自觉改正错误的机会。

父母不在公共场所骂孩子,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真正可以信赖的,不仅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还会使让孩子虚心地接受父母的教育。

2.孩子的隐私,千万别触碰

一提起隐私,许多父母会认为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没有关系。他们会说:“小孩子能有什么秘密?他身上的每一个特征,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眼里,难道还有隐私吗?”事实上,孩子的年龄虽然小,但也有许多不能说的秘密。父母不仅不能随便触碰孩子的隐私,而且应该好好保护孩子的小秘密。

在这一点上,日本父母非常值得国内父母学习。日本父母认为,孩子的隐私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身体的缺陷,如眼小、色盲、脸丑等生理上的缺陷;某些“丢人”的毛病,如尿床之类的毛病;某些心理疾患,如多动症、孤独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不好的经历,如被罚、被骂、被打等经历;曾经的过失,如某次野营出了洋相、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等;独处的小天地;保存的“私房钱”……

日本父母普遍认为,尊重并保护孩子的隐私,其实就是尊重并保护他的自尊心。平日的生活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事先在大脑中“过滤”一遍,一定不能在信口开河中随意揭露孩子的隐私,否则会严重损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进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青木美莎是一个日本女孩儿,家住大阪。婴幼儿时期,美莎所有的事情都依赖爸爸妈妈;少年时期,美莎把爸爸妈妈当成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每次放学回到家,美莎都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比如,某某同学上课被老师发现了,某某同学考试考了第一名,某男生给某女生写信了等等。

虽然美莎很乖,所有的事情都会告诉青木先生和妻子,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女儿还没有长大。

现在,美莎进入了青春期,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了。最近一段时间,青木先生和妻子发现女儿变了,变得不爱跟他们汇报学校的情况了;经常和别人进行短消息的来往,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偷笑;每次出门之前,都会照一照镜子;漂亮的日本记带上了锁,并藏到了床底下,不让爸爸妈妈看……

发现女儿的隐私意识变得越来越强,青木先生和妻子十分高兴。女儿在他们眼里,再也不是那个毫无保留地在爸爸妈妈和别人面前诉说自己内心感受的那个傻丫头了,现在女儿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了。

美莎用的是青木先生替换下来的写字台,青木先生主动把写字台抽屉的钥匙交给了女儿,让她学会保护自己的小秘密。后来,美莎收到了一些同学的来信,包括男生的来信。青木先生在教育美莎怎样和同学搞好关系,和男生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时,嘱咐女儿一定要妥善保管这些信件,一定不能遗失在外面,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说实在的,美莎对爸爸妈妈十分放心。她知道,就算她的日记本没有带锁,爸爸妈妈也不会偷看她的日记。在美莎心里,青木先生和妻子是好爸爸好妈妈,因为他们十分尊重女儿,从来不碰触女儿的隐私。

日本父母一般不会碰触孩子的“隐秘世界”,也正因为这样,他们赢得了孩子的爱戴和敬重。那么,日本父母是怎么对待孩子的隐私的呢?

日本父母会主动以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谈话。日本父母会把自己与孩子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告诉孩子,甚至还会谈一些自己当初的隐私,然后倾听并征求一下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将十分乐意将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告诉父母。如此一来,日本父母就会全方位地了解孩子,从而给予孩子必要的指点和教育。

日本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独立性人格的形成,他的保密意识也逐渐增强,如日记本加锁,和同学的交往以及谈话的内容不向父母报告。这个时候,日本父母会主动找孩子谈话,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理解的家庭氛围,从而让孩子感觉到,他和父母除了是血缘上的亲子关系以外,还应该是生活中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如此一来,孩子才会将自己的小秘密告诉父母。

日本父母不会千方百计地窥探孩子。有的中国父母发现孩子有了隐私以后,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侦察,如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翻抽屉,甚至对其进行打骂训斥。却不知道,这些做法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大失,对其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采取各种防备措施,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导致亲子间的关系恶化。

日本父母会从蛛丝马迹中了解孩子。现代社会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一些不良因素正在悄悄腐蚀着孩子的心灵。比如,早恋、和社会上不良青年交往、晚间外出甚至整夜不归以及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等心理动态和品行变化,一旦日本父母发现并掌握了孩子的“隐秘世界”的一些蛛丝马迹,便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走上正途。

日本父母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日本父母在获取了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以后,就算发现有不良因素,他们也不会惊慌失措,对孩子进行殴打辱骂。明智的日本父母会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事业、理想等,使孩子有所感悟,提高他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一旦孩子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他自己就可以解决他隐私中的一些危险倾向。

如果你是明智的父母,那么请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些不愿意被别人知晓的事情,孩子内心的秘密,其实就是孩子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尊重孩子的隐私,其实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只有做到这些,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

慧言慧语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隐私权。即便父母发现了孩子的秘密,也不能虚张声势地将他的隐私抖搂出来。如若不然,一方面,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另一方面,孩子会因此而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因此,就算父母不小心碰触了孩子的隐私,也要替孩子隐瞒。如果孩子的隐私中有一些不良因素,父母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举例等方式对他加以引导。当孩子走过了青春期以后,他就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让父母放心。

3.孩子与人打架?先问问原因

在中国,当父母知道孩子参与打架事件后,通常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处理打架后的解决事宜,而是抓住孩子打架这件事情不放,不问青红皂白,主观判断孩子的对错。

如果看到孩子正在打架,父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处在劣势,如果真的处在劣势,一定会急于上前,将双方分开,并对对方孩子进行各种呵斥或是吓唬,说一些诸如“下次再看到你和我家孩子打架,我就修理你”或是“小心我找你家长”等话。

当双方父母都在场时,也有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以及父母所欺负,从而也参与到战争中来,会出现双方父母互打的情况,最终结成冤家。

更有一些父母对待孩子打架这件事情表现得过于偏激,认为只要参与打架就是不对的,于是无心问原因,直接对孩子进行谩骂,甚至是体罚,用“最直接”的方式将孩子的打架行为遏制住。这虽然制止了孩子的打架行为,但打架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孩子心中的结也没有解开,这也就为下一次的打架埋下了根苗。

这些父母的做法非常不可取,对于这个情况,日本父母做的要更好一些,他们对孩子打架这件事情的解决,表现得非常谨慎。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打架行为的发生一定有原因,他们更注重帮助孩子找到爆发恶劣情绪的“点”,然后针对这个“点”,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日本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在第一时间给孩子说出个“打架结论”。相反,日本父母在孩子打架后,最先安抚孩子情绪,当孩子平静以后,再跟孩子一起分析打架的原因,之后,如果真的是自家孩子的不对,父母一定会清晰地指出孩子不对的地方,并鼓励孩子主动向对方道歉,正面解决问题。

在东京一家幼儿园里,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在玩玩具,这也是一次家长观摩课。有的小朋友在玩制作布娃娃的游戏,有的小朋友在玩橡皮泥,而佐藤和山下两个小朋友在玩搭积木。

学校的积木有很多,但是玩积木的学生比较少,山下算是个特殊的孩子,他喜欢搭积木,每次玩玩具的课程上,他都选择搭积木,就算很多小朋友邀请他和自己玩其他一些更有意思的游戏,山下都不为所动。老师也曾经和山下的妈妈开玩笑说过:“山下是个专一的小朋友!”

那天,佐藤因为自己平时很喜欢的橡皮泥被其他同学拿走了,无奈之下,选择加入山下的搭积木行列。佐藤和山下说:“我看你每次都玩得很开心的,我也想玩。”就这样,两人一起搭起了积木。经过商量,山下准备建造一个城堡,而佐藤需要在城堡周围修筑一条公路。

两个小孩玩得非常开心,但就在山下的城堡快要搭建完毕的时候,意外情况出现了!山下和佐藤都需要一块长积木,这时,山下先伸出手要拿不远处的长积木,但是长积木离佐藤更近,佐藤也需要它,佐藤看到山下要拿,立即快速拿了起来,搭在自己的公路上。山下立即火冒三丈,他站起身朝佐藤走过来,一下子就把佐藤搭建的公路给推乱了,佐藤不甘心,大哭起来,又把山下的城堡破坏掉,最后,两人扭打在一起。

这时山下的妈妈先看到了这一幕,然后提醒佐藤的妈妈看,两个妈妈上前,将孩子制止住。然后叫来老师处理。

老师闻讯赶忙跑过来,然后带他们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两位妈妈经过商议,表示不参与这件事情的处理,因为她们相信老师自会处理妥当,她们在门外等候。

老师询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山下说:“我先看到那块长积木的,但是被佐藤抢走了。”佐藤嘟着小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本来就是我先拿到的,谁先拿到就是谁的。”

山下不同意佐藤的说法,和佐藤大声喊叫起来,声称佐藤不仅抢了自己需要的长积木,还抢了这个游戏,因为一直以来搭积木这件事情只有他一个人玩。

老师弄清楚原因后,耐心地给这两个小朋友讲道:“其实,你们两个都犯了一点小错误,首先老师要说的是,你们抢一块积木是很没有必要的,为什么不一起商量一下呢?比较一下谁更加需要这块积木,然后就给谁,没得到的那个人可以用两块短积木拼成一个长的就好了!这说明你们玩游戏时都没有动脑筋。其次,你们是多么要好的朋友啊,尤其是山下,你以前总是一个人玩,现在佐藤加入了,你应该感到开心呀,两个人玩游戏更加有意思!”

老师说完后,笑呵呵地摸了摸两个人的头,又问了句:“你们觉得老师说得对吗?”两个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笑了起来。老师又说:“既然你们都有错,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山下听后,先向佐藤道了歉,而佐藤也向山下道了歉,两个人重归于好,高兴地走出老师的办公室,又回到教室重新搭起了积木。

两位妈妈看到这个场景后相视而笑。

案例中,两个妈妈面对孩子打架这件事情并没有大惊小怪、大呼小叫,而是非常冷静地处理,她们先把孩子分开后,再经过沟通,放心地让老师处理。

从案例也能看出来,日本父母觉得孩子打架很平常,能够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

在日本,倘若孩子之间的冲突较为严重,父母都会及时制止,尽量避免双方的肉体伤害。但是,父母却并不直接参与解决打架事件的过程,他们会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为标准,站在一旁观望,起辅助作用。

日本父母知道,孩子的打架行为不过是和同学正常交往时出现的必不可少的冲突,这也是孩子情感丰富的表现,同时还是孩子性格的体现。如两个脾气暴躁的孩子一起玩,必然容易发生冲突;两个脾气缓慢的孩子,在一起发生冲突的几率要小很多,而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孩子选择朋友时并不会考虑那么多,并且对孩子来说,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对他的成长也有帮助。

父母应该做的是在平时多下功夫,教孩子学会冷静处理此类事件,引导孩子拥有一个豁达的心胸,对同学的“招惹”尽量不予理睬,这样同学也会因为无趣而停止招惹的行为。当然,父母也应嘱咐孩子不要轻易招惹同学,惹得同学不开心。

当然,不去计较并不代表是要“受欺负”,如果孩子的权益受到侵害,日本父母一定会引导孩子去争取权益,对爱欺负人的同学采取治理方法,如告知老师或那个孩子的父母,因为此时孩子的能力已经不能解决这件事情了,成年人必须要介入给予帮助。

此外,就算孩子之间发生了很严重的冲突,双方父母都会保持一个平常心态,礼貌、宽厚待人,为孩子做出好榜样,以身作则感染孩子要与他人正常、和睦地交往。

孩子在每次打架之后,都会经历解决矛盾的过程,并从中学会解决矛盾的方法。这种实践越多,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协调,同时对忍耐力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对孩子以后与他人的交往奠定坚实基础。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父母对待孩子打架问题的态度!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的打架行为!

慧言慧语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打架,在不问明事实之前,就将责任推给孩子,对其进行强行压制,会对他造成心理的伤害,特别是对他人格的损伤。当孩子得不到尊重时,会变得没有自信,不能实行自我护卫的权利,从而变得胆怯。这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本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通常而言,父母最好不要干预,而应该让孩子在相互磨合中,加深了解,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好的玩伴。当然,有的时候,孩子间发生了大的冲突,自己无法解决,这时父母就应出面交涉。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先问明打架的原因。

4.想读什么学校,孩子来做主

一个周末,张静去一个日本朋友的家里。当她坐上公交车后,发现车上的人很少,于是就找个座位坐了下来。

张静被外面的阳光照得有点犯困,想要闭上眼眯一会儿,可是坐在她前面的两个女人上车以后,嘴巴就一直没有停过,聊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

“你家丹丹明年要考大学了吧?”

“是啊,我现在就已经开始发愁了,真不知道让她考什么专业好呢!”

“我儿子考大学的时候,我也是愁得上火。我儿子喜欢语言,想报中文,可是我老公觉都得中文不怎么实用,于是就给他报了工程系。”

“父母就应该给孩子把把关,毕竟考大学是孩子一辈子的事。”

“是啊,孩子考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比什么都强,就算将来不能抱个铁饭碗,但最起码不用为生计发愁吧!”

“嗯,我以前很喜欢北京外国语大学,但儿子最不喜欢学的就是外语了。”

“我喜欢文科,我以前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北大,结果没考上,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了,可他竟然没有考上。”

……

两个女人聊了一路,讨论的话题不外乎孩子和老公,哪一个都不让她们省心。所以,有人说中国的女人最累了。难道日本女人也是这样吗?当孩子考大学的时候,日本妈妈又将如何呢?张静带着一肚子的疑问下了车,向朋友家走去。

张静朋友的名字叫都记子,朋友老公的名字叫加藤健一。夫妻二人来北京将近10年了。他们刚来北京的时候,正好住在张静家对面,很快,两家人便成了好朋友。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夫妻二人搬了家。但是,两家人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

下了车,走了将近10分钟,张静就已走到都记子的家门口。按了门铃,为张静开门的竟然是好久不见的加藤健一,和他寒暄了一番之后,张静才进门。

走进客厅,加藤家里有两位日本客人,男人西装革履,女人则穿着和服。男人的相貌跟加藤极为相似,但是年纪看来比加藤稍长。

加藤先把张静介绍给他们,然后再把他们一一介绍给张静。张静这才知道,他们是加藤的哥哥和嫂子。张静曾从都记子的口中知道,加藤的哥哥经营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好。

张静和他们一一寒暄过后,就坐了下来。这时,都记子给张静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一时之间,客厅里弥漫浓郁的咖啡香。

都记子笑着说:“张静,我们有一件事情希望你能帮忙。”

“帮忙?什么事情啊?”

“是这样的,明年我哥哥的儿子就要高中毕业了,他想来中国读大学,希望能进一所艺术类学院。你能不能帮我们了解一下,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艺术类学校啊?虽然我跟都记子来北京这么多年了,但是我们对北京再了解也不如您这样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听了都记子的话,张静答道:“北京有许多艺术类的学校,但我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吧,我问一下朋友,看看他们亲戚或者朋友家的孩子,有没有在艺术类的学校上学的。如果有的话,我到时候再告诉你们。”

“谢谢了,给您添麻烦了!”加藤的哥哥和嫂子用日语向张静表达他们的谢意。

“不客气,举手之劳。”

一说上大学,张静想起了刚刚在公车上那两个女人的谈话,于是问道:“冒昧地问一下,在你们日本,孩子报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是不是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的?”

“在我们日本,孩子想不想上大学,想考什么样的大学,报什么样的专业,一般都是让孩子自己做主,我们做父母的一般不会干涉。如果是孩子自己要求我们给他把把关,我们才会参与。”为了让张静听得懂,加藤的哥哥前面说,加藤随后将日语翻译成中文。

加藤的哥哥接着说道:“其实,这次请您帮我们了解北京的艺术类学校,也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他特别喜欢中国的艺术,所以是他请求我们帮他了解的。而他哥哥当初选择了东京最好的商业学院,说以后要帮我管理公司。所以你看,日本的孩子都是‘我的大学我做主’,我们做父母的根本不能代替孩子决定,而且我们的建议仅仅是供作参考而已。”

听了加藤先生的话,再想想公车上两个女人的谈话,估计在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那两个女人的丈夫都没少掺和吧。结果呢?孩子只顺从父母的意愿,去就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报考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孩子的大学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为什么要掺和那么多呢?

张静心想:“等以后小鑫考大学的时候,我一定让他自己做主。”

晚上,张静回到家以后问丈夫:“老公,你的朋友当中,有没有谁家的孩子在北京上艺术类学校啊?”

“我到时候问一下,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谁家的孩子想考这样的学校啊?真不知道从这类学校出来的孩子能做什么。”

“是加藤哥哥的孩子。你管这么多做什么?让你问你就问。”

“行!我问一下,这事不能急。我最近工作比较忙,你别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你自己也打听一下。”

这个时候,张静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笑着说:“我想起来一个好主意,我QQ里有好几个群,我直接到群里问一下,说不定他们的孩子就在艺术学校呢。”

说做就做,张静在群里喊了几嗓子,马上就有人回复了。原本有人回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张静却说了一句:“气死了!”

当问及为会这么生气时,张静气愤地说:“哪有这样的家长啊?他的女儿明年要高考,每次模拟考试都考600多分,群里的人都说这孩子成绩不错,可是这个男的竟然说不够,非要让她考上北大不可。老公你说,是他女儿上大学,还是他上大学呢?为什么非让他女儿上他喜欢的大学?”

听张静这么说,老公笑着说:“是不是人家女儿学习好,你嫉妒了?”

“才不是呢!是因为他不让女儿自己做主,剥夺了孩子选择大学的权利。”说完话后,张静又接着看聊天内容去了。一会儿,她又开始乐了,她说:“老公,你知道吗?就刚刚那个爸爸正在发愁呢,因为他发现女儿最近老去网吧,这肯定是他女儿消极抗议的一种方式。老公,以后咱们儿子考大学,你可不许替他做主。孩子喜欢上大学就让他上,不想上也不勉强,至于考什么大学、报什么专业也都要由他自己来决定。”

“你说得对,孩子有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做父母的一定要支持。”

的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它们是孩子心灵世界的灿烂阳光。如果孩子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想要读的大学,父母一定要支持。

在中国,绝大部分的父母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主,正如上述案例中张静在QQ群里遇到的那位爸爸一样,置孩子的意愿于不顾,只为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大学,以便他将来找一份好工作。

为了让孩子顺利通过高考独木桥,很多中国父母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为孩子选择学校,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考一所好大学。而在择校的时候,许多父母更加倾向于选择名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父母为了给孩子上名校提供便利,甚至还上演了一部部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然而,在中国的近邻日本,父母却不必为孩子选择学校的问题犯难。因为,日本父母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孩子。这里说的“选择”,并不仅仅是说选择哪一所学校,还包括选择上大学,抑或是不上大学。

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只有上了大学,将来才会有出路。而日本父母则不同,他们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在他们看来,上不上大学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的手上,他们只求孩子学些实用的东西,将来可以谋生就行了。或许正因为如此,日本孩子的梦想才不那么“伟大”,比如他可能只希望长大后当幼儿园老师、木匠、护士或者开个饮食店等等。

在日本父母看来,上不上大学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上什么大学也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因此在日本,孩子喜欢什么大学,喜欢报考什么专业都可以,父母不会强迫孩子读哪一所大学。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日本父母只是孩子的参谋,给孩子提供建议,比如,加藤的哥哥帮儿子了解一下北京艺术类的学校,或者专业,但最终的选择还是在孩子自己。日本父母为孩子谋划设计的理想大学,不是强迫式的,更不是命令式的,而是指导性、协商性的。

除此之外,日本父母还会提醒孩子脚踏实地。倘若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却非要报考北京大学,这就是好高骛远了。这个时候,父母要提醒孩子,让他根据自己的成绩去自由报考相应的大学。

慧言慧语

尊重孩子的父母会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这里所说的选择的权利自然也包括选择学校的权利。毕竟,上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父母强迫孩子上哪一所大学,甚至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是父母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孩子尊重父母的选择并不矛盾。在一个民主的家庭中,尊重是相互的。父母要善于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尊重他的意见和选择,因此,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父母不妨试着让孩子来做主,这样他才会爱学校、爱学习。

5.处理孩子旧玩具,先听孩子意见

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抱怨道:“最怕带着孩子逛超市了,每次他都会闹着买玩具,家里已经有一大堆了,可他还是嚷着要买,如果玩具也可以回收或者互换就好了……”

对孩子而言,玩具可是宝贝。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越来越娇惯,每年父母仅仅为孩子买玩具就要花很多钱。父母知道,给孩子买了玩具后,他一定会很兴奋,可这种兴奋往往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几个星期,甚至几天以后,孩子对玩具就会失去兴趣。这个时候,父母就会发现,那些玩具早已被孩子遗弃在某个角落里。之后,孩子又开始寻找他的下一个新玩具。

玩具少了,孩子会嚷着买玩具;玩具多了,孩子会喜新厌旧。在他寻找新玩具的时候,那些被冷落的玩具就会变成家庭的累赘。面对堆积如山的旧玩具,父母会如何处理呢?是扔了,还是送给福利院?

无论父母是如何处理旧玩具的,在处理之前一定要先听听孩子的意见。否则,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想到他的旧玩具的时候,父母就会没法交代,然后还要再重新给他买个一模一样的玩具。其实,给孩子重新买一个玩具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让孩子为他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日本,父母一般不会擅自处理孩子的旧玩具,在处理之前,他们往往会先问过孩子。在尊重孩子的同时,日本父母还教会了孩子一个道理,即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李秀丽的宝贝女儿今年两岁,作为家中的长孙女,家人对她爱护有加,玩具自然少不了。

李秀丽和丈夫都在外地工作,每次休假回来,他们都会给女儿买些玩具,比如小兔子、小熊、毛毛虫、音乐盒、讲故事机、不倒翁等,疼爱孙女的爷爷奶奶也经常给她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家里各种玩具早已堆成山。但对于孩子来说,每个玩具玩不了几天,要么是不感兴趣了,要么是摔坏了。

李秀丽说:“我和先生不能经常陪在女儿身边,所以只能用玩具来逗她开心,这样也能拉近我们跟女儿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回来没有给女儿买玩具,总觉得亏欠了她什么。现在,女儿的玩具已经有很多了,估计6个箱子都装不下,不是缺零件了,就是没有声音了。”

对于这些玩具的处理问题,李秀丽表示很无奈。因为许多玩具都是坏的,即便是好的也不好意思送人,毕竟现在的生活水平都高了,父母们愿意花钱给孩子买新玩具,相信没有几个父母愿意让孩子玩旧玩具。

李秀丽的好友、来自日本的真田夫人也有一个女儿,6岁了,也是家里的独女。李秀丽知道真田夫人也经常给女儿买玩具,相信她有比自己更难解决的“玩具问题”,但一经了解才知道,真田夫人丝毫不会为如何处理孩子旧玩具的问题所困。这让李秀丽非常疑惑。

真田夫人告诉她:“以前,我整理房间的时候,把女儿小时所有玩过的、现在又不愿意玩的玩具,特别是塑料的玩具,都收了起来。那时候女儿才3岁,但她的玩具却有很多,她的小房间都能开一个小儿童乐园了。对于女儿的这些旧玩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么多玩具,扔了怪可惜的。如果不扔,放在家里又觉得占地方,而且孩子现在也不玩了,她以后还会有许多玩具,到时候越积越多,估计该没地方放了。如果送给别人,人家也不会要呀。真矛盾!”

“那你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李秀丽充满了好奇。

原来,后来真田夫人决定先看看那些玩具有没有可以改进后继续玩的可能,如果有,就留下来。对于那些需要处理的旧玩具,她一开始则是自作主张扔掉了。

但随后,问题就出现了。一开始,女儿发现自己的玩具少了,就开始找一些很久都不玩的玩具,得知被妈妈扔掉之后,开始大发脾气,认为妈妈擅自处理她的玩具,做得太过分了。为此,女儿好几周情绪都很低落,动不动就发脾气,经常不搭理真田夫人,甚至处处跟真田夫人作对。这让真田夫人十分震惊和懊悔,她意识到自己触犯了女儿的权利,未经女儿许可,就擅自处理女儿的玩具,让女儿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之后,真田夫人改变了策略。她决定先征求女儿意见,免得她以后想起来又要找,或者又“仇视”自己。在征求了女儿意见的基础上,真田夫人带女儿一起把旧玩具送出去,比如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或者送到福利院一类的地方,培养她的爱心。

没想到这样的做法还真有成效。自从把旧玩具送给福利院以后,小家伙再也不随便乱扔玩具了,当她不想要某个玩具时,会先把玩具洗洗,用消毒液消一下毒,然后再送给福利院。而且,每当遇到一些捐赠活动的时候,小家伙就会把自己不想要的旧玩具捐出去,毫不吝啬。

通过处理旧玩具这件事以后,真田夫人不禁庆幸起自己的英明来了:“我事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在处理了旧玩具的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如果当初我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仍然擅自处理孩子的旧玩具,孩子极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这位日本妈妈的用事实告诉了世界上所有父母一个道理,那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将孩子置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我说的话没错,你得听我的!”“你这样肯定不行!”“我说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话是对孩子的不尊重,父母最好不要用这种沟通方法。

日本父母就很明智,他们懂得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和意愿,让孩子拥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跟孩子有关,他们都会事先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享有选择权,然后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给予他正确的引导。这样的父母才能称得上是民主的父母。

哪怕是处理旧玩具这样的问题,在父母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大事。日本父母在决定之前,会先听一下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就算孩子说得不对,就算孩子的想法幼稚可笑,日本父母也不会嘲笑和打击他。日本父母不会用大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而会让他说下去。当日本父母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走入他的内心世界以后,就会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将其引入正途中来。

慧言慧语

孩子懂事以后,就开始思考世界,思考他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并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处理旧玩具一事上也是如此,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对此父母应该尊重。所以,父母在处理旧玩具的时候,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

孩子的世界观和父母的世界观不一样,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为向父母靠近而努力。对于旧玩具的处理,是孩子向父母靠近的一个方法,因此父母必须好好处理,千万不要亲手将孩子推离自己的身边。

6.遇到事情多商量,让孩子学会平等协商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中国父母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

一个是一味顺从孩子意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是否过分,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另一个则是一言堂,家长制,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愿,更不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服从就好,就是乖孩子,孩子一旦反驳,就会被认为“不听话”。

然而在日本,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因为在日本父母看来,孩子无论多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日本父母能够明确分清平等协商和放任孩子的差别,他们知道尊重是相互的,当父母尊重孩子意见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感受到这份尊重,进而对父母有所回馈。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事情多多商量,这才是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这一点,在日本留学的肖飞深有感触。

肖飞在日本上完博士后留日工作,还把国内的妻子和四岁多的女儿接到了日本。一天傍晚,肖飞一家到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遇到了研究所的同事井本先生,井本先生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家周末到家里做客,因为之前邀请过一次,肖飞找理由搪塞过去了,这次再拒绝不太好,肖飞只得答应了邀请。

其实肖飞有自己的顾虑,如果不带孩子去,孩子没人照应;带着去呢,又担心孩子淘气,给别人家惹麻烦。肖飞和妻子商量许久,终于决定带着女儿欢欢一起去做客。

周末的上午,肖飞全家到了井本先生家里,欢欢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东瞧瞧、西看看,要不是爸爸拉着她的手,恐怕她早就自己去探索了。正在几个人说话的时候,井本的儿子一郎回到了家。欢欢见到跟自己年纪相仿的一郎更是坐不住了,一旁的妈妈看她很不老实,在她腿上拧了一下,欢欢开始不依不饶地哭了起来。

“不许哭!你要是哭的话,再也不带你出来了!”肖飞吓唬欢欢。

但是欢欢丝毫不理会,还是一直哭,让肖飞一家尴尬得很!看到欢欢哭,井本与夫人也并未表现出紧张,也没有要帮肖飞哄孩子的意思,这让肖飞有些后悔,不应该带欢欢出来。

“欢欢,要不要跟哥哥去厨房玩?哥哥马上要到厨房帮阿姨做饭呢。”欢欢哭的声音小点儿的时候,井本夫人试探着问。

“嗯,想。”

“一郎,让欢欢妹妹去给你帮忙,好不好?”

“好啊,妈妈,我这就带她去吧。”

欢欢和一郎到厨房去了,肖飞和丈夫则在客厅和井本先生、夫人一起喝茶、聊天。一会儿,井本夫人去厨房拿东西,回来后肖飞赶忙问:“孩子们在厨房还好吧,没有打架吧?”

“怎么会,两个人都很高兴地忙着洗菜呢,你们不用这样担心,你们家的欢欢很好啊,不仅会洗菜,也会做简单的饭菜,在中国的小孩中,是很少见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太强了,什么都感兴趣,也太淘气了。”

“孩子们拥有好奇心很正常啊,要是孩子想了解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你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这说明她开始长大了。”

“对了,刚才让欢欢去厨房,为什么还要和一郎商量呢?”肖飞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当然应该商量了,只要事情是与孩子有关系,他都拥有发言权的,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当孩子有意见的时候,家长就应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进行平等的协商啊!”

“平等协商?万一你们的意见是完全相反的,要怎么进行协商呢?”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考虑孩子的意见是不是合理,要是孩子的意见合理,当然要按照孩子的意愿来。”

“那如果孩子的意见不对呢?是不是也应该拒绝?”

“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阻止孩子,告诉孩子一个确定的结果,不仅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还会让他形成不好的意识——什么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做主,我说什么他们都不考虑,以后我不说了。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商量,跟他讲明利害,只要你心平气和地跟他说,他一定会理解的。”

肖飞和妻子恍然大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有多么“不科学”,肖飞对妻子说:“今天出门的事情,也应该早跟欢欢商量一下的,那样她肯定会更听话!”

吃完饭,井本一郎神神秘秘地将井本夫人和欢欢拉进了他的房间。不一会儿,欢欢出来,怀里还抱着一大堆的玩具。

“爸爸,一郎哥哥有好多玩具呀。”欢欢开心地说。

“你拿着哥哥的玩具干什么?”肖飞觉得孩子有点儿不懂事儿。

“爸爸,这些玩具都是哥哥送给我的。”

“欢欢,玩具是哥哥的,你可以在这里玩一会儿,但我们走的时候你就要把玩具还给哥哥,知道吗?”

“肖老师,一郎的确将这些玩具送给欢欢了。这些都是我以前买给一郎的,他一直留着没舍得丢弃!不过呢,要是一郎没有说将这些旧玩具送给别人,我们是不会将这些玩具转送给别人或丢弃的。”

肖飞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欢欢以前也有很多玩具,都是我们做主扔掉的。为此,欢欢每次都会跟我们闹好几天的别扭。看来,我真的得跟您好好取取经,学学应该怎样更好地教育孩子才行!”

在日本,父母们绝对不会出现肖飞这样的“中国式”做法,而是通过平等协商来达成一致。就拿一郎送玩具给欢欢这样的事情来说,大部分的日本父母都会采取井本夫人的做法。他们认为,孩子的玩具,即便现在不玩,以后也有可能想玩,要是自作主张将孩子的玩具扔出去,则是对孩子的极大不尊重,会使孩子在将来的交往中,无法很好地与同伴交往,遇到问题可能只想着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这样对孩子的将来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日本,当孩子们有不玩的旧玩具,或者有暂时不看的旧书之类,爸爸妈妈都会将这些东西收好。即便是想送人或者进行其他处理,在处理之前,也一定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同意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处理,父母绝对不会自作主张。他们都会等孩子自己作出决定,等孩子有些决定之后,再帮助孩子处理。

慧言慧语

当父母遇到与孩子有关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多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协商。比如周末要到哪里游玩,或者希望报什么兴趣班,要将孩子的意见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当父母的意见与孩子意见有很大分歧的时候,一定要静下来,帮助孩子分析其中的缘由,争取找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在家中,父母遇到问题的时候多和孩子商量,孩子逐渐就能够明白,当出现分歧或者产生矛盾的时候,要考虑双方面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更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7.鼓励孩子为“渺小”的理想奋斗

8岁的露露由爸爸妈妈领着到医院看病。露露刚上小学二年级,但是已经有3年钢琴的学习经历了。

露露妈妈对医生说:“医生,你看看我女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一进老师的家门就哭,刚开始练琴就泪流满面,还可怜巴巴地告诉我,她不想学钢琴。看到女儿这么痛苦,我心疼得不行,可是她爸爸非要她学琴,而且还把特长跟升学联系在一起,觉得学成后她就有机会成为特长生,还说在小升初的时候可以加分。”

歇了一口气之后,露露妈接着说:“钢琴老师给露露布置了家庭作业,每天必须练习5首练习曲才行。如果她弹得不好,她爸就会拿手指戳她的头,还会大声训斥她。这样的日子一共过了3年。终于有一天,露露再也扛不住了,她开始频繁地挤眼睛、努嘴巴、耸肩,而且她的胳膊和腿也经常不由自主地乱动。她的班主任也曾对我说,露露上课的时候总是挤眉弄眼,有时还会突然发出尖叫,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听了露露妈的话以后,医生点了点头,因为她已经知道露露变成这样的原因了,她说:“露露患的是抽动症,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症状,主要是因为你们做父母的太不尊重孩子的理想了,强迫她学琴,致使她精神压力过大,内心受到压抑,这才诱发了疾病。”

随后,医生把自己在日本的经历告诉了露露妈。

医生名叫林叶婷,在日本拿下了硕士学位。在日本,林叶婷认识了日本女孩爱田美莎,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一个周末,爱田美莎说要带林叶婷去一个地方。到了之后,林叶婷才知道好友说的地方就是幼儿园。美莎解释说,她的哥哥和嫂子有事不能参加儿子在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了,所以只好由她这个姑姑来代为参加了。

虽然只是一个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这表示他们即将告别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小学了。因此,比起大学毕业典礼的隆重与仪式的庄重,幼儿园的毕业典礼竟毫不逊色。

林叶婷发现,参加典礼的父母、老师及孩子们,都身穿正装礼服,就连应邀前来的政府议员也身着深色礼服,以示对该典礼的重视。

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流程十分简单,先是园长讲话,接着是政府议员讲话,然后是家长代表讲话。由于孩子没有耐性听完很长时间的讲话,所以讲话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

讲话结束以后,就是毕业典礼的重头戏了:园长站在讲坛上,按照班级的顺序,一个一个地高喊出孩子们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孩子会从自己的座位中站起来,走过典礼会场上长长的红毯,走上讲坛,先向园长鞠躬,接着再双手接过幼儿园颁发的“幼儿园毕业证书”,并将手中的证书高高举起,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然后才会走下讲坛。其中,孩子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可以说是毕业典礼上最令人感动、最令人感觉快乐的一幕。

男孩子们的理想大都是这样的:

“长大后开一家拉面店!”

“长大后当一名消防队员!”

“长大后当一名新干线的司机!”

而女孩子们的理想大都是:

“长在后当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

“长大后当一名糕点师!”

“长大后当拉面店里的店员姐姐!”

当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想时,林叶婷心想:“日本的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呢?”事后,她问美莎,美莎是这么说的:“父母们都望子成龙,可最后真能当上‘将军’的又有几人呢?其实在我们日本,不管孩子的理想有多么‘渺小’,父母都会尊重并支持他的理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现在,林叶婷依然记得美莎的话。看到“受压迫”的露露,林叶婷想到了自由拥有梦想的日本孩子,她对露露妈说:“抽动症可以治愈,但是,我希望你们做父母的能够尊重一下孩子的理想,一定不要强迫她学她不喜欢的东西。”

听了医生的话,露露的爸爸妈妈才知道他们当初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没想到,他们自以为对女儿好的事情竟然害了女儿。现如今,他们再也不会强迫女儿学钢琴了,他们知道,女儿一直希望将来当一名糕点师,他们发誓,等女儿病好了以后,一定不再阻止她往厨房跑了。

世上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前途,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最后孩子只能是不堪重负,甚至会走上极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太遗憾了。正如上述例子中的露露一样,她的理想是当一名糕点师,可是父母非逼着她学钢琴,希望她成为钢琴家,可最后呢,露露不仅没有如他们所愿,反而还患了抽动症。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将军”,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最后真正当上“将军”的又有几人呢?归根结底,父母剥夺孩子自由拥有理想的权利,其实是对他的不尊重。

在日本,父母十分尊重孩子的理想。日本父母在培养孩子业余爱好的时候,最先做的就是征求孩子的意见,知道他的真正需要,理解他的理想,进而尊重他的理想。可能有时孩子的理想会与父母设计的有所偏差,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在尊重孩子理想的基础之上,与其进行商讨,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最后再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与国内孩子闪闪发亮的前景相比,日本孩子的理想显得十分朴实,其实这与日本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的理想是当麦当劳的店员,极有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出息,而在日本,即便孩子的理想再“渺小”,也会得到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在大多数日本人的观念里,谦虚是最珍贵的美德,这种思想自始至终都贯穿于对孩子的教育中。在日本学校里,当一名班干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在选择班干部时并不重视孩子的个人能力,而是看孩子是不是愿意为大家服务;同样,在日本家庭里,父母看重的也是孩子是否愿意为大家服务。

因此,孩子在选择理想的时候,通常会把眼光放到他最容易接触的行业之上,进而根据他自己的喜好去制定自己的目标,选择自己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父母给予孩子的没有其他,只有尊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不管孩子的理想是什么,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当孩子向你表达他的爱好和理想的时候,你只要说“我支持你”,简简单单的4个字就已经给了孩子莫大的动力,让他对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充满憧憬。这样一来,即便孩子的理想再“渺小”,他也会成为那个“渺小”行业里的“将军”。

慧言慧语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父母喜欢给孩子设计理想。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已经开始规划孩子的未来,甚至想到了孩子将来要就读哪所大学、报考什么专业。为此,他们置孩子的爱好与理想于不顾,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理想,按照他们设计的轨道发展。其实,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孩子。当父母发现孩子所爱好的理想时,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鼓励他为了理想而努力。另外,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父母一定不要给他太多压力或者警示,这样极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父母应该以孩子的现实准备为基础,对他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