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最适宜的年龄遇见最好的书

04-1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怎样给孩子读文学(之一)

经典文学让心灵更柔软

今年八月底,儿子哲哲满10周岁。哲哲妈张罗了一个生日派对,还买了一块大蛋糕。等我回到家,让哲哲分享一块美味的生日蛋糕。小家伙一耸肩,告诉我都被来访的同学吃完了,并坦陈:“爸爸,要不,我给你个抱抱吧!”

然后,他张开双臂,把我紧紧地抱住了。这个抱抱,暖暖的,久久的。后来问他怎么想到这种方式,他说看过一本书,就是用抱抱给妈妈生日礼物的。我这才想起美国童书作家玛乔里·弗莱克的那本《问问熊先生》。

以前总以为童书看完了,孩子就忘记了,没想到看过的书都与孩子的生命产生了化学反应,那些或幽默或忧伤或平淡或感人的故事,都不知不觉沉淀在孩子的生活中,塑造着孩子的心灵与价值观。就像格雷厄姆·格林曾经说过的:“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培养孩子高雅的品质,但劣质的童书同样危害不浅,尤其是当下的图书市场童书种类繁多,从中挑选精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需要父母把好关口,慧眼识珠。其实,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哲哲两岁前我曾如盲人摸象般地买了几本书:“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和一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一本哲哲爱不释手,第二本哲哲5岁时才产生共鸣,最后一本干脆翻了两页,再也没看过。

后来我反复思考,询问专家,逐渐意识到儿童阅读确实有个定律,就是儿童文学要与孩子的年龄、性别、个性匹配。具体来说,6岁之前多给孩子读图画书,也叫绘本。图画书画面精美,尤其是世界经典绘本,每个画面都堪称艺术品,故事性强,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文学启蒙书。6岁之后,最好从图画书逐渐过渡到儿童文学作品,依然本着读经典的原则,引导孩子与最好的故事相遇,借助经典走进世界文学的殿堂。

而选图画书时,最好按照靠谱的奖项按图索骥,如凯迪克奖、格林纳威奖、丰子恺奖等;儿童文学作品则要多选纽伯瑞、安徒生奖、雨果奖、星云奖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也不能偏废,像张天翼、叶圣陶、陈伯吹、严文井等老一辈文学家的童话很值得阅读。诸如《小马过河》、《神笔马良》、《猪八戒吃西瓜》等经典故事也应该纳入孩子的阅读榜单,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使之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除了著名的奖项,父母给孩子选择文学作品时,也可以参照一些图书榜单。在众多的榜单中,新阅读年度童书榜单注重作品的儿童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值得信赖,且TOP10图书都是优中选优的作品。另外,也可以关注一些品牌,如启发、信谊、蒲蒲兰绘本馆、蒲公英童书馆、接力社等出版的童书也都比较靠谱。其实,儿童文学作品适不适合孩子,最好、最直接的办法是父母和孩子到图书大厦或图书馆找来样书先读一读,感觉一下。如果孩子喜欢,可以买来收藏。经典作品是值得收藏的,也是童年最好的伙伴。哲哲特别喜欢《鳄鱼哇尼》一书,他三四岁时每天晚上都要翻看一遍,然后美滋滋地抱着绘本入睡。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是让孩子吸收精神营养,也是为其心灵世界打下良好的底色。更重要的是,读了经典之后,孩子会不自觉地对不良作品产生一定的抵制。哲哲上小学三年级时,记得一次放学接他,他告诉我同学们都在看《查理九世》。问他是否喜欢,他说:“我看了几段,觉得太暴力了,都是亡灵啊、死神啊、诅咒啊什么的,就没往下看。”我知道该书市场销量很高,但确实有少儿不宜的成分。又问哲哲:“那你觉得什么书才是好书呢?”他张口就来:“有想象力的,故事吸引人,搞笑一点,就是好书。”罗列了像《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猫头鹰王国》、《小淘气尼古拉》等一长串书单。

透过这些书目,我看到的是充满童真与童趣、文字与审美趣味俱佳的文学作品。而缺少亲子共读经验或者没有童书阅读习惯的孩子,对书的判断天然存在短板,甚至只喜欢某一种类题材的书,这样就走入了阅读的死胡同。就像一个人长期吃甜品,久而久之败坏了胃口。而唯有那些营养均衡的孩子,反而会拒绝垃圾食品。当他们逐渐长大,会循着内心的方向追寻经典,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作家龙应台说,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就我的阅读观感来看,经典文学作品中有着太多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心灵与情感,让童心变得更加善良、友好、温情而勇敢,也让其拥有了一种安定感、幸福感。就像那本陪哲哲入睡的《鳄鱼哇尼》,将其抱在怀里,就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