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孩子看病

04-1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问 孩子哇哇大哭、家长满头大汗,带孩子看病真是让人挠头的一件事,该怎么带孩子看病呢?

答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海浪:建议家长带孩子看病时采取以下方法。

出门前:跟孩子聊聊看病什么样

门诊发现八九个月到4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对看病表现得恐惧,因为他们的独立意识已经开始萌发。多数家长担心孩子会害怕就医,所以尽量避免和孩子谈论看病。其实这样恰恰不对。突然把孩子带到一个他们完全不了解的陌生环境,医生还没有开始检查,孩子就表现出无比的惊恐。这就好像我们大人突然被人劫持一样,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

正确做法:在孩子来就诊之前,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到医院会发生什么才是正确做法。告诉孩子他将看到的情景:有穿白大褂的医生,有戴口罩的护士,并详细告诉他抽血的步骤,以及疼痛的感觉。

小提示

场景描述越细越好,还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孩子预习看病过程。

进诊室:听听孩子的真实感受

许多家长将孩子带到医院诊室后,就无视孩子的感受,一门心思只想让孩子安静或者只顾和医生谈论病情。一个4岁的女孩看病时哭着喊妈妈,可是她妈妈根本不理会,于是她就开始乱踢乱打。于是我问她:“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女孩有些惊讶,然后模仿妈妈的说法,说自己有些咳嗽。

之后的检查小女孩都比较配合。临走时她对我说:“我喜欢你。”

正确做法:其实孩子是需要充分尊重的,她当时的做法就是希望被关注,来消除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家长此时就应该多听听她的想法,安慰她,而不是不理睬和训斥。

小提示

这种关注可以是就医时的肢体拥抱,也可以是消除孩子恐惧的轻言细语,有助于孩子获得安全感。

检查中:给孩子有安全感的“束缚”

对于过度紧张的孩子,可以通过正确的体位来克服他的恐惧。孩子四肢不断挣扎、蹬踢,一些家长束手无策,孩子还没做检查,大人就已经被搞得大汗淋漓。

正确做法:让孩子侧坐在家长一条腿上,然后家长用另一条腿紧紧夹住孩子的双腿,并用两臂呈环状围拢住孩子的身体,将孩子完全裹住紧紧拥抱,避免其上肢动弹。这种方法本身就能给予孩子巨大的安全感,同时可以完全束缚住孩子的肢体运动,使他能够顺利地接受检查。

小提示

这样的拥抱方式同时需要医护人员的快速配合,让孩子对检查的记忆不过于深刻,以减少孩子的压力。

治疗时:千万别说打针不疼

多数家长喜欢欺骗孩子,明明要打针,但嘴里却说“不打针,我们不打针”,结果又把孩子紧紧按住,让孩子扎针。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后,孩子的依从性就会越来越差,不仅不配合、奋力挣扎,有的还会由于过度哭叫出现憋气、呕吐的现象。

还有的家长一再地强调打针不疼,反而适得其反,更加重了孩子的恐惧。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曾经有过不愉快就医经历的,一听到打针就会惊恐万分,很自觉地就忽视了前面的“不”字,家长反复强调的“打针不疼”在他听来就是“打针很疼”。

正确做法:家长在语言安抚上要避免“不疼”“不难受”这样的词,而代替以“让医生看一下,我们马上回家”,这样的语言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的恐惧感。我们应该如实告诉孩子要如何治疗,而且态度坚决,孩子尽管一开始有些哭闹,但他发现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的时候,他会逐渐平静。千万不要哄骗和欺瞒孩子。

小提示

看病时孩子过度紧张,远比疾病的损伤大,一些孩子歇斯底里,拼命哭闹,消耗了不少体力,更加剧了病情,对健康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