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面对面对话遏制"非礼"

04-16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2014年7月23日,《旧金山纪事报》刊登了记者费根(Kevin Fagan)的报道《希拉里·克林顿在脸书论坛上不理睬骚扰问题》(Clinton Tunes out the Trolls during Facebook Forum )。7月21日希拉里·克林顿在脸书上开放了一次互联网在线公众问答。有参与者在短信里向她提出非常不礼貌的私人问题:胸围是多少?性习惯是什么?愿意与马斗还是与鸭斗?

当然,参与者提出的353个问题和看法中,大多数是关于严肃时事问题的,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争端、妇女堕胎权利、最高法院关于"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的判决(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联合公民案"直接涉及到希拉里·克林顿本人。

联合公民是一个保守派的非营利组织,2007年计划在DirecTV上播出宣传电影《希拉里:一部电影》的广告,是批评时任参议员、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纪录片。根据2002年颁布的两党选举改革法案,企业或团体在初选前30天或大选前60天资助跟竞选有关的、或抵毁候选人的言论是不被允许的。2008年1月,哥伦比亚区地区法院就以此法案为由判联合公民败诉,认为此纪录片的唯一目的就是抵毁希拉里·克林顿,而联合公民则辩称纪录片是基于事实和超越党派的。2008年8月,联合公民不服地区法院的判决,向最高法院上诉。2010年,最高法院判决以5:4的表决结果判决联合公民胜诉。这当然是对希拉里·克林顿的一个重要政治打击。

希拉里·克林顿对这个问题和其他严肃问题作了回答,按理说应该成为媒体报道所关注的重点,但媒体的注意力却偏偏被胸围和性习惯所转移。这似乎应了比尔·盖兹说过的一句话,"可以说,新闻标题是误导人的,因为坏消息才会被写进新闻标题,而渐进改善则不会。"

在面对面公共论坛上,挑衅和嘲笑的问题会显得特别惹人注目,如芮成钢对奥巴马和骆家辉提到的那种问题。但是,在非面对面的论坛上,有时会出现一些比公开挑衅和嘲笑更糟糕的侮辱、骚扰性问题和评论。

在面对面的公共论坛上,如果有谁挑衅、嘲笑地向你提问,尽管他无礼,你却不能不理睬他,因为不理睬是一种鄙视和不礼貌的行为。你好歹得给他一个答复,而因为不值得跟他生气,所以经常会开个玩笑,打发过去了事。

但是,在非面对面的论坛上,碰到侮辱和骚扰性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一笑了之,更不是回嘴反击,而是干脆不理睬它。希拉里·克林顿就是这么做的。旧金山大学政治学教授格德斯坦(K enG oldstein)认为这么做是对的,在公开、自由的网络连线时,"你没有办法筛选问题",但可以选择回答或不回答。理性公众不喜欢有人利用这样的机会来进行挑衅、嘲笑、侮辱、骚扰。一位艺术家对记者说,"网络论坛是有前景的",但她"讨厌那些骚扰性的问题"。

同一天,希拉里·克林顿又到旧金山的推特公司总部参加了一个公众讨论会。公司的一位经理担任主持人,让参加者有序地提问。现场的气氛非常和谐、热烈,完全没有不礼貌的骚扰。当问到被骚扰一事时,希拉里笑了,她自嘲道,"一个女性要参与公共领域,脸皮就要像犀牛皮那么厚才行。你们也都看到了,我就得学着变得那样。"

随着公共交际形式的多样化和快速变化,人们似乎反倒越来越意识到,面对面交谈是一切其他交际手段——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社交网交谈——难以替代的交流形式。面对面交谈不仅因为有语调、表情、身体语言的帮助,而能更有效地传达意思。而且,它也使一般人在交谈时更有节制,更有礼貌,随时观察对方的反应心情,即使说话不好听,也不至于太过分。这是因为,当着别人的面粗鲁无礼,自己也会觉得没有面子,不好意思。相反,在不会面的文字往来中(尤其是匿名的),就容易出现怪话和非礼之言。

瑞典语言学家林奈尔(Per Linell)在《语言学的书面语偏见》(The Written Language Bias in Linguistics)一书中说,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最基本语言形式是口头交谈而非书面语来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语言教授克拉克(Herbert H. Clark)和语言心理学家威尔克斯-吉波斯(Deanna Wilkes-Gibbs)在《作为合作过程的会意》("Referring as a Collaborative Process")一文中也强调,面对面交谈是"语言使用最基本的场合"。他们提出的著名语言"合作模式"(collaborative model),又称"交谈模式"(conversational model),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语言如何影响人成为"社会中人"。"社会中人"不仅用语言交谈,而且在交谈的时候用礼貌、理解来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