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本来并不指婚房
04-16Ctrl+D 收藏本站
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是一首著名的诗篇:“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昨夜停红烛”,“洞房”当然是指新婚夫妇的婚房,但是“洞房”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作为婚房的代称的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的诗句:“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青庐”是青布搭成的帐篷,东汉至唐代的婚俗是搭起一座青庐,供新婚夫妇交拜,因此最早的洞房就叫“青庐”。至于“洞房”,原本并不指婚房。“洞房”一词最早出自《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意思是美人有着俏丽的容貌,美妙的体态,在洞房中缓缓走动。此处的“洞房”是指深邃而豪华的内室。东汉桓谭所著《新论》一书中写道:“居则广厦高堂,连闼洞房。”“连闼”是一重接一重的门,和“洞房”的意思一样,都是形容深邃的内室,因此“洞房”常常和“高堂”、“广厦”连用,用来指称王公贵族们豪华的宅第,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洞房”一词仍然沿袭了最原始的语义。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君子有所思行》中有“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阁”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和咏舞诗》中有“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的诗句,这是“洞房”第一次和“花烛”联系起来,但是此处的“洞房”仍然跟婚房无关,而是指舞者在幽深的内室里舞蹈的场景。
从唐朝开始,“洞房”开始频频出现在诗文中,但仍然不是特指新婚之夜的婚房。除了原始语义之外,也用来形容女人所居的闺房,比如王建《秋夜曲》:“秋灯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或者指男欢女爱的场所,甚至更多的是指娼家的场所,比如乔知之《倡女行》:“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王琚《美女篇》:“遥闻行佩音锵锵,含娇欲笑出洞房。”都是指娼妓所居的地方。“洞房”因其幽深,有时还用来指代僧人的山房,比如王维《投道一师兰若宿》:“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大约到了中唐时期,“洞房”才开始指新婚之夜的婚房。比如刘禹锡《苦雨行》:“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顾况《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就是形容新娘的装束和洞房行乐的情景。从此之后,“洞房”取代了“青庐”,成为新婚之夜婚房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