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原来专指改朝换代

04-16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运动概要》中说:“革命之名字,创于孔子。中国历史,汤武之后,革命之事实,已数见不鲜矣。”“革命”这个使用率非常高的日常用语,并不是近代才产生的,而是一个语源非常古老的词汇。

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创于孔子”其实是不准确的,“革命”一词最早见于《周易》:“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段话说得很明白,“革命”同现有秩序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就像两个同居的女子志向差异很大一样,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革命”举动是顺天应人,大势所趋。

但是在中国古代,“革命”的含义非常狭窄,“革”是变更,“命”指天命,因此“革命”的含义就是改朝换代,推翻了旧的王朝,新皇帝登基,天下不过换了姓而已,因此“革命”就是做皇帝。武则天改唐为周,历史上就称为“武周革命”。

近代的“革命”一词,是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这是“革命”的现代语义。“革命”这个词的传播过程很有意思,先是传到了日本,但是在日语中却发生了语义的改变,用来形容变革,比如并没有改朝换代的“明治维新”就称为“革命”。近代以后,“革命”一词又从日本传回中国本土,语义已经跟本土古老的含义大不相同,而具备了今天的语义。孙中山先生在接触到“革命”一词之前,一直以为自己的举动叫“造反”,还是改朝换代的传统思维模式。

在孙中山先生之后,“革命”一词迅速流行起来,变成了一个时髦用语,但是跟古老的“革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所以章太炎先生才在《革命的道德》一文中说道:“吾所谓革命,非‘革命’也。”前者是现代语义的“革命”,后者是古老语义的“革命”,意思已经大相径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