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本意是杂色
04-16Ctrl+D 收藏本站
袈裟是和尚披在左肩的衣服,也是和尚的礼服,而且包含着等级。大红袈裟只有一寺之主才能穿(也有的寺庙里退休后的住持,也即长老也可穿着);木棉袈裟则是少林达摩始祖所披,后来少林寺历代住持都以此袈裟和一个钵为证。
袈裟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是源于跪拜达摩十天之久的慧可。达摩初来,许多人都想拜他为师,慧可也希望能跟随达摩,但达摩一见之下认为他行为举止有欠真诚,慧可乃于寒风大雪中跪拜十日,但达摩还是无意收其为徒弟,并说除非风停下来,天降红雨。慧可一听,就挥刀将自己的左臂砍了下来以示决心。被感动的达摩于是收他为徒,并缝制了一件衣物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后来的袈裟。
还有一种说法是袈裟本是达摩带到中土来的禅宗开山祖师传下来的一件布衣服。
考察起来,袈裟是梵文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不正色,也就是杂色。佛门规矩,染衣和剃发都是为了表示从此舍弃美好的装饰,安于平淡的生活,所以,僧服就没有了青、黄、蓝、赤、白“五正色”,以及绯、红、紫、绿、碧“五间色”,只剩下铜青、泥褐、木蓝色的“袈裟色”,因为这三色才算“三如法色”。
僧人所着的袈裟原规定只有三衣,其一是五条布缝制而成的五衣(衬衣),其二是七条布缝制而的七衣(上衣),其三是九条或更多的布缝制而成的祖衣(大衣)。但这些规定并没有严格遵守,东南亚一带的僧人都是深浅不同的黄色。袈裟之外,还有常服。中国近代高僧太虚还专为学僧设计了一种对襟圆领、或长或短、或衬或外的常服,也称为“太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