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椅”原来就是马扎
04-16Ctrl+D 收藏本站
古代通俗小说中常常出现“第一把交椅”的说法,首领才能坐上这“第一把交椅”。比如《水浒传》梁山泊上的忠义堂里就摆放着许多把“交椅”,这些打家劫舍的强人们分别按照级别坐进属于自己的“交椅”里,可见“交椅”代表了一种等级制。那么,“交椅”到底是什么样的椅子,以至于成为权力的象征了呢?
原来,“交椅”起源于马扎,马扎又叫交杌,杌(wù)是一种小矮凳。“交椅”的上半部是椅子的形状,下半部前后两腿交叉,故称“交椅”。汉代之前,中国人没有坐具,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前面摆着几案。古书中常常出现的“箕踞”一词,就是张开双脚,两膝微曲地坐着,是一种傲慢无礼的坐姿。汉代以后,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传入了“胡床”,这里的“床”是指坐具,不是今天睡觉用的床,睡觉用的床在唐代以后才出现。杜甫的《树间》一诗中写道:“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诗人在户外的两棵大树之间赏月,坐的就是这种“胡床”。
到了隋朝,隋高祖杨坚本人就有胡人血统,因此忌讳说“胡”字,凡是带“胡”字的一律要改成别的字,“胡床”于是就被改成了“交床”。后来出现了带靠背的坐具,因为有靠背可以倚靠,故称“椅子”,“交床”随即又被叫作“交椅”。这就是“交椅”一词的变迁。
“交椅”传入中国后,因为可以折叠起来便于携带,因此成为上层社会青睐的日常用具,不仅在居室中使用,更多的还是用于狩猎、郊游、出行和行军作战。宋朝皇帝出行时,“金交椅”是仪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而且只能皇帝专用。“交椅”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高官显贵们使用的是圈背交椅,上半部是圈椅的形状,下半部是马扎的形状;文人富绅们使用的是直靠背带扶手的交椅;乡村中使用的是直靠背不带扶手的交椅。
梁山泊上的强人们坐的应该是最高等级的圈椅,因此论资排辈坐的是第几把交椅就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