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二十八 22天运
06-25Ctrl+D 收藏本站
22天运
作者:庄周弟子或再传弟子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而推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在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
务成昭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今译】
“天是否运动呢?地是否静处呢?日月是否争夺处所呢?谁主宰张罗这些?谁维持纲纪这些?谁闲居无事而推动运行这些?莫非存有机械不得停止吗?莫非它们的运转不会停止吗?是云气降施雨水呢?还是雨水隆起云一团一 呢?谁在隆云施雨呢?谁闲居无事沉浸玩乐而推动这些?风起北方,一时在西一时在东,在天上彷徨,谁嘘吸这些?谁闲居无事而扇动这些?请问是何缘故?”
务成昭说:“过来!我告诉你。天道有六极五常,帝王顺应天道就天下大治,悖逆天道就天下大乱。九州聚落之事,治理成功德行完备,监临普照大地,天下无不推戴,这叫至高天道。”
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
庄子曰:“虎狼,仁也。”
曰:“何谓也?”
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
曰:“请问至仁。”
庄子曰:“至仁无亲。”
太宰曰:“盈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摒焉;至富,国财摒焉;至显,名誉摒焉。是以至道不渝。”
【今译】
宋太宰荡问庄子什么是仁。
庄子说:“虎狼,就是仁。”
太宰荡说:“此言何意?”
庄子说:“虎狼父子相亲,为何不仁?”
太宰荡说:“请问何为至高之仁?”
庄子说:“至仁无亲。”
太宰荡说:“我听说:‘无亲就不爱,不爱就不孝。’认为至仁不孝,可以吗?”
庄子说:“不可以。至仁太高尚了,孝亲根本不足以相提并论。这并非视孝亲为过错,而是认为孝亲不及至仁。南行之人到达郢都,面北却不见冥山,是何缘故?是因为远离冥山。所以说:用敬亲来孝亲容易,用爱亲来孝亲困难;用爱亲来孝亲容易,用忘亲来孝亲困难;我忘亲容易,让双亲忘记我(是他们儿子)困难;让双亲忘记我容易,我丧忘天下困难;我丧忘天下容易,让天下人忘记我(的存在)困难。至仁之德遗弃尧舜的亲亲之仁,而不欲为之;至仁的利益恩泽施及万世,天下无人知道;至仁何曾叹息而大谈自己的仁孝呢?孝悌仁义,忠信贞廉,都是只可自勉以便受役于真德,不足以拔高。所以说:至贵,摒弃邦国爵位;至富,摒弃邦国财富;至显,摒弃俗世名誉。因此至道永不改变。”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
“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杜隙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吟。心困乎所欲知,目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一声 ,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体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窅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悦。故有炎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包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尔故惑也。
“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尔与之俱也。”
【今译】
北门成问黄帝说:“帝君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我初听感到惊惧,再听感到倦怠,听到最后却感到困惑,德心空荡静默,不再自矜自得。”
黄帝说:“你的感觉很对啊!
“我先演奏人之德,印证于天之道,用礼义来运行,用太清来建构。四季一交一 迭而起,万物因循而生;一盛一衰,就像文武伦理的常经。一清一浊,就像流水光波的声音。蛰伏的冬虫至春始醒,我的乐声就仿拟惊骇的雷霆。终止没有结尾,开始没有起首。万物一死一生,乐音一伏一起。物化常态没有穷尽,然而无一可以倚待,所以你惊惧了。
“我又演奏阴阳的一交一 和,烛照以日月的光明;乐声忽短忽长,时柔时刚,变化然而齐一,没有固定恒常。心在山谷充满山谷,心在坑穴充满坑穴;杜塞德心裂隙而葆守天赋心神,以符合每物作为量度。乐声挥洒宽绰,乐音高亮明敞;因此人鬼天神守于幽冥,日月星辰行于轨道。我的演奏停止于有限,余音流淌于无穷。我欲思虑无穷而不能尽知,欲遥望无穷而不能尽见,欲追逐无穷而不能企及;茫然立于四面空虚之处,倚着枯槁梧桐而吟唱。德心困惑于所欲知,目力穷尽于所欲见,体力衰竭于所欲及,我既然不能企及无穷,只能停止于有限!身形充满空虚,就会随顺松弛。你随顺松弛,所以倦怠了。
“我又演奏永无倦怠之道,用自然之命调节乐音,所以乐音如同混合追逐丛生,体悟至乐而不得其形;布乐挥音而不拖曳,幽幽昏昏而至无声,启动于无方无隅,归居于窅窅冥冥。或是理解为死亡,或是理解为生命;或是理解为果实,或是理解为荣华;行进流动播散迁移,没有恒常乐音。世人疑惑,稽问于圣人。圣人啊,通达万物之情而进窥自然之命;天机晦藏而五官俱备,这就叫天籁之乐,无须言语而德心欢悦。所以炎帝曾为天籁之乐作颂:‘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包裹六极。’你欲听闻天籁之乐然而无从应接,所以你困惑了。
“这一乐曲,始于让听者惊惧,惊惧就会中邪;我又让听者倦怠,倦怠就会隐遁;最后让听者困惑,困惑就会自知愚钝。自知愚钝就能趋近天道,天道可以运载你与之同行。”
孔子西游于卫。
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
师金曰:“惜乎!尔夫子其穷哉!”
颜渊曰:“何也?”
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一尸一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尔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欤?周鲁非舟车欤?今祈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转,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仪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仪法度,其犹柤梨橘柚、果蓏之属邪?虽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仪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尔夫子其穷哉!”
【今译】
孔子西游卫国。
颜渊问师金说:“先生以为夫子此行,将会怎样?”
师金说:“可惜啊!你的夫子必将穷困!”
颜渊问:“是何缘故?”
师金说:“草狗尚未陈列献祭之时,用箱柜收藏,用锦绣包裹,祭司斋戒以后才敢送上祭坛。等到已经陈列献祭以后,行路者践踏草狗的头脊,打柴者拾取而后烧灶。谁若重新拾取而用箱柜收藏,用锦绣包裹,出游家居睡卧其下,那人除非不做梦,否则必将屡遭梦魇而迷途。如今你的夫子,就是拾取先王已经陈列献祭的草狗,聚集弟子出游家居睡卧在草狗之下,所以被宋人砍掉倚靠的大树,被卫人铲除留下的足迹,在商周故地穷途末路,这不是他的梦魇吗?在陈蔡边界遭到围困,七天不能生火做饭,死亡与生命相邻,这不是他的迷途吗?
“水行不如用舟,陆行不如用车。以为舟可行于水,而妄求推舟行于陆,那么终生也推行不了几尺。古、今岂非水、陆呢?周、鲁岂非舟、车呢?如今你的夫子祈求推行周礼于鲁,这就犹如推舟行于陆,劳而无功,身必有殃。他未能知晓无方道术的运转,因应万物而永无穷尽。况且你难道没见过汲水的桔槔吗?用手牵引就下俯,把手松开就上仰。桔槔,是被人牵引的,而不是牵引人的,所以下俯上仰而不得罪于人。
“三皇五帝的礼仪法度,不崇尚相同而崇尚治理天下。所以譬解三皇五帝的礼仪法度,岂非犹如山楂、梨子、橘子、柚子,树果草瓜之类呢?虽然味道相反,但都十分可口。所以礼仪法度之类,因应时势而改变。如今为猿猴穿上周公的礼服,它们必定咬破撕裂,全部脱掉而后惬意。观照今之异于古,犹如猿猴之异于周公。所以西施心痛而皱眉,乡里的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回家也捧着心口而皱眉。乡里的富人见了,关紧房门而不肯出来;穷人见了,携带妻儿而避开逃走。那人仅知西施皱眉很美,然而不知西施皱眉很美的原因。可惜啊!你的夫子必将穷困!”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
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征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者,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墟,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慄,舍之则悲。尔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今译】
孔子活到五十一岁而不闻天道,于是南行前往沛邑拜见老聃。
老聃说:“你来啦?我听说过你,是北方的贤人,你也得闻天道了吗?”
孔子说:“未曾得闻。”
老子说:“你如何寻求呢?”
孔子说:“我寻求于人文制度,五年而未能得闻。”
老子说:“你又如何寻求呢?”
孔子说:“我又寻求于阴阳,十二年而未能得闻。”
老子说:“确实如此。假使天道可以进献,那么人们无不进献于君主;假使天道可以进呈,那么人们无不进呈于双亲;假使天道可以告知,那么人们无不告知兄弟;假使天道可以赠与,那么人们无不赠与子孙。然而不可以,没有其它原因,心中没有宗主就天道不能栖止,外境没有征象就天道不能通行。从心中悟出天道者,不接受外在人道,所以圣人不出仕;被外在人道撄入德心者,心中没有宗主,所以圣人不隐居。名声,是天下的公器,不可多取。仁义,是先王的驿舍,只可一夜 寄宿,然而不可久住,否则遇见主人多受责备。
“古之至人,借道于仁,寄宿于义,以便游于逍遥之墟,食于简朴之田,立于不施之圃。逍遥,就顺道无为;简朴,就易于奉养;不施,就不愿出仕。古人称为采集真德之游。以富有为理想者不能辞让禄位,以显要为理想者不能辞让名声,以权力为理想者不能放弃权柄;拥有三者就忧惧,失去三者就悲伤。你一无鉴识,却窥视三者追逐不休,真是德心受到天道刑戮之人啊!
“罚恶赏善、索取施与、谏上教下、生养杀伐,八项都是校正民德的工具,唯有因循天道变化不予湮灭者,方能使用这些。所以说:欲正民德,先正己德。内心以为不然者,天道之门不会对你洞开。”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
老聃曰:“夫簸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夕不寐矣。夫仁义憯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仿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傑傑然揭仁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变;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与其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今译】
孔子拜见老聃而谈论仁义。
老聃说:“簸糠眯糊了眼睛,就会天地四方易位;蚊虻叮咬了皮肤,就会整夜不能睡好。仁义的惨毒,足以昏愦吾人的德心,祸乱之大莫过于此。你欲使天下不失淳朴真德,应该仿效天道而动,葆全真德而立。又何必自视杰出而高举仁义,如同敲响战鼓而寻找逃亡者呢?天鹅不必天天洗澡却白,乌鸦不必天天染墨却黑。黑白的淳朴,不可加以改变;名誉的外观,不可加以推广。泉水干涸以后,鱼类才会共同相处于陆地;与其处于陆地相互嘘气润湿,相互濡染唾沫,不如遨游江湖相互忘记。”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
孔子曰:“吾与汝处于鲁之时,人用意如飞鸿者,吾为弓一弩一而射之;用意如游鹿者,吾为走狗而逐之;用意如井鱼者,吾为钩繳以投之。至于龙,吾不知也。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舌举而不能讱,予又何规老聃哉?”
子贡曰:“然则人固有一尸一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
子贡曰:“夫三王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
对曰:“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服,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妇孕七月而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归。汝何言哉?余语汝:三王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王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尔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一耻也!”
子贡蹵蹵然,立不安。
【今译】
孔子拜见老聃归来,三天没有言谈。
弟子问:“夫子去见老聃,对他有何规谏呢?”
孔子说:“我与你们住在鲁国之时,有人用意如同高飞的大雁,我就用意如同弓一弩一而射击之;有人用意如同闲游的麋鹿,我就用意如同猎狗而追逐之;有人用意如同井中的游鱼,我就用意如同钩绳而垂钓之。至于龙,我从未见过。我如今在此见到了龙。龙,合观见其妙体,散观见其文章,驾乘云气,而颐养于阴阳。我口张而不能闭,舌举而不能言,我又如何规谏老聃呢?”
子贡说:“那么人竟能静居如一尸一而动现如龙,渊深缄默而震响如雷,天机发动如同天地吗?我也可以去观瞻一下吗?”于是以孔子弟子的名义拜见老聃。
老聃正好坐在客堂而接待子贡,轻声说:“我年纪已经大了,你要告诫我什么呢?”
子贡说:“三王治理天下的方式不同,享有的声名一样。然而先生唯独以为三王并非圣人,是何缘故呢?”
老聃说:“年轻人过来!你为何说三王治理天下的方式不同?”
子贡答道:“夏禹用力治水而商汤用兵伐桀,文王顺从商纣而不敢叛逆,武王叛逆商纣而不肯顺从,所以说方式不同。”
老聃说:“年轻人过来!我告诉你三皇五帝如何治理天下。黄帝治理天下,是使民心齐一;有人死了双亲不哭,然而民众不以为非。唐尧治理天下,是使民心相亲;有人死了双亲递降丧服,然而民众不以为非。虞舜治理天下,是使民心竞争;妇人怀孕七月就能分娩,婴儿出生五月就能说话,还不能笑就能辨别他人,于是人类开始短命早夭。夏禹治理天下,是使民心改变;人们有了私心而认为用兵顺于天道,杀盗并非杀人,自居为人而视天下人为非人。因此天下大受惊骇,儒墨纷纷兴起,开始规定人伦等级,如今天下归心臣服君主,你有何话说呢?我告诉你:三王的治理天下,名为治理天下,然而祸乱莫此为甚。三王的心知,上悖日月的光辉,下违山川的精华,中乱四季的运行,他们的心知惨毒甚于蝎子之尾、有毒之兽。不能安于物性天命之实情的乱人,你仍然自以为圣人,不可耻吗?太无一耻了!”
子贡惶惶然,站立不安。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熟知其故矣;以干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鹢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化。类自为雌雄,故曰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腰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今译】
孔子对老聃说:“我研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很久了,熟知其中典故了;以此干谒七十二位君主,谈论先王之道,阐明周公、召公的功迹,没有一位君主愿意采用。太过分了!是人难以说服呢?还是道难以阐明呢?”
老子说:“幸运啊,你没遇到愿意整治世界的君主!六经,只是先王的陈旧鞋印,岂是踩出鞋印之物?如今你之所言,犹如鞋印。鞋印,是鞋子所踩出,然而鞋印岂是鞋子?白鹢雌雄对视,眼珠不转而感风孕化。虫子,雄虫鸣于上风,雌虫应于下风而孕化。同类自为雌雄,所以说感风孕化。物性不可改易,天命不可变更,时光不可终止,天道不可壅塞。若是得于天道,没有一种自适不能认可;若是失于天道,没有一种自适值得认可。”
孔子闭门不出三月,重新拜见老子说:“我得道了。乌鹊卵生,鱼儿湿生,蜜蜂化生;有了弟弟以后哥哥就哭。太久啦,我不顺应造化而做人!不顺应造化而做人,怎能教化他人?”
老子说:“可以。孔丘得道了。”
【《天运》校勘】()内为衍文、讹文、误倒之文,[]内为所补之文、正字。
补脱文85字:
1.是以[至]道不渝。
2.[心困乎所欲知],目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
3.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
4.其犹柤梨橘柚、[果蓏之属]邪?[虽]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5.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
6.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者],先王之蘧庐也。
7.又奚杰[杰]然[揭仁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8.[与其]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9.[吾与汝处于鲁之时,人用意如飞鸿者,吾为弓一弩一而射之;用意如游鹿者,吾为走狗而逐之;用意如井鱼者,吾为钩缴以投之。至于龙,吾不知也。]吾乃今于是乎见龙。
10.予口张而不能嗋,[舌举而不能讱]。
11.民妇孕七月[而]生子。
12.类自为雌雄,故[曰]风化。
删衍文57字:
1.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2.建之以太清。(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3.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4.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5.子贡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
6.(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
7.余语汝:三王(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王(五帝)之知,上悖日月之明。
订讹文15字:
1.(有)[在]上彷徨,孰嘘吸是?
2.(巫咸祒)[务成昭]曰:来!吾语汝。(计1字。)
3.太宰曰:(荡)[盈]闻之。
4.至(願)[顯],名誉摒焉。
5.吾奏之以人,(徽)[徵=征]之以天。
6.(子)[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
7.故若混逐丛生,(林)[体]乐而无形。
8.彼未知夫无方之(传)[转],应物而不穷者也。
9.夫仁义憯然,乃(愤)[愦]吾心,乱莫大焉。
10.民有为其亲杀其(杀)[服]。
11.民妇孕(十)[七]月而生子。
12.而今乎(妇)[归],汝何言哉?
13.子贡曰:夫三(皇)[王]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
14.三(皇)[王]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王]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
更正误倒3处:
1.孰居无事(推而)[而推]行是?
2.人固有一尸一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渊默而雷声],发动如天地者乎?
3.民(孕妇)[妇孕]七月而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