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中的汉字之美

12-20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与其说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毋宁说更是这个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文化节目的承诺与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普世浪潮中迎风破浪、高歌猛进。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遍应用,极大极深刻地影响了,乃至改变了中国已延续数千年之久的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生态。其否泰得失,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认识清楚、评判得当。但是,毋庸讳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已然浮现。其中,键盘代替笔墨后产生的“提笔忘字”现象愈演愈烈,引发了人们日见强烈的关注和不安。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主体文化的最重要的根基和载体非汉字莫属。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电视工作者也有感于此,不甘心束手无策,一直想尽一份自己团体的力量,利用电视媒体的平台和技术,办成一个或一系列“节目”,唤醒更多的人更好地掌握文字基本功,学习汉字文化。

从一开始,节目的主创人员想法就非常明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必须是一个“文化节目”,而且必须与众不同,将重点放在“文化”上,而不仅仅放在“节目”上。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堪称是极简主义的信奉者,他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定的基调就是:“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这个观点深受身兼作家、著名电视策划、导演、电视节目制作人的关正文先生的认同,作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形态设计研发者,他在将极简主义落实到汉字书写本身的同时,也极其关注节目的时代性、开放性乃至国际性,成功地将汉字书写与电视传播、传统关怀与现代表达结合起来。关正文先生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这就充分表明,极简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背后有着绝不简单的国际眼光和自觉意识。

将这一切付诸实践的正是由关正文先生创始的实力文化。这是一家从事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创意、制作的专业机构,是国内最活跃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之一,在业内以丰富的多形态电视节目的实践积累,超强的创意策划、制作执行能力,以及严谨的管理水平著称,是极少数的为中央电视台制作直播节目的公司。《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更证明了实力文化也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凭借自主知识产权节目获得一流社会影响、一流收视率成果的公司化团队。

极简主义意味着将全部的精气神贯注于“汉字听写”,以“汉字听写”为主体。实际上,这就更加要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动员相关的顶级资源。事实也正是如此,它的主办方是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读词主考官由央视著名主播轮流出任,担任裁判和解说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一流专家。32支参赛代表队来自全国各地和多个民族,更是汇聚了汉字听写能力令人惊叹的初中二年级的优秀学子。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播出后,受到观众广泛关注与好评,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汉字文化,特别是汉字书写的重视。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收视率也力压当时最红火的综艺类选秀节目,表现格外优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证明了文化节目是有观众的,学习可以是快乐的,“寓教于乐”不是久成绝响的传说,而是可以实现的事实。谁能说,这不是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空前的成功呢?

作为两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阶段的嘉宾,我似乎不宜说得过多。最终的评判者当然应该是广大的电视观众。然而,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会认可并同意我上面的话。

感谢关心“汉字听写”的电视观众,感谢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巨大努力的电视工作者和专家。毫无疑问,最需要感谢的正是那些让我们对汉字传承充满信心的可爱、可敬、可畏的孩子,以及默默地站在他们身后的老师和家长!

(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 师从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 钱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