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极 阴阳 五行

12-20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第一节 太极 阴阳

一、太极

阴阳五行学是通过定太极、分阴阳、看五行,来发现世界的规律性。

无极、太极是古圣先贤创造出的两个名词,并有无数的古代圣人为此绘制出各种太极图。

太极图,又称《先天图》或《天地自然之图》,是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张图,也是最众说纷纭、争论最激烈的一张图。

《周易·系辞传》中已明确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但汉代以后传的《周易》,都不曾附有《太极图》,直到宋朝道士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并有“先天”、“后天”之分。

据邵雍说,先天《太极图》为伏羲所画,后天《太极图》为周文王所作,并指出:“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

本书讨论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学说,重点不在太极、八卦,故选太极图中的一种,即来知德的太极图供读者赏析。

图1 来知德太极图

笔者认为:无极是一种绝对的纯存在,它不需要任何具体的东西来规定,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包含任何内容,是一切的基础和开端。太极也是一种绝对性的存在,但并非一种抽象的纯存在,是一种自在。没有东西与之对立,是自己和自己的统一,也就是在自己之外再也没有外在于自己的东西了。太极自身包含两个属性: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称之为阳;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称之为阴。因为自在的东西有着自己对自己肯定的同时,并不排斥自己对自己的否定。

二、阴阳

太极的自我肯定,动而生阳;太极的自我否定,静而生阴。动静之中会有生、化、返三种情况。

所谓“生”,就是当“无有合”时,则生“阴阳”;“阴阳合”时,则生“天地”;“天地合”时,则生“万物”。

所谓“化”,就是“太极”和“物”合时,则化“形”;“太极”和“形”合时,则化“象”。

所谓“返”,就是“太极”和“象”合时,则返“无”。

在阴阳五行的世界中,太极是一,阴阳是二。太极和阴阳的关系是生、化、返的关系。不是一分二的关系。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笔者认为如果太极是“一”,阴阳是“二”,那么这个三就是阴阳生、化、返的产物。在一般人的认知中,这个产物是“三”,是由一生出来的阴阳,再由阴阳合出来的“三”。但就太极的“一”来说,它是一种绝对,没有时间上的先后、空间上的大小,因此这个合出来的“三”,本身就是太极的“一”。一般人鉴于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认知,认为先有“一”后生“二”,再生“三”,这种先后时间秩序、空间大小对“一”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笔者认为“三”在整体上其实就是“一”,它包含了阴阳的“二”,只有到了阴阳的世界中,时间和空间才有意义。

笔者推崇的来知德太极图,此太极图中的阳中阴、阴中阳的鱼眼,是太极本身的全息再现。这张太极图,就太极生阴阳,阴阳合生“三”而言,这个“三”用我们可以理解的话说,是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这样第一个太极,就是“一”,然后生阴阳,之后阴阳合,生出一个新的太极。这个新的太极,就是“三”。这两个太极的关系,是一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总系统和子系统的关系,是低层次和高层次的关系。

在阴阳五行的世界中,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全息的相互对应关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着其他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他部分之中。在我们现在能够感觉到的三维阴阳世界中,很多看似没有关联的独立整体,在太极中则是全息相关联的统一体,各个部分之间、部分和部分之间是全息对应的。由于太极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它可以出现在任何维度的时空中,也可以出现在任何空间大小和时间先后中,并将没有关系的对应独立整体连接在一起。而对应的法则就是本书写的五行中各种天干和地支关系。这是我们祖先五千年来对生命和宇宙法则的总结。

三、五行学文化

很多人将五行学文化和易经混为一谈,认为这是易经的一个分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笔者认为易经文化是上古时代中原的文化,在秦汉时代,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字语言都是不统一的,每个地区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易经主要在山西、河南一带。孔子主要在鲁国,道家主要在齐国。而五行学的文化是比易经更古老的文化,分布在黄河下游,河北等地,是黄帝时代的文化。

五行学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代的邹衍,此人在电视剧《寻秦记》中出现过。如果你认真读司马迁的《史记》,就会发现,此人很了不起,在当时比孟子名气要大很多,是当时的大科学家。孟子见梁惠王时,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也就是孟子见魏国的王,王并不是很尊敬他。但是邹衍到齐国和其他国家时就不是这样,都是王率百官隆重欢迎,设宴。

我们的历史只是说邹衍是个阴阳五行学家,没有提到他讲些什么。他的学说中仅仅有一句被保留下来,就是“九州”。他说,我们生活的土地有九个州,我们住的叫神州,是其中的一块。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说法。因为他不可能绕地球一圈去看。

按照传统的说法:太极八卦,阴阳五行。

八卦和五行思想是两套思辩体系。笔者的学生很多人没有学过八卦,但是可以将人物和事件描述得很清楚。

五行对矛盾的解释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比如一对矛盾,在五行学中,可以是金和木,也可以是水和火;又可以是立体的四维矛盾,也就是金木水火同时存在;再分阴阳时就是八个点的矛盾。五行本身有易经八个基点,六个面的特点。如果你将五行分阴阳,就是十个天干,缺一而动,就是九宫。这缺的一,可以是任何一个天干。其他的九个天干,就是对这个天干的说明,这样就是九宫,自然成八卦,中间是土。这些是易经二分法则不能表达的。这个九,本身是一个圆。好比一个人看一个西瓜,将它用四刀切成九片,中间一块没有皮只有瓤。这种对西瓜的结构说明,直观地表达了五行内涵。如果用八卦只能看到八片,中间的土,是没有的。

八卦是二进制结构,所以只有八,到了九,就回到一。五行是五进制结构,分阴阳时是十进制结构,也就是算盘的结构。五行是到了五就回到一;分阴阳的话,就是到了九回到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九宫八卦。当然在易经体系中,还有种纳甲的方法,将五行的干支纳到六十四卦中。

笔者的几点看法:

1.五行在现代用法中,取样多是时间。(不是不能取空间)

2.八卦在现代用法中,取样多是空间。(不是不能取时间)

古人认为时间空间是一体的。所以时间离不开空间,空间离不开时间。这两套体系都有自己对空间、时间的规定性,但各自成体系。读者可以在九宫八卦中互相补充,也可以独立使用。

第二节 五行

一、五行生克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一门哲学,认为木、火、土、金、水,是对现象世界的抽象表达,是一种逻辑关系上可能性的设定,是建立在时间、空间动态变化基础上的思维艺术。其理论系统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接近完美无瑕,能出人意料地揭示事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事实。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医师用五行来解释生理及病理上的种种现象;天文学家用五行编制历法来指导农业生产;军事家用五行统领军队和制定作战步骤及决策;外交家用五行来制定外交策略;占卜师则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来推断人的命运。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图2。

图2 五行顺图(相生图)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图3。

图3 五行逆图(相克图)

二、五行生克论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儒家曰:仁义礼智信。以此为生,立言,立德,立行。兵家曰:智信仁勇严。以此为克,明死生之事,存亡之道。

五行,在天时曰:四季寒暑,日用时刻,节令强弱;在地利曰:内外远近,前后表里,上下虚实。

五行之质,首在关系。关系妥当曰:吉;关系不妥曰:凶。世人以利平衡善恶,损己利人为善,利己损人为恶。五行独以关系相宜与否平衡善恶,相宜为善,不宜为恶。故欲趋吉避凶,先明相互关系。五行关系者,生克而已。常人以生为吉,以克为凶,误人之论。需知阴阳并无好坏,生克本无吉凶,当生则生吉,当克则克吉。

何者为生?

生之核心在于给予。给予之道,在时机。待其所急而予之,顺其所需而付之。若人之不欲而强予之,则凶。

何者为克?

克之核心在于制服。制服之道,在奇正。以正合,以奇胜。正合者,自养固本,立于不败之地;奇胜者,待时寻机,不失敌之所败。若仅以强弱定胜负,不观形,不察势,非智者所为。

五行之用,在知人。知人者王,知事者臣。王者,以知人御人用人为要;故人王,以御人为其能。臣者,以能言理事执行为要;故人臣,以自能为其能。欲学王道,必先知人;若要知人,首选五行。

三、五行与太极、阴阳

五行是对于阴阳的再描述,相当于“三”,但是它本质上讲含有太极的“一”和阴阳的“二”。对于“一”而言,它无处不在,又一无所在,无法描述。本书中提到的心法大多数和这个太极的“一”有关。对于“二”来说,就是阴阳,即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转化,也就是生、化、返。

太极“一”没有大小、没有内外、没有动静,没有一切的相对概念。人类为了分别这个“一”,就产生阴阳的概念。在阴阳的基础上再一次细分,就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的对立统一和转化的理论如下:

1.金木水火土本身的矛盾和统一。比如:金分阴阳,但统一为金;木分阴阳,但统一为木。

2.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矛盾;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统一。

3.矛盾的转化指,金克木是矛盾,但可以有条件地转化。比如庚金克甲木为矛盾,但庚金合乙木就是矛盾的转化。

在五行中,最难理解的是“土”。这个“土”有两方面的概念,一般人理解认为土是和金木水火平行的一个元素。事实上,土除了和金木水火有一个平行的概念外,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太极“一”的概念。本书后面会提到的墓和库的术语就是这个概念。土分为辰土(水墓、库)、戌土(火墓、库)、丑土(金墓、库)、未库(木墓、库)。当土作为墓和库来看的时候,它和金木水火是整体和个别的关系。比如说:一个大拇指,它就是土。当你把它当土看的时候,它和其他手指的关系是平行关系,当你把它当成墓库来看的时候,它本身含有两个指节,可以和任何一个手指构成一个太极,共有五个指节。这个墓库的土可以和其他的手指构成四个不同的金木水火太极圆。因此,在五行图的画法中,有两种不同的画法。一种是平行关系,一种是土在当中的关系。如图:

图4

图5

四、五行对应表

“五行对应表”是坊间广泛流传的便于初学者记忆的汇总表。笔者认为,此表仅可作为记忆的参考。如:“五色”中木代表青绿,而实际只有木与木发生关系时才是青绿色,木与火发生关系时,则是红、绿相作用后的颜色。

五、五行情志论

五行情志论是笔者在参考《黄帝内经》后,就五行在人类心理情志上表现的一种理解,供读者参考。

木在东,为魂。

金在西,为魄。

火在南,为心。

水在北,为志。

土在中,为在。

心本无物,故可任万物。万物所寄处其名为在。故五行火土同宫,心物一元而异名。

心在木为心魂,心在金为心魄,心在火为心神,心在水为心志,心在土为存在。心在金木水火土中为自在。

心有所动,其名为意,意有所动,其名为思,思之存变,其名为志,志而慕远,其名为虑。

因虑而处物谓文明。故五行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心好喜乐,其名为贪,贪之所指,其名为婪,婪之吉凶,其名为祸福。意好名利,其名为志,志之所指,其名为向。向之得失,其名为成败。故五行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人以心为太极,故火克金其名为泣,得为喜,失为泣;金克木其名为损益,失为损,得为益;木克土其名为荣辱,得为荣,失为辱;土克水其名甘苦,得为甘,失为苦;水克火其名为贵贱,得为贵,失为贱。

肝悲而哀动,此为木伤,木伤则魂伤,此为失魂。肺喜而乐无极,此为金伤,金伤则魄伤,此为落魄。两者相伤则失魂落魄,两者相存则悲喜交加。思而有虑,不解为愁,此为金木相战土伤,土伤则意乱,意乱则心忧,心忧则怵惕。怵惕为肾虚而恐,因恐而伤志,此为土克水伤。金木水土之伤皆为神伤,神伤则伤心,心伤为病。

六、“五行亢悔理论”(古代先贤的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为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