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虞美人]

04-14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银床淅沥青梧老。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这首《虞美人》,又是表面明白如话、实则暗流滚滚的一篇。

只从字面来看,读得出是相思,是怀旧,是一段欢乐、一片深情。这是一种很高妙的技术,字面意思已经把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了,但如果读者明了那些语句的出处,读出来的内容便会递进一层。

这种手法,比如辛弃疾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是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空有满腔抱负、满腹经纶,却处处受到掣肘,无奈加上愤懑,便把“平戎策”去换了“种树书”。这么理解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但是,如果知道“种树书”还有一个出处,对这句词的意思也许还能领悟得更多一些。

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的书只允许留下很少的几类,其中就有占卜书和种树书。所以,种树书就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含有某种特定的符号意象,明白这个意象之后,便更能体会到辛弃疾所处的时局是多么的压抑、逼仄。

容若这首词便充分体现着这种技巧。这倒不一定是他有意为之的。作为一个满腹诗书的人,他对前人的种种成句、典故、意象,早已经读得烂熟,变成了自己语言的一部分,运用起来就如同我们普通人运用母语一样,达到了不假思索的程度。读书越多的人,往往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银床淅沥青梧老”,银床,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说井栏,一是说辘轳,其实银床至少还有一解,就是形容华贵的床,比如宋词里有“高欹凤枕,慵下银床”,这个银床的意思在上下文里是很明确的。

容若这里的银床是什么意思呢?从上下文来看,只能在井栏和辘轳之间选一个。但到底选哪个呢,应该是井栏。为什么是井栏呢?从全词来看,说是辘轳也没有问题呀!

是的,说是辘轳也讲得通,但是,肯定是井栏。

为什么呢?

古人笔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某年,河滨打鱼的人网到了一块石头。网到石头没啥稀奇,但稀奇的是,这块石头上居然刻着一首小诗:“雨滴空阶晓,无心换夕香。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笔记里记了这事,还小小地议论了一下:银床就是井栏,这小诗也不知是谁作的?

这首小诗里的“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正是容若“银床淅沥青梧老”一句之所本,那就是说,容若应该是读过这本笔记的,既然出处在此,银床就该当井栏解了。

还有一个小问题:井栏这等粗俗的东西,为什么竟会用“银”字来修饰呢?因为这个“银”字原本并不是饰美之辞,而是确有所指的。《晋书》曾载淮南王的自大与侈靡,后园凿井,打水的瓶子是金的,井栏是银的。

再看“屟粉秋蛩扫”。“屟”,有解作木屐的,有解作鞋的木底的,但无论是木屐还是木底,跟“粉”字都很难搭上关系。这里的“屟”字应该是鞋垫的意思。

我们现在的化妆品比起古人实在丰富得太多了,女人们,甚至还包括一部分男人,有着各式各样的香水,连要喷什么位置都很有讲究,但是,有没有人想到给脚上喷香水呢?如果仅从自然味道而论,脚,也许是人的全身上下最需要香水的部位了。

在这一点上,古人比我们现代人领先了。容若词中所谓的“屟粉”,应该就是鞋垫里的香粉。鞋子的密封性不是很好,所以人在走路的时候,香粉会从鞋子里漏出来,所以才会有“屟粉秋蛩扫”—那女子曾经走过的地方应该留下不少鞋垫里的香粉,但现在,秋风秋雨摧残,梧桐花也落了,蟋蟀也不叫了,她鞋垫里的香粉也已经一点踪迹都没有了。任凭你怎么提鼻子去闻,也一点都闻不见了。

“采香行处蹙连钱”,采香行处,传说吴王在山间种植香草,待到采摘季节,便使美人泛舟沿一条小溪前往,这条小溪便被称为采香径。这个浪漫的名称自然成为诗人们常用的意象,比如姜夔有“采香径里春寒”,翁元龙有“采香深径抛春扇”,当然,真正的采香径(如果当真存在的话)只有一处,容若这里用“采香行处”只是比喻当初那心爱的女子曾经经过、曾经流连的地方。

连钱,叫这个名字的至少有两种东西,一是古代有一种连钱马,即岑参诗里的“五花连钱旋作冰”,卢照临的“妖童宝马铁连钱”,这种马毛色斑驳,就像撒了一把铜钱,或者可以想象成一匹马身上披了一张金钱豹的皮。连钱马是一种很不错的品种,常常被诗人吟咏。

二是一种连钱草,说得专业一点,拉丁名是Herba Glechomae,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淤消肿,可治尿路结石和跌打损伤。当然,这么一解释,诗意就全没有了。

连钱草常常长在路边和水边,是一种很常见的小草。“采香行处蹙连钱”,在采香径上长满连钱草,这是解释得通的,而“采香行处”和“连钱马”这两个意象似乎很不合拍,前者是杏花春雨江南,后者是骏马秋风冀北,放在一起可没法解释。

动词“蹙”字,可以形象地解释为连钱草长满采香径上,但这个字还可以通“蹴”,因此,解释为连钱马踏着采香径,在字面上也是通顺的。

有注本引文徵明诗“春苔蚀雨翠连钱”,形容青苔被雨水侵蚀,好像连钱马的斑纹,这也可以解释得通,放到容若的词中,意为所爱之人旧日的途经之处已经长满青苔,久无人迹,联系到前一句“银床淅沥青梧老”,也很顺畅。

接下来“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翠翘就是翠玉首饰,这句是说容若在爱侣当时的途经之地拾到了她当初遗落的一件翠玉首饰,伤感而不能言。字面通顺,但是,究竟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放一放,先往下看。

下片开始,“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回廊,若是泛指,就是曲折的走廊,但联系前文的采香径的用典,这个回廊有可能也是吴王当初的一段事迹:吴王曾经搞过一个“响屟廊”,让西施穿着木鞋走在上边,咔嗒作响,余音缭绕。

“一寸相思地”,是化用李商隐的名句“一寸相思一寸灰”,容若说出“一寸相思”,给人联想就是“一寸灰”,更显出怀念与伤逝。

末句“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是最点题的一句,是说距离当初欢会已经过了十年。这个“十年”是约数还是确数,很难确定,如果是确数的话,有人据此推测容若怀念的是发妻卢氏,而作此词时距离卢氏之死已有十年。

十年,对于容若来讲,就是他全部生命的三分之一,就是他成年后的几乎全部时光,而缅怀故地,依然不能忘情,其至情至性,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这句话仍有所本,就是高观国的“十年春事十年心,怕说湔裙当日事”。湔裙的典故前边已经讲过,“十年春事十年心”一变而为“十年踪迹十年心”。如果容若仅仅是因为化用前人成句而沿用了“十年”这一说法的话,这个“十年”并非实指的可能性就略微大了一些—但也可能是因为容若恰好到了十年之期才联想到高观国的“十年春事十年心”的,这些可能性可以一并成立。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是全篇之中最感人的一句,但感动之后别忘了前边的疑问,现在我们把“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联系上这个“十年”,好好想想看:翠翘,一个贵族女子的很值钱的翠玉首饰,居然掉在地上整整十年也没人捡,非要等到容若故地重游、伤感唏嘘的时候才被拾到,这到底是上天关照有情人呢,还是十年来的过路人都太不长眼?

也许诗人的话未必都要当真,容若这里所谓拾得翠翘,也许只是化用温庭筠的一句成句而已:“坏墙经雨苍苔遍,拾得当年旧翠翘。”

温庭筠的这一句几乎就是容若上片词的缩影,“坏墙经雨苍苔遍”就等于“银床淅沥青梧老,屟粉秋蛩扫”,“拾得当年旧翠翘”就等于“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容若用这句“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也许只是要把我们引到温庭筠的“拾得当年旧翠翘”而已,表达的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未必真是写实。

最后,“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有人解释为是容若在怀念亡妻卢氏,又因为十年之后早已续娶了官氏,官氏在侧之时不大方便公然悼念亡妻,所以拾得翠翘之后才“何恨不能言”。这种解释恐怕有些过了,因为,即便事情背景属实,但十年之后有恨而无言,意思已足。就像苏轼的悼亡词里“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是很正常的感情。

最后顺便一提,容若的“十年踪迹十年心”化自前人成句,自己这句也被后人化用—清代大才女吴藻的一首《浣溪沙》里就改了一个字来用: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

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