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敏感话题,委婉答复:灵活应对刁钻问题不头疼
04-13Ctrl+D 收藏本站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令自己不能直接回答的敏感问题。如果对此不予理睬,拒而不答,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如果回答,自己又确有难处。这时,只有采用迂回的策略,用委婉的话语来回答。这样,既不让自己难堪得下不了台,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维持了自己的风度。
01 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事,进退自如
荀子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同理,我们在与人交流时,也可以借别人的口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进而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同样,在说话时,我们有时也可以借助别人的嘴,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要求。当然,这首先要求说话者具有一定的说话技巧——“借他人之言,传我腹中之事”,即借用一个并不在场的第三者的嘴,绕个弯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直言不讳。特别是在求人办事时,更要借别人的嘴,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就不会因直接请求而显得没有“面子”了,而且对方也不便直接拒绝。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就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心愿,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我们有些不方便说的话,还有些话即使说出来了,说服力和影响力都不够。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能借助别人的嘴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想法,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运用得巧妙,在效果上也会好很多。
比方说,你的一个亲戚或朋友的孩子高考结束了,正在纠结之中,不知道是该报国内的院校好还是直接去国外念大学好,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他找到你,想听听你的意见。这时,你可以这样跟他说:“咱们国内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生职业规划专家,他在谈到高中生的人生职业规划时,是这么说的……”
再比如,你的一个朋友正在考虑创业,他初步选择了一个创业方向,想跟你探讨一下这个行业的可行性。这时,你可以这样跟他说:“你选择的这个项目,让我想起了《赢在中国》。那里面有一个参赛选手,他所选的项目和你这个很相似,我跟你说说他的经历吧……”
总之,当你觉得直接说出来不太妥当时,不妨借助他人的口来说出自己的想法。采用这种方法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借别人的口比自己直接说出给人的感觉要委婉含蓄得多,拐了个弯说出来的话更能照顾到听者的心理感受;第二,由于是通过别人的口来说的,所以无论说得轻重、对错,都不会影响双方的关系,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即便对方对你转述的话不满或者有意见,你也可以说“刚才我说的是某某人的看法,其实我和你想的也差不多……”来及时圆场;第三,借别人的口,特别是借助专家、权威、名人或行家的口来转述,能够让你的话和意见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对方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相信。
02 不好回答的问题,含糊其辞,巧妙回避
当在社交场合中,碰到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含糊其辞的回答方法,巧妙地予以回避,从而使自己免于陷入尴尬被动的局面。
在社交场合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问题。对此,如果不予理睬、避而不答,就是一种不尊重。这时,你不妨采用含糊其辞的方法,巧妙地回避一下,不失为一种上策。这样的回答看上去好像没有正面回应对方的问题,事实上也确实与此有关,却能使对方不能对你进行指责,让对方挑不出毛病来。
《世说新语》记载:一位客人带来两个笼子,一个笼子里装着一只獐,另一个笼子里装着一只鹿。客人笑着问王元泽:“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王元泽年幼,这两种动物又是第一次见到。他略一思索,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客人听到如此巧妙的回答,感到十分惊奇,不得不叹服他的聪明过人。
在不知道真实答案的情况下,王元泽给予了“含糊其辞”的回答,怎么说都对,又没有得罪人,着实妙答,令人拍案称奇。
顾维钧是我国一位享有盛誉的外交家。他在担任驻美公使时期,有一次参加各国使者团的国际舞会,与他共舞的一位美国小姐突然问道:“请问您喜欢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
这个问题很不好答,如果说喜欢中国小姐,就会得罪美国小姐;如果说喜欢美国小姐,又实属违心之论。只见顾维钧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无论是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只要是喜欢我的人,我都喜欢她。”这样的回答既得体又贴切,还显得不卑不亢。
在一次招待会上,有记者问顾维钧:“您是中华民国初年三大美男子之一,对此您有什么感想?”顾维钧幽默地回答道:“我不知道啊!在年轻的时候,没人告诉我;现在我年老了,不能算是美男子了吧!”此话一出,满堂都笑了。顾维钧对年轻时的俊美形象假装不知道,对年老时的长相又反问对方,这样就巧妙地推掉了对方所提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自吹自擂,显示了中国人被恭维时那种传统的谦逊美德。
总之,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什么样的怪问题都可能碰到。而对付这些怪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做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的问题而陷于被动中。
03 巧妙生动的比喻,让反击有理有节
在社交场合中,当别人提出刁钻问题,不好直接回答时,可以运用比喻的方法作答,不但显得幽默生动,还能更具说服力。
在社交过程中,面对别人提出的刁钻问题,如果无法直接回答,你就可以巧妙地运用比喻的论辩方法,以阐述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方法,不但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而且能增强说理论辩的形象性、逻辑性和说服力,同时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一位英国贵夫人问一位中国官员:“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的,那样会造成很多悲剧吧?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美满啊!”
这是一个很难论述清楚的问题,它涉及我国几千年的婚姻文化、传统习俗,并且时间上也不便于深入论辩。
于是,该官员笑着回答说:“这好比是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可后来慢慢就会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开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了。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吧?”
这是多么生动精辟的比喻。只此一言,就把两国的婚姻文化差异比较得清清楚楚。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深奥复杂的社会问题变得简单明了。相信那位英国贵夫人很难再找到反驳的言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或缺陷,这些都是人们心中的痛处。当有人针对你的这些痛处而谈时,如果勃然大怒,只会痛上加痛,正中了那些不怀好意者的圈套。这时,可以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有理有据地反击,这样不但会赢得大家的敬佩,还能使攻击者无地自容。
园园平时说话总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经常和同学发生争吵,闹得很不愉快。有一天,隔壁班的杉杉过来找园园的同桌。园园见杉杉的皮肤黑,就笑话她说:“哎哟,我还以为是钻烟囱的人来到我们教室了呢,你可千万别吃黑巧克力,免得咬到了手指。”说完自己就笑了起来。杉杉很生气,但又不好发脾气。她看到园园脸上有斑点,还长了几颗小痘痘,便灵机一动说:“没办法,我太阳晒得太多。哪里比得上你皮肤白似雪,脸上还天女散花啊!”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园园的脸上红—阵白一阵,再也不吱声了。
杉杉的反应非常敏捷。她首先坦然地承认自己皮肤黑,然后夸赞园园的优点,接着话锋一转将矛头指向园园的缺点,反话正说地夸赞她的缺点,让园园自讨没趣。由于杉杉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含蓄幽默地点出了园园脸上的缺陷,回击得比较委婉,一下子把园园弄得哭笑不得,只能自己生闷气。
04 转移话题,避免陷于被动
在与人交流时,如果碰到了一些不愿回答的问题,你可以采取“转移话题”的方法,从而巧妙地躲过别人的问题,使自己走出尴尬的境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话题。此时,如果回答“不能告诉你”,就显得自己粗俗无礼;如果套用外交用语,直接回答说“无可奉告”,又会让提问者感到不快与愤慨。
那么,怎样才能巧妙地拒绝对方,又不会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呢?这时,不妨采取“转移话题”的方法,让对方处于被动的位置,从而改变对方的意图,最终达到拒绝的目的。
作家谌容在访美期间,有一次应邀到某大学作演讲。大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都给予直率而坦诚的答复。
当时,有一个大学生问道:“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请问您与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很显然,提这样的问题是别有用心的,回答不好会使人处于尴尬的境地。
谌容笑了笑,说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
谌容巧妙而又得体的回答,赢得了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
如果对方提出的问题是你不能回答或不想回答的,也可以利用其他因素巧妙地转移话题,以此来控制局面。
在一次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个女子突然问一位女明星:“听说您的出场费很高,一场至少要1万元,是吗?”
女明星回答道:“你的问题提得有些突然,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女子回答道:“我是上海一个电器经销公司的。”
女明星问:“那请问你们经营什么产品呢?”
女子回答道:“有电视机、电冰箱、空调……”
“那一台电视机多少钱?”女明星又问。
“我们那儿的电视机都是4000元以上的。”女子回答。
“如果有人出400元,你卖吗?”女明星再问。
“当然不能卖,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女子特别干脆地回答道。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女明星微笑着从容地说出最终目的。
那个女子问的问题是:“出场费至少要1万元是不是真的”,可对于那位女明星来说,这实在不便于直接回答,于是就岔开话题,谈到电器经营,由电视机的价值最后引出“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这样就回避了正面作答,又没给对方留下答非所问的印象,并使交际气氛变得轻松而和谐。假如这位女明星没有转移话题,而是拒而不答,很可能会把现场的气氛弄得异常紧张,甚至不欢而散。
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在遇到一些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或一些尴尬的场面时,你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转移话题。不过,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转移要自然,就是转换的话题要与原来的话题连得上、说得通;第二,转移要及时,就是在对方话题尚未充分展开前,就以新的话题取而代之,偏离原来的话题,将注意中心转移到新话题上。
05 “以迂为直”提建议,效果会更好
提建议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可能是出于好心,但如果用语不当,反而办了坏事。也许“以迂为直”地提建议,效果会更好些。
在职场中,给上司提建议时,太直的言语可能会招致上司的不快。这时,你不妨“以迂为直”,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将可能造成尴尬和难堪的话通过暗示的方法,让上司自己去领会,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含意深刻。这样就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和难堪。
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张咏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因为寇准确实有治国的才能,可就是不愿意学习。
张咏和寇准是多年的好朋友。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寇准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直接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学问理应更多些。
恰巧没过多长时间,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非常高兴。临分手的时候,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
张咏对此早就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他多读些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现在已经是堂堂的宰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稍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
当时,寇准没明白张咏说这句话的意思,可是老友又不愿意多说,也就不好强言相求了。
寇准回到相府,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从头到尾仔细地读了起来。当读到“光不学无术,谋于大理”时,他才恍然大悟,自言自语道:“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吧!”
当年,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其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又不喜欢学习,以致不明事理,死后家族获罪被诛。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之所以说他“学术不足”,是因为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其才能的发挥。所以,张咏劝寇准多读些书,加深自己的学问修养,客观上是比较中肯的。然而,如果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太好看,而且传扬出去还会影响到他的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一个聪明人,就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让其自行领悟。就这样,张咏通过“以迂为直”的方式,使当朝宰相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总之,向上司提建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于那些敢于向上司提建议的下属,上司头疼的不是其所提的意见多么难以接受,而是其提意见的方式让领导受不了。比如这样的话:“经理,您刚才说的观点完全错误,我觉得事情应该这样处理……”或是“经理,您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应该……”这种把上司的想法或做法一棒子打死,不要说是领导,就是一般的同事、朋友都很难接受。这样去提意见,上司脸上多挂不住呀,自然对你会心存芥蒂。而你的意见,被采纳的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了。
因此,在向上司提建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要将建议巧妙、委婉地表达出来,这样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06 运用类比推理,让对方知难而退
当别人提出的错误难题令你难堪时,你可以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进行反驳,这样不但能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还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在交际场合中,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会故意给我们难堪。这时,如果大发雷霆,反唇相讥,会显得我们特没有风度,而且还会让场面陷入僵局,更加难以收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容应对,巧妙地反驳。那样,不仅能批驳对方,还可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从前,有一个财主听到老乡们都夸阿凡染布染得好,心里很不高兴,就想去刁难刁难阿凡。有一天,这个财主带着一匹布来到阿凡的染坊,一进门就大声嚷道:“来,阿凡,给我把这匹布好好染一染,让我看看你的手艺。”阿凡问道:“你要什么颜色呀?”财主说:“我要染的颜色普通极了。它不是红的,不是绿的,不是白的,不是黑的,不是青的,不是蓝的,也不是紫的。你明白了吧?”阿凡答道:“明白了,明白了!我一定照你的意思染就是了。”财主惊诧地问道:“什么,你能染?那我哪一天来取呢?”阿凡说:“您就到那一天来取吧。”财主问:“哪天呢?”阿凡说:“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也不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也不是星期五和星期六,连星期天也不是。您到那一天来取就是了!”
显然,财主所提的要求是很荒谬的,因为颜色总是具体的,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具备任何色彩特性的颜色是不存在的。如果以上述理由来反驳,一定会遭到财主的讽刺和训斥。但是,阿凡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变换了个角度,按照财主说话的方式,答应染布并叫他到“那一天”来取布。这个日子是排除了一周七天以外的“那一天”,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简言之,就是用根本不存在的“那一天”来反驳同样不存在的“那种颜色”。从逻辑上来讲,这就是类比推理。
有时候,面对一个错误的推理或结论,从正面反驳可能无济于事,这时不妨用另外一个类似且明显错误的推理来达到批驳的目的,没准儿效果反倒会更好。这种错误的推理具有很强的荒诞性,会让人们在笑声中明确是非,迫使对方知难而退。推理越具有荒诞性,说出来的话就越具有幽默感。
一个吝啬的老板,让他的伙计去买酒,却不给伙计钱。伙计就问:“老板,没有钱怎么买酒呀?”老板告诉他说:“拿着钱去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事情,如果不花钱也能买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伙计没办法,只好走了出去。没过一会儿,伙计就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非常恼火,骂道:“没酒,你让我喝什么?”
伙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从有酒的瓶子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事情,如果能从空瓶子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伙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不花钱买酒与空瓶里喝酒进行类比,从而使老板无言以对。
有一次,宫廷厨师煮的馄饨没有煮熟。皇帝很生气,就命人把那个厨师打入了大牢。没过多久,在一次演员演节目时,两个演员扮成读书人的模样,互相询问对方的生日时辰。一个人说是“甲子生”,另一个人说是“丙子生”。这时又有一个演员马上跑到皇帝面前,控告说:“皇上,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狱。”皇帝觉得很蹊跷,就问为什么。于是,这个演员说:“饺子、饼子都是生的,不是与那个馄饨没煮熟的人同罪吗?”皇帝一听大笑起来,明白了他们的用意,就赦免了那个厨师。演员们借用皇帝“馄饨生就该下大狱”这个前提,演绎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即是“生”就该下大狱,所以“甲子生”“丙子生”也该下大狱。显然,这是非常荒诞不经、引人发笑的。
小故事中,演员的类比推理语言委婉,表达含蓄,令人忍俊不禁,又富有启发意义,引人深思。
07 遇到敏感问题,假装糊涂,迷惑对方
在社交场合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敏感性的问题,如果能采取装糊涂的表达方法,就能巧妙地摆脱对方的纠缠,使自己免于陷入被动。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敏感性的问题。提问者一般不直接就问题的本质提出质疑,而是从其他看上去平常的事物着手,旁敲侧击地进行诱导性询问。这个时候,你不妨假装不明白对方的用意,故意从特别肤浅的层次上曲解其问话,并把这种曲解强加给对方,让对方知道你有意曲解事实上是在委婉地表达抗议和回避,从而识趣地放弃追问和纠缠。事实上,曾有很多名人都擅于用这个办法来回答对方的问题。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问王蒙:“请问,20世纪50年代的你与20世纪80年代的你有何相同与不同?”对于这位记者的用意,王蒙心里十分清楚。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从容不迫地回答道:“20世纪50年代的我叫王蒙,20世纪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那时我20来岁,而现在我则有50多岁了。”
王蒙知道,外国记者是想借机让他谈一谈对中国国内形势的改变有何看法,可这些一时半会也讲不清楚,所以他就故意假装糊涂,曲解对方的本意,从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上做出回答,让对方啼笑皆非,自动退却。这样的回答,虽然算不上错,可实际上跟没回答没有任何区别。
有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了大臣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一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十分冷静,立即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道:“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生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是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的确,刘墉的回答非常巧妙。皇上发问,不回答不行;可要是真回答,心中没数,又不能乱说。这才急中生智,趣对皇上。这也叫作“所答非所问”。
世界上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不愿意公开自己的体重。于是,当有人问他现在的体重是多少时,他总是说:“比过去轻。”如果再去追问他过去有多重时,他却说:“比现在重。”他用的就是和对方绕圈子的技巧,绕来绕去,对方最后还是什么信息也没得到。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怪问题。而对付这些怪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装糊涂,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做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千万不要被这些怪问题纠缠而陷入被动。而这种灵活的变通,自然也将有助于使你走出困境,摆脱别人的纠缠。
08 面试谈缺点时,你要学会扬长避短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在求职面试中谈到自己的缺点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肯定自己,这样才能给考官们留下一个坚定、自信的良好印象。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缺点,在面试的时候,如果想刻意掩盖自己的缺点,特别是那些显而易见的缺点,恐怕会招致他人的反感。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坦然承认。但是,承认缺点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最好在谈缺点的时候模糊重点,甚至对自身优点含蓄地夸赞一番。
比如,你的简历上有明显的留级记载,建议你可以这样谈及此事:“我也觉得留级一年很不应该。当时我担任社团负责人,全身心投入社团活动,反而忽略了自己当学生的本分,等我察觉到这个错误时,已经留级了。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了我很多收获,可是每当想起自己因此而留级,就会感觉很羞愧。我一直都对此事耿耿于怀,更不愿意重蹈覆辙。”
从你的话语中,主考官可能会关心起你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经历来,他会猜测你在社交方面的能力会非同一般。这样的回答,虽然明着是在说缺点,暗中却在展现自己的能力,所以这样的坦白十分高明。
我们都不是完人,所以在面试时,学会扬长避短是非常重要的。
问:“你不认为自己做这项工作年轻了些吗?”
答:“我已经25周岁了,事实上,下个月我就26岁了。虽然我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可是我有整整两年的领导学生会的工作经验。2009年年初,我被推选为该年度的学生会主席,之后又连任了一年。您可以想象,管理二千多名学生并非易事,没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领导才能是无法胜任的。所以,我认为,年龄固然能说明一定的问题,可是个人素质和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这正是一个部门经理所不可或缺的。”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扬长避短式的回答。回答者极力宣扬个人长处,并把自己的长处同应聘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不利为有利。
从辩证的角度看,缺点与优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些“缺点”对某些工作来说恰恰是优点。有缺点的人如果能坦然承认,并懂得采用迂回之术,扬长避短,就会使消极评价转化为积极评价。
09 女性面试时,敏感难题巧解答
越来越多的女性和男性一样走上了求职竞争之路,如何应对招聘单位提出的家庭与工作之间矛盾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求职的成功与否。
现在,很多女性在工作之外,还要结婚生子、照料家庭等,所以招聘单位常担心其家庭事务会影响到工作。因此,女性在求职面试时,常会被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尖锐敏感,或刁钻古怪,总让人觉得不管怎样回答都不妥当,很难让自己和别人都满意。可是,能否回答好这些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求职能否获得成功。
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些让人感到尴尬的问题呢?就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1.如果让你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选择,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招聘单位自然非常希望你以事业为重,但也希望你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后院不起火”,才会使人无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干工作,才能发挥出你的聪明才干。显然,直接回答事业与家庭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或根本不存在矛盾,都是不合适的。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不妨换个角度,既不和题目正面冲突,又给出招聘单位想要的答案。
建议你可以这样回答:“我认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中,女性的最大目标都是要使自己活得有价值。虽然我是一个很想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能力、体现人生意义的人,但对于我来说家庭的意义也是不容小觑的。我相信,不只是我,可能每个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家庭和工作是互相影响的两方面,可是我相信,它们并不是对立的,处理得当的话是完全有可能两全其美的。事实上,有很多女性都是这样做的,而且她们也做得很不错。我认为我也可以做到。”
这样的回答,既表明了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又表达了你对于家庭的热爱。而这两点,正是一个心理健康、成熟的女性所应该具备的。
2.你喜欢出差吗
面试单位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喜不喜欢出差;工作需要时,你不喜欢出差也得出。考官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问题了解你的家人或者你的恋人对你的工作持何种态度。
很多刚工作的年轻女性,面对这一问题可能会马上回答:“我现在年轻,在家里坐不住,非常喜欢出差。一方面为公司办事,另一方面又可以领略到美妙的自然风光。”而有一位女士是这样回答的:“只要公司需要出差,我会义无反顾。这两年因忙于求学和谋职,几乎没出过远门,尽管家人不反对,男友也想陪我出去转转,可是终未成行。出差很可能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的一部分,这一点在我来应聘之前,家人早就告诉我了。”两种回答都体现了不错的口才,但是第一种回答在表达效果上要差一些,出差顺便逛逛风景本在情理之中,可是这样一表白,难免会让人对你产生将出差与游览主次颠倒的感觉;第二种回答妙在那位女士深知面试考官提问的目的,回答切中了要害。
3.面对上司的非分之想,你会怎么办
招聘女秘书,往往会问及这类话题。回答此类问题,最好委婉一些:“你们提出这个问题,我非常感激,这说明贵单位的高层领导都是光明磊落的人。不瞒诸位说,我曾在一家公司干过一段时间,就是因为老板起了非分之念,我才愤而辞职的,而在当初他们招聘时恰恰没问到这个问题。两相比较,假若我能应聘进贵单位,就没有理由不去为单位殚精竭虑。”这位女士的应答堪称精妙,妙就妙在没有直接回答“该怎么办”,因为那是建立在上司“有”非分之想的基础之上的。而是通过一个事例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没让问话者感到难堪。即使新老板确有投石问路之意,日后也不会轻举妄动了。
10 向领导传递坏消息,委婉表达很重要
没有人喜欢坏消息,无论是听话者还是说话者。但作为下属,有时我们必须得传递坏消息,这时,我们需要采取委婉的表达方式,才不会让上司“迁怒”到自己。
任何企业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坏消息。身为下属,总有一些时候需要硬着头皮把这些坏消息告诉给领导。可是,很多人由于不会说话、不会传递坏消息,最后被领导“迁怒”了。
俗话说得好:“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作为下属,当面对坏消息时该如何得体地向领导汇报,才不至于让坏消息蔓延,并殃及自身,或是如何说得更有人情味些,以减少对领导的冲击,这是很关键的。一句话或许就能改变你的职场生涯。所以,在向领导传递坏消息时一定要慎言,如果你能用一种相对委婉的表达方式将它传递出去,这对双方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1.场合、时机很关键
“经理,不好了,上次来的那个客户刚打来电话说,他们今年不想和我们继续合作了,想找一家新的供应商合作,这可怎么办啊?真要是这样,我们会损失四分之一的份额的!”如果你是那位经理,当时正在与一位重要客户谈事情,突然一位员工冲进来,气喘吁吁地告诉你这样一个消息,你会怎么想,又将如何应对呢?
也许,在你还没被这个坏消息震惊前,就先被这位员工的举止惹恼了。你不得不承认,不是你修养不够,实在是这位员工行事太没眼色、太不会说话办事了。可见,在向领导传递坏消息时,掌握好时机和场合是很重要的。
因此,当收到坏消息时,首先要对事情的紧急和严重程度做一个初步判断。若不是很紧急的话,最好找一个合适的场合和时机向领导汇报,比如选择领导单独一人的时候,尽量避开其他人,特别是不要在有客户来访的时候向领导汇报。
当然,如果领导心情不好的话,也要注意不要去火上浇油。因为这个时候人很容易被激怒,如果因为你带来的消息而让领导做出不理智的决策,甚至让公司因此蒙受损失,那就太不值当了。但是,若事情很紧急,就必须第一时间汇报,以便老板能够尽快做出决策,避免因拖延而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2.弱化负面消息带来的刺激
在传达坏消息时,应尽可能利用语言的技巧来弱化负面消息带来的刺激。比如,上面那个消息,如果这样说也许会好些:“经理,上次来的那个客户那边刚刚出了点状况,客户打电话过来说……”这里的措辞用的是“状况”,而不是“问题、麻烦”这类刺激性言辞。这样就弱化了负面消息的刺激,给了上司一个缓冲的时间。
此外,在汇报的时候,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自己的情绪而给领导的情绪带来冲击,这对领导的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如能保持镇定的语调,泰山压顶而气色不变,领导肯定会更高看你一眼。
3.解决方案不可少
有人说:好的上司最痛恨两种人,一种是整天只会讨好,但说不到上司心里去的马屁精,另一种就是只会将问题丢给上司的下属。所以,如果你总想着把问题扔给上司,那你的日子估计不会太好过。
相反,如果在向领导汇报之前,能以自己的能力,考虑好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你对公司的了解及对目前情况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然后在向领导汇报坏消息的同时,拿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如果该建议可行,或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那领导一定会对你更加信任、更加器重,并对你刮目相看。
4.真诚沟通最重要
人无完人,领导虽然身处高位,但在坏消息面前指望他保持冷静,想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时候,你的真诚往往是让领导做出正确决定的一件法宝。在阐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基于事实,不要添油加醋,也不要兜圈子,说了半天还没让领导搞清怎么回事。当然,这并不等于你要直截了当地拿坏消息去刺激他,最佳的沟通方法应该是清晰、委婉地表述。
你要做到把领导当成你的朋友、家人一样,真心地为他着想。设想领导听到此消息后,会有什么表情、心态和状态。在汇报时,就一定要把设想的那种感觉表达出来。当领导看到你的反应时,为了不失风度,他反而会表现出大气、静气的样子。
另外,在表达中应该多用一些诸如“我们”一类的字眼,这样表明你和领导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领导在心理上感到慰藉。
5.巧妙地表达崇拜感
当把坏消息汇报给领导时,你也可以向其表达崇拜感,让他觉得坏消息也不过如此。比如你可以对领导这样说:“领导,您知道我最崇拜您什么吗?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您总是能临危不惧、宠辱不惊,总是有办法解决,真不知道有没有问题可以难得住您?”如此巧妙的沟通和激励,一定会让领导充满自信和斗志。
总之,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不可能总是给领导带去好消息。如何把坏消息告诉领导,也是职场人士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只要掌握好以上方法,就一定能得到领导进一步的信任。
11 向下属传达坏消息,尽量不用伤感情的字眼
向下属传达坏消息,相信没有人爱听。身为上司,不得不说的时候,就要注意掌握一些传达技巧,那样下属才更容易接受。
领导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一个有效的沟通者。而沟通上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沟通负面讯息。比如,告诉下属被降职或解雇了;下属辛辛苦苦拟好的计划书,被你否决了;下属向你提出的建议,被你因为疏忽大意或工作繁忙而忘记审阅了,这些坏消息如何表达才更合适呢?
当向下属传达坏消息时,下属的心里一定会非常不痛快。这时,如果用语不当,甚至恶语伤人,那就等于是给下属火上浇油。因此,在发布坏消息时,一定要委婉一些,尽量不用伤感情的字眼,以减轻对下属的打击。那么,针对各种坏消息又该如何对下属去说呢?
1.变更计划
当已经通过的计划需要更改时,该如何向下属传达呢?这时,千万不要这样对下属说:“不关我的事,都是经理一人说了算,我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样做,虽然把责任推给了上级,自己暂时没有问题了,可是部下会对经理产生怨气。并且,一旦下属知道是你在推卸责任,肯定会对你产生极大的反感,而你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威信也就扫地了。
另外,你也不能为了防止下属反对而采用高压的手段,那样只会引起下级的不满。正确的方法是应该情理兼顾,让下属真正地心服口服,这样他们才不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2.提案尚未审阅
如果接受了下属的提案,并答应会“看一看”,可是由于工作太忙,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看。当被下属问起时,你应该先表示歉意,然后说明回复的时间。比如,你可以这样说:“真是抱歉,这个星期太忙了,所以还没时间看呢。不过,一星期内肯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果提案需要递交给上级领导,而上级领导的态度又不明确,以至于没有确定的结论时,最好能说明立场,表示自己已经递交给上级领导了,却迟迟不见回音。相信下属一定会谅解的。如果万不得已,必须催促上级领导时,而所得到的答复却是否定的,这时就更要详细说明原委,千万不要敷衍。
3.开除或降级
经理们最不希望说的坏消息,就是告诉员工从明天起他就不用上班了。实际上,不管对下属还是对上级,解除雇用关系都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不安。很多管理人员都想延缓这种冲突和矛盾,希望有奇迹出现,或者情况有所改变,甚至希望员工能主动提出辞职。
对于经理们来说,不得不解雇某个人确实是加在肩膀上的重担,可有时候又必须这样做,因为公司必须考虑到它的费用以及每个员工对公司的价值。
当员工碰到这种情况时,心情一定不会太好。所以此时,作为上级,千万不要嘲讽或痛骂对方,如果能温和地安慰对方,诚恳地给出建议,甚至主动提供相关的后续福利,比如像遣散费、其他工作机会等,就可以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
有时候,公司需要人事调动,下级被降职或者被调到别的分店,或是被调去干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总之,不再受到上级的重视。这时,下属的心里肯定会非常不高兴,而作为上级则有责任通知他,而且还要耐心地安抚,千万不要使用伤感情的字眼,要尽量让他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前往新的岗位。
总之,有些话虽然难说,但仍然要说,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诚恳、温和、婉转的原则,以减少员工的不满情绪。与人为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