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更加谦和待人的18个小习惯
04-13Ctrl+D 收藏本站
1.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就是真诚,对待每一个人都一样,以真诚为基本准则。生活是一面镜子,你付出什么,才能获得什么。真诚对待每一个人,相应地,每一个人都会真诚地对待你。
现今社会,很多人皆为功名利禄奔波劳累。在追逐利益的时候,有些人喜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这都非君子所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必定拥有宽广的胸怀、热情的人生态度和真诚对待每一个人的人生原则。真诚是魅力的亮光,真诚是良心的表现,这是为自己赢得真诚、赢得尊重的必要条件。曾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如果这个世界缺乏真诚,我们的脸上仿佛就蒙了一个面罩,无法看清楚每一个人的真面目。”是的,我们应该主动卸下面罩,以“真面目”示人。
缺乏真诚的人是非常可怕的。缺乏真诚会让知心朋友远离自己,缺乏真诚会使自己失去信誉。我以前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都缺乏真诚,不断地相互猜忌,最终导致感情分裂。人生就像一个棋局,走错一步就可能会输掉整个棋局。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缺乏真诚只是一个小毛病、一个坏习惯。
我以前看过一本囚犯访问录,全是囚犯犯罪心理的真实记录,其中就专门提到很多罪犯往往是因为自己缺乏真诚,最终走向犯罪。其中有一个罪犯,犯罪之前曾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老板,他与朋友合伙的生意非常兴隆。有一次,他利用职务之便独自吞了一笔数额非常大的资金。当他的朋友发现以后,曾坦诚地希望他能够主动将资金退还,不追究任何责任,一切就当作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不但没有按照这个方案解决问题,反而暗中陷害他的朋友,结果锒铛入狱。
专家在分析这个案例的时候说:“最初他欺骗朋友,独吞公司资产,是缺乏真诚待人的表现。朋友坦诚相待,希望他反省,而且不追究责任,朋友对他这么真诚,然而他却以相反的态度处理这件事情。最后,他由缺乏真诚演化成暗中陷害朋友,这已经是不正常的心态了。但是,其根源却是因为缺乏真诚而引起的。”
如果每个人多一点真诚,这个世界就会少一点误会;如果每个人多一点真诚,这个世界就会少一点摩擦;如果每个人多一点真诚,这个世界就会多一点和谐;如果每个人多一点真诚,这个世界就会多一点关怀与爱心。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真诚是为人之本。
2.尽量满足别人的要求
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你来我往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当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时,应该尽量地满足别人的需求。我时常想一些过去的事情,其中包括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向朋友伸手求援之前的心理活动。现在想起来,往事还历历在目。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急着用钱,没办法,想向朋友借钱。但我犹豫不决,经过了一番复杂的内心冲突:我害怕朋友嘲笑我,害怕给朋友添麻烦,害怕朋友不能帮我的忙而造成失落。幸好,最终我鼓起勇气向朋友开口的时候,正巧朋友手头比较宽裕,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至今,我都不能想像,假如当时朋友也恰巧缺钱,不知道自己的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所以,我常常推心置腹地为别人考虑,当有人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都竭尽全力去相助。
还有一次,我出差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大城市,当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我却不知道怎样到达目的地。我试着询问几个路人,但他们都无法听懂我的语言而爱莫能助。天色越来越晚了,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地东张西望时,突然看见一位白发老人,我依然不气馁地尝试着问他,希望能够从他那里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一次竟然收到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这位老人在年轻时曾到过我住的城市,依稀还记得当地的语言表达习惯,他不但为我指明了到达目的地的路线,而且还详细地解释下车以后的路线。我如释重负,为这难得的机会而感到欣慰。
通过这些切身体会,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积极、认真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即使是询问时也需要极大的勇气。
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另外,也有“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之说。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对于此,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亲身体会。曾经有一位商人,他的生意一度做得非常好。虽然如此,他不像有些富商那样傲慢。有一次,与他有生意往来的几个朋友来求他帮忙,请求在生意上做出一定让步。虽然生意人都以赚钱为本,但是他却不这样想。他认为:赚钱固然重要,但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东西。不能仅仅因为钱而丢弃朋友、友谊,甚至亲情。于是,他大方地做出让步,拯救了对方濒临倒闭的公司。后来,他自己的生意因为一次失误而陷入绝境。在他最绝望的时候,曾经受过他的恩惠的朋友们都鼎立相助,使他最终走出了绝境。这使他不得不感慨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我爱心的回报。首先我要非常感谢帮助我的朋友,同时也肯定自己一贯的人生原则。我喜欢帮助他人的做法是毋庸置疑的。”
我衷心地希望大家发扬乐于助人的优良作风,这不但是你富有涵养和魅力的表现,同时也在为自己的人生与事业做好准备。
满足他人的要求,同时也是满足自己的要求。拥有这样的人生理念和具体行为,就像如虎添翼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多为对方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表现的是人的本性,但并非是精妙的为人处事原则;真正成功的为人处事原则,是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只顾自己,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恶劣得无法进行下去。“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我们都能为对方着想,关系就会变得十分融洽。
多为对方着想,就要求我们拥有宽阔的胸怀,并大公无私地考虑各种问题。比如,一个商人在生意上不应该老是考虑自己能够从中赚取多少,而应该设身处地,考虑对方是否有利可图,这样才有利于生意的正常操作。我见过一些商人,在生意上只顾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使对方没有一点利益可获。其实,这样的生意往往不能成功交易。因为,利益是每一个商人的根本,对方不可能做没有利益的交易。
为对方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为对方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为对方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真诚与友谊。一个常常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人,几乎是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局限于利益方面。这种人是孤独的,没有真正的朋友和纯洁的友谊。
为对方着想,可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对方着想,可以培养令人景仰的个人魅力;为对方着想,可以为人生赢得良机。
巴西曾经有一位总统深得民心,当民众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之所以极力认同这样一位总统,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时刻为老百姓着想的政府官员。我们老百姓日夜盼望的,也正是这样的一位国家领袖。”而这位国家领袖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他这样说:“他们说的一点没错,我的确是一个喜欢为别人着想的人。小时候,我时常为兄弟姐妹着想,什么事情都让着他们;同时也为父母着想,尽可能地不给他们添麻烦,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自食其力,利用假期赚学费;长大以后,我在政府部门工作,我常常为老百姓着想,通过减低税收等方式减轻他们的负担。他们说选我当总统是因为我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我非常高兴。”
我敬佩巴西的那位总统,因为他时刻为他人着想,受到巴西人民的爱戴,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人生。这充分说明了为他人着想就是给自己提供走向成功的良机。所以,人不应该是自私的,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才能铸造自己的品格,才能修炼自己的人生。
4.清者自清,坦然面对别人的攻击
有一句人生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如果我们能够领会这句话的精髓,就能够在生活中坦然面对别人的无理攻击与诽谤。
我们几乎都有过遭受攻击的体会,只是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比如:“你也不照照镜子,那副长相还想去做公关。”“拿把尺量一下吧,离模特儿身材还差了好几寸!”又比如人们对你的能力的诽谤,特别是那些事业有成的女性是最大的受害者。“怎么升得那么快?大概又是靠哪位上司提拔的吧,早就听说他们有不正常关系。”
面对此种令人生气的人身攻击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生气不是办法,争辩也只能是越抹越黑,我觉得坦然面对倒是一种可取的方法。“清者自清”,“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们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旁若无人地按照自己的原则去处事就可以了。自己有能力做公关,总不会因为别人的攻击而放弃吧?自己有本钱当模特儿,总不会因为别人的轻蔑而放弃吧?自己的成绩明明是因为能力出色而获得的,总不会因为别人的胡乱猜测而自动离职吧?
在面对别人的有意攻击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与镇静,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年轻人,本来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是太好强、太固执。有一天,邻居说他没有志气,没有能力,只能靠父母养活。这明显是别人的攻击,他本来可以置之不理。但他却极不冷静地动手打了邻居,结果因故意伤人罪进了监狱。
另外,有的人攻击你,是因为羡慕你的成就。完全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最好不予理会,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奋斗,让他永远也无法拥有你的成就。
当然,面对故意攻击也可以适当地反击,当然应该讲究反击的艺术性。比如,我认为用幽默的方式为最佳。这样既可以达到反击效果,同时还表现得自己非常有涵养。
有这样一则趣事:曾长期担任伦敦威斯敏斯特中学校长的理查德·巴斯比(1606~1695年),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可惜的是他个子太矮小。有一次,他走进一家咖啡馆。人很多,也很挤。正当他往里面挤时,忽然后面有人叫道:“喂,‘巨人’,可以把我带到座位上去吗?”原来说这话的是身材高大的男爵,此人以肤浅、放荡出名。“呵,‘侏儒’,当然可以。”巴斯比应声答道。那位男爵忙上前解释说:“请原谅,我不是在取笑你的身材,我是指你的才智。”“我也不是指你的身材。”巴斯比回答说。
还有一则幽默: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评论家,那位傲慢无礼的评论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让路给傻瓜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让评论家过去。
总之,别人的攻击实际上就是一个圈套,我们在面对的时候,千万不能轻易就中了这个圈套;相反,坦然面对,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活出真我的风采。
5.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比他更聪明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聪明与优越;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更聪明与优越。”罗西法古毕竟是大哲学家,用简单的一句话精确地道破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也掌握住了人们在面对别人的优势与能力时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当自己表现得比朋友更聪明和优越时,朋友就会感到自卑和压抑;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收敛与谦虚一点,让朋友感觉到自己比较重要时,他就会对你和颜悦色,也不会对你羡慕和嫉妒了。
亨莉小姐现在是纽约人事局最有人缘的介绍顾问,但是,她也曾经是一位令同事们羡慕、嫉妒,甚至讨厌的人。原因是,她刚到公司的时候,最喜欢吹嘘自己以前在工作方面的成绩,以及自己的每一个成功的地方。同事们对她的自我吹嘘非常讨厌,尽管她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为此,亨莉小姐很是烦恼了一段时间。
最后,亨莉小姐甚至无法在公司里继续工作了。所以,她不得不向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请教。拿破仑·希尔在听了她的讲述之后,认真地说:“惟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隐藏自己的聪明,以及所有优越的地方。”拿破仑·希尔继而说道:“他们之所以不喜欢你,仅仅是因为你比他们更聪明,或者说你常常将自己的聪明向他们展示。在他们的眼中,你的行为就是故意炫耀,他们的心里难以接受。”亨莉小姐顿时恍然大悟。她回去后就严格按照拿破仑·希尔的话要求自己,在公司几乎不谈自己的聪明,以及那些曾经的成功;相反,她非常认真地倾听公司其他人口若悬河的谈论。很快,公司同事们就改变了对她的态度,慢慢地,她成了公司最有人缘的人。
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比他更聪明,除了得到朋友以外,还有诸多好处,比如减少竞争对手,避免与人不必要的争斗。我曾经见过一位年轻人,非常有能力,但就是喜欢“卖弄”,时常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有一次,公司准备培养一批管理人员。其实,原定的人选中也没有这个年轻人,但是公司里的一个主管候选人却误认为这个年轻人就是竞争对手,于是想尽办法让他无法在公司继续工作下去。后来,在对方的“陷害”下,他不得不辞职。仅仅是因为他喜欢表现自己的聪明,导致丢失了工作。
所谓“树大招风”,或者“人怕出名猪怕肥”,都是说如果你过分地显露,就会招致别人的误会、嫉妒,甚至陷害。所以,我认为常常将自己的聪明与能力表现出来,是一种不太明智的做法,这将会带给自己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使人生一帆风顺地步向成功,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比他更聪明。
6.建造丰富而良好的“关系网”
一提到“关系网”,很多人都认为含有贬义,更有甚者干脆嗤之以鼻,认为利用关系网是缺乏道德的表现。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极度片面的。“关系网”本身是没有错的,如果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这只是人自身的问题。在近代西方成功学中,已经诞生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友谊网”。而在中国古代,也存在这种利用关系推荐人才的方式,在唐朝时期还非常盛行。如王维、白居易等大诗人都是得到当时的名人的推荐而“浮出水面”的。
只要我们没有利用关系网徇私舞弊,完全可以合理地推荐贤才,或者寻觅自己合适的位置。比如,古代的王维、白居易等诗人本身就才华横溢,利用关系推荐只是让世人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已,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企图。
所谓关系网,说明它具有网状结构的特点,纵横交错的关系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这也是单凭个人永远也无法达到的效果。假如你是一个善于交友的人,你的成功机会将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而且,我们不能认为通过推荐就是“走后门”,只要我们自己是“真金”还怕“火炼”吗?
比如,某公司新来了一个主管,他需要一个秘书。很多人跃跃欲试,面试者也是络绎不绝,最终张先生被选中了。原因是,公司选拔秘书的杜先生和张先生毕业于同一个学校,并且是同一届的。杜先生对自己的同学非常了解,论能力绝对是出类拔萃。所以,他就大胆地将张先生直接推荐给主管。主管通过交谈,觉得非常满意,公司再经过严格、复杂的考察,也认为张先生非常适合这个职位。张先生欣喜若狂,当时他正在为前程而茫然,想不到凭借关系牵线搭桥,能够顺利找到这么好的工作。而他本人的心愿,也是当主管的秘书。
我们分析一下,如果张先生不是因为杜先生的推荐,他要成功地找到这份工作绝对不是像这样容易,因为当时前来面试的人多得吓人。而杜先生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推荐张先生也没什么不妥当,因为张先生的能力得到了主管本人,以及公司管理层的认可。
关系网的作用,是让有能力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成功,追求人生。特别是在这个更加开放的时代,关系网的作用愈加重要。在茫茫的人海中,如果你建造了良好的关系网,拥有众多的朋友,你的心里会觉得前方的道路更加踏实、平坦。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上,如果有一个知心朋友给你推荐一下,你的才华就多了一个闪光的机会。
所以,很多成功学者都极力主张建造丰富的关系网,这是改变人生的一种非常切实可行的行为。
7.赞美别人,是获取好感的最佳途径
每个人都是有一点点虚荣心的。其实,虚荣心不是卑鄙的行为,而是大多数人的共性。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如何赞美别人。这是获得别人好感的最佳途径之一。学会赞美别人不但会赢得很多朋友,同时也会为人生赢得许多发展的机会。
赞美对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是相当重要的。怎样去赞美人呢?戴尔·卡耐基曾经这样说:“一个人身上的优点与才能,必须去寻找,你才能认识到。一旦你发现别人身上具备的优点和才能时,你就会对他们另眼相看。从而,对方的工作就会更加出色与卖力。”戴尔·卡耐基的话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成功者必须拥有一个“赞美者”,或者称作“发现者”,这就好比“千里马”必须依赖“伯乐”一样。
曾有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年轻人。因为刚开始工作,对工作技术不够娴熟,人生历炼也很浅薄,在工作上一遇到难题就心灰意冷。有一天,他又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而烦恼。恰巧,他的老板走了过来,于是他开始慌张,手忙脚乱,额头也冒出了冷汗。但出乎意料之外的,他的老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微笑着说:“这个问题本来就不简单,在所有人当中,我只认为你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潜能,所以才安排给你。不要紧张,出现困难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你要镇静下来仔细找寻解决方法,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年轻人在老板的鼓励下,经过努力终于将问题成功解决了。
后来,他的老板也不得不佩服“赞美”这种激发人的潜能的方式。而这个年轻人从此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他对自身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努力开拓人生和事业,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他为了感谢老板的鼓励,终身免费为老板做技术顾问。同时,他们也成了忘年之交。
这位老板的行为让人钦佩,他的赞美不但让一个年轻人的潜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人生知己和助手。
赞美固然是好事,但赞美也要讲究方法和艺术,不能无中生有、矫揉造作,更不能阿谀奉承。这些不良的行为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台湾企业家们在一次聚会上专门谈到“拍马屁”,他们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感到厌恶,并认为赞美应该切合实际。而且,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因为“拍马屁”而遭到非议,甚至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的事例。
恰如其分的赞美是一种艺术,将为人生增添绚丽的光彩。
8.让别人认可你的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能不能得到表现,一个人的价值能不能得到认可,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自己能不能被别人承认,能不能被社会认可。让别人认可你的能力和价值,这将有利于改变你的人生。但要被别人承认,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自身的价值,而并非是通过其他手段去迎合别人,去讨好别人。
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路上屡次遭受到失败与挫折,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说他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他为此而恼怒,甚至灰心失望。他去问他的老师,老师说:“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关键是你的能力能不能被别人认可。有很多人,一辈子被埋没,就是因为他的能力没有机会展现出来。”这位大学生听了老师的教诲之后,满怀信心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在一次人才交流会上,他面对公司主管时这样说:“因为我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所以我不要求你们为我提供任何薪酬,等我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自身能力得到你们的认可之后,你们再为我计算酬劳。”当时,公司主管被他的诚意打动,同意了试用他。工作后,他比其他任何人都刻苦努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绩。同事们啧啧称赞,公司主管也对他刮目相看。主管对这位能力出色的大学生非常满意,不但将前几个月的薪酬全部补发,而且还专门开了一个表扬会。这个年轻人从此一帆风顺,全心全意投入事业,获得了丰硕的成绩。并且,担任公司主管职务,全方位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在同一工作领域和职务上,有无数个人在等待,个人光彩被淹没是“家常便饭”,要想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承认。曾经有一位足球教练,其足球理念与领导能力都非常不错,但就是没有球队愿意请他执教,原因是他的执教能力没有得到承认。执教能力之所以没有得到承认,是因为他一直没有当主教练的机会。但他并不气馁,在助理教练的职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后来,与他合作过多年的一位主教练主动向一个俱乐部推荐他。那位主教练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合作,我觉得他确实是一位非常有水准的教练,而且非常勤奋。”这位主教练还很坦白地说:“我的很多足球理念都是来自于他。”这个俱乐部毫不考虑地接受了他,他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能力,将球队的成绩带到了历史高峰期。从此,他名满足球界,成了一位非常优秀的主教练,并受到海内外许多大俱乐部的邀请。
只要你的能力能够被别人承认,你的人生就会迎来光辉的一页。
9.学会应用微笑的魅力
外在形象与气质是我们的名片,而面部表情能够很好地将我们介绍给别人。一位社会礼仪学的学者这样对我说:“亲切而温和的表情,比一套高贵、华丽的衣服更加能够显示出个人魅力。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微笑,横眉竖眼只能让人对你敬而远之。”
微笑是宽容,微笑是接纳,微笑是心灵的沟通。在熙熙攘攘的社会里,繁忙的人们虽然近在咫尺,心灵之间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而面带微笑却是缩短距离的灵丹妙药。
曾经有一位年轻有为的日本企业家,是无数渴望成功之人的偶像。在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优点:明确的人生目标、坚强的斗志、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超越自己的毅力,以及诚恳的做人态度。凡是见过他的人,都对他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口皆碑,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从来不会微笑,冷若冰霜始终无法让人接近他。我曾经访问过他的员工,他们对这位企业家的风范大加赞赏,也深深被其个人能力折服。但是,他们在工作上却不喜欢支持他。其中一位女员工还心有余悸地说:“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找他,他是一个敬业的企业家,对我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近乎完美的解答,但是他严峻的神色让我从此以后不敢再去问任何问题。”我问:“你们见他微笑过吗?”他们的回答是:“工作中几乎没有,偶尔会在生活中看到他的微笑,但也不是灿烂的笑容。”
微笑是文明的表现,也是涵养的表现,是人与人交流的润滑剂;微笑意味着胸怀宽广,微笑意味着慈祥与关爱;微笑显示出一种力量,它吸引别人的注意,同时也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魅力。就好比上面提到的那位日本成功企业家一样,他仪表堂堂、事业有成、雄心勃勃、富有朝气,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始终不尽人意。他到底缺乏什么呢?要怎样做才能弥补呢?很简单,时常保持微笑就能够锦上添花。
一位成功的社交家说:“无论你有多高超的交际艺术,如果缺乏了微笑就像一朵即将枯萎的玫瑰花,黯然失色。”英国有一位教授在对交际比较成功的人士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微笑,而且是将微笑纳入日常学习专案,通过学习提高微笑的魅力。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报以微笑,它也会对你还以微笑。我们笑得更动人,生活就会更美好。
10.时常来点幽默
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不和协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不和协的因素,那么,就会出现令人不快的局面。不过,如果我们能够适当使用幽默,是可以成功化解这种尴尬局面的。我听一位朋友的太太说,有一天百货公司在拍卖,因为抢购货品的人很多,百货公司也很难照顾周全。有一位女士抱怨百货公司的服务员缺乏礼貌,说:“要想在你们这里找礼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服务员被突如其来的话语惊醒了,沉默许久后才说:“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准备‘礼貌’,可不可以看看你带的样品,我好照着去做?”这位女士听后不觉嫣然一笑。这样,本来可能出现的冲突就此消失了。
在生活中出现了冲突与困境时,除了合理使用幽默以外,几乎再找不到更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对于此,我曾经有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我们十几个老同学聚会,气氛非常热闹,酒桌上说了很多意气风发的话。正在兴致高昂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两个久未相见的老朋友竟然吵了起来,而且气氛越来越凝重。大家都是朋友,好不容易相聚一次,都希望高高兴兴的,所以极力想平息事端,但谁也不知道怎样开口。我问:“刚才上的一道菜是什么?”我见大家茫然,便补充说道:“是鸡,而且还是一只公鸡。”那两个发生争吵的朋友也停下来问:“哇,厉害啊,一只被煮熟的鸡你也能够辨别出性别。”我故作神秘地说:“当然,否则你们怎么会吵起来呢?只有公鸡才会那么大的火气。”他们两个相视一笑,大家也跟着大笑起来。我见状立即举起杯子说:“老朋友好久才见一面,干了这杯,祝我们的友谊更上一层楼。”争执在酒杯的碰撞声中得到圆满解决。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用幽默去解决的方式同样很多。我们应该充分地发挥幽默的力量,为自己排忧解难,给人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现幽默无穷的魅力,我将用下面这个例子来结束本节内容。
班奇利是著名的幽默作家,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自己花了十五年时间才发现自己不具有写作的才能。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有一位同样具有幽默才能的读者来信说:“伟大的班奇利先生,你现在要改行还来得及。”班奇利并没有因为读者这封具有挑战戏弄的来信而生气,而是以幽默的方式给读者回了一封信:“亲爱的,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太出名了,我改行到任何行业里他们都知道我就是著名的幽默作家班奇利。”后来,班奇利的这封回信被刊登在报纸上,给人们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笑声。面对读者这样的来信,班奇利用令人愉悦、迂回的方式给读者回信,既维护了读者的自尊心,同时还保护了自己的声誉,处理得真可谓两全其美。
11.忠实可靠的朋友是人生的财富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可以看出,朋友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是一张复杂的网,其中的连接点就是朋友。《圣经》说:“忠实的朋友是人生的良药。”的确如此,朋友对一个人的事业、生活各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是这个道理。记得有一位社会名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缺少了朋友,就好比饭菜里缺少了调味料。”
人生因为朋友而绚丽,个人单薄的力量因为朋友而强大,孤独的人生因为朋友而多姿多彩,枯燥的生活因为朋友而乐趣无穷。亚里斯多德曾经说:“只有野兽才是喜欢孤独的。”人是不可能拒绝朋友而独自闭门生活。
有一位阿拉伯商人,非常热情,喜欢交天下朋友。因为他认为朋友在人生中有重要意义。起初,人们对他的观点并不以为然,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利益高于一切。有一年,国家发生自然灾害,生意一落千丈,同行业中很多人都无法正常开展生意,惟独这个商人却依然能够正常经营。后来,人们纷纷前来讨教经验,他的回答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他的回答是:“我之所以能够经受自然灾害的侵袭而维持正常的经营轨道,主要因为朋友的帮助。”他详细地解释道:“我最喜欢的就是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给予我很多关怀。这次我能够度过经济危机,全靠朋友们的资助,否则生意上也一样会遇到困难。他们帮我筹集生意需求的资金,利用他们的人际关系帮我打通各方关系。我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是的!朋友是人生的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的无形资产,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各种艰难的困境,战胜挫折,迎来人生的曙光。友情是一曲抒情的音乐,当你失意的时候,它能够消解你心中的不快,让一切烦恼烟消云散。
曾经有一位父亲,在儿子刚离开学校参加工作时,他的谆谆教诲是广交忠实可靠的朋友。这位父亲对儿子说:“父母不能照顾你一生,而朋友却永远与你相伴。当你有困难时,朋友可以帮你渡过;当你有烦恼时,朋友可以帮你消除。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当你快乐时,也要与朋友一起分享。”这位儿子谨遵父亲的教诲,并以此作为人生的原则。后来,他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并拥有了很多朋友。他也不否认,朋友在他的事业,以及整个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朋友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12.请记住别人的名字
虽然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离开了这个代号是不行的。比如,当我们与某人有了第一次谋面以后,如果你不能记住别人的名字,下一次见面就无法与别人展开交流,找不到交流的契机。
记住别人的名字,表示你对别人非常尊重;记住别人的名字,也表示你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并且能够表现个人魅力。比如,你和某人第一次见面谈得非常投机。但是你却没有记住对方的名字。等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无法称呼,只能称呼“喂”或者“嘿”。这样的称呼将会使你们上一次建立的友谊崩溃,对方会觉得你连名字都不能记住,他在你心中的位置也不是很重要。
法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有一次他与一位已经有过一次成功合作的出版商见面。见面后,这位著名的作家非常诚恳地与出版商讨论书籍出版的事情,事情差不多都讨论妥当了。最后这位大腹便便的出版商再次要求作家给他一张名片,因为他忘记了作家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这位作家顿时脸色大变,立即取消了与这位出版商的合作。作家认为:“我们既然有过一次成功的合作,通过那次合作,你至少应该记住我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而你却连这一点都不能做到,只能说明你只看重利益,而不懂得尊重人。而我则相反,在考虑利益的同时,我还有人格和尊严上的考虑。我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一位不尊重我的人出版。”
这位出版商就因为这件非常小的失误,错过了一次与著名作家合作的机会。
我们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并不是为了去讨好别人;而别人要求你记住他的名字,也不是出于虚荣心。这是一个人对尊严和人格得到保证的最根本的要求。记住别人的名字,这也是一个人应该讲究的最基础的礼貌常识。也是一个人有知识、有涵养的基本表现。
名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而称呼也是实际生活、工作,以及各种社交场合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内容之一,同时这还是正式交往得以进行和展开的必要内容。记住别人的名字,也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迎得未来。这是赢得口碑,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
13.要赢得别人的好感与支持
越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越是应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一个孤立的人,在激烈的竞争中是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的,“一只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这充分说明了个人力量的单薄,众人力量的强大。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赢得更多人的好感与支持。
好感与支持,在人生中是相辅相成的。获得了别人的好感,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支持;同样,你获得了支持,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好感。这样彼此交错,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友谊,对人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要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应该从丰富自我开始。如个人良好的形象、丰富的知识、诚恳待人的态度、宽广的胸怀、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懂得尊重别人,以及赢得别人尊重的个人魅力。
良好的个人形象是赢得好感的首要条件,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骄傲、倔强而不狂妄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念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胸怀宽广、待人真诚会赢得朋友的信任。除此以外,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别人的尊重都是赢得好感的重要条件。
赢得好感是赢得支持的基础,在激烈的竞争中要赢得多方面的支持,就应该尽可能地赢得别人的好感。
亚洲首富李嘉诚先生在谈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成绩,可以说离不开朋友的支持。没有朋友的支持,我的经营理念得不到理解和贯彻,在我陷入低谷的时候,也是全靠朋友们的关怀与支持。否则,就没有我今天的事业与成绩。”李嘉诚先生还说,要赢得别人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赢得别人的好感,这是获得支持的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是我们最值得借鉴的良方。更何况,21世纪是一个更开放、更讲究合作的时代,只有通过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懂得如何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的人,将会一事无成。
14.学会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每个人都离不开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怎样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这是一种交际艺术。有人认为只要不是陌生人,都可以保持一种比较熟稔的关系;而有些人则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是疏远一点比较妥当。无论是亲密还是疏远,都不是最佳的交往方法。比较中庸的方法是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过分亲密,更不能过分疏远。“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时就需要一个度的把握。
太过亲密的人际关系,很容易使人感觉你这人很随便,与谁都是这样。或者,认为你这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凡事都要与人商量,让别人替你参考。更有甚者,认为你是“应声虫”,喜欢跟着别人的后面打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太过疏远的人际关系,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你太傲慢,不容易与人相处,喜欢离群索居。如果碰见不理解的人,可能误会你瞧不起人,不喜欢与他们相处,甚至是讨厌他们。这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一个绝对的禁忌。
可以看出,上面两者都不妥当。我曾就此问题特地请教过社交礼仪专家,以及一些学者、教授,他们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不能亲密也不能疏远,掌握一个适当的度。至于怎样衡量所谓的度,他们都表示无法量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不同性别、性格、地位,以及与自己的关系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博士,针对亲密与疏远的程度做了一项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女性之间,喜欢保持相对亲密的关系;男性之间,关系一般都比较疏远;异性之间,如双方都有爱慕之意,关系则相对亲密,否则一般都比较疏远;性格孤僻的人,喜欢与人保持比较疏远的关系,相反,性格外向的人则喜欢与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地位较高的人,喜欢与人保持疏远的关系,地位较低的人则喜欢与人保持较亲密的关系。
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曾经与商界一位著名人士探讨过。他向我介绍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方法。他这样对我说道:“对于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已经不存在亲密与疏远,无论哪种情况双方都能理解和原谅;对于女性,如果没有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上没有私人会晤,因为私人会晤容易使关系暧昧不清;我个人性格开朗,所以与性格外向的人很谈得来,与他们的关系甚为亲密。”另外,这位成功人士还向我介绍了他对人际关系的具体处理方法:“如果对方喜欢与你保持亲密关系,可以频繁通过电话交往,也可以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如果对方不喜欢与你保持亲密关系,就应该减少面对面交流机会,但少不了适当的电话等其他通讯交流,否则容易使关系中断。”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人生观念与原则也不尽相同,在不同领域里接触的人也是形形色色,怎样去维系与处理人际关系?到底是亲密还是疏远?这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做出决定。无论怎样,我都将告诉你们,能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人生是否一帆风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扬起理想的风帆,让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成功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15.请别人帮忙时要适当适量
世间之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即使你是一个技能出色、高专业水准、综合能力超强的人,但也并非就能够良好地掌握生活、工作中每一个领域里的知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向别人请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我主张,遇到困难时要多请朋友帮忙。但是,万事都得讲究度量,适可而止,超出某个界限,就会适得其反。
请求别人帮忙特别讲究艺术,其中主要是时机适当、提出的要求也要得当,如果你提出过分而对方达不到的要求,令双方都觉得不太好。
请教别人的时机比较重要,有很多时候,别人是有能力、也愿意为你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往往因为你提出要求的时机不当而导致别人不愿意帮你。其中,应该充分注意场合、对方的心情等因素。比如,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起他吃闭门羹的事情。当时,他需要找一位官员朋友帮忙,他们平时关系非常好,而且事情本身对官员朋友来说是件小事情。但,他却被对方拒绝了。究其原因,那时官员朋友正跟公司某同事的关系紧张,弄得他心情异常糟糕。所以,他拒绝了好朋友在他失意的时候提出的请求。我问这位朋友:“为何不改天再去拜访?”他非常后悔地回答:“我以为大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事情不大,只需要他吩咐下属去处理就可以了,至少他不会当即拒绝。想不到他当场拒绝,可能是他当时的心情的确糟糕透顶了。”我说:“一个人自己的心情难以平静,哪还有心情去处理别人的事务。”
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找别人帮忙的时候,要充分把握时机。
另外,度量也非常重要。绝不能因“芝麻大”的小事也去麻烦别人帮忙,即使与对方非常熟悉,或者关系特别好。凡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事情,一定是自己想尽办法也无法突破的事情。如果小事也去找别人帮忙,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能力不行,明摆着就是把事情推给别人。再者,不能找同一个人帮你解决所有的麻烦,否则会让人觉得你非常讨厌。
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对他的助手大发脾气,原因就是他的助手凡事都要喋喋不休地来问他。有一次,他的助手问他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问题,爱因斯坦显得极不耐烦,对助手说:“我又不是你的小学老师,不懂的常识就去查找资料,直到弄懂为止。”事后,有人针对这个问题问起爱因斯坦,他解释道:“他是我的助手,凡事都要来问我,他就是失职。我可以为他解决一些他不懂而确实又非常深奥的问题,但是绝对不能做他的小学老师,基础常识也要一点一点地教他。”的确如此,帮忙并非是尽义务,所以我们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切勿将所有事情都推给别人。
在请别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机与适量,这对改变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6.努力提高沟通能力
我的朋友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同样性格孤僻、缺乏沟通能力。除了工作与生活必需之外,他们平时几乎不与别人沟通与交流。当网络盛行时,他们同时迷上了网络,面对冰冷的荧幕与在网上认识的朋友交流。后来,这两个人竟然在网上相识并谈起恋爱来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约定见面,可是见面后才发现他们俩在同一个公司上班,而且中间只隔着一张办公桌。
这个故事说明,现在有很多人缺乏沟通与交际能力。在网络盛行的年代,大家都把交流寄托在网络上,而很少面对面地与别人交流。
一个要成就事业、谱写光彩人生的人,绝对不可能性格孤僻,杜绝与人沟通和交流。相反,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今天这个社会本来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促进沟通、交流、合作,否则就不能取长补短,结合大家的力量去完成工作,抒写人生。
我记得一位人事部主管在训练员工时说:“无论你的个人能力有多么出色,我认为在我这个公司都不可能做出特别优异的成绩,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众多员工都惊异地看着他,他沉着地说:“这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团队意识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结合大家的力量。所以,我对你们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等能力上,至于个人专业能力,那是你们在学校里都已经掌握了的,而且也是基础。”
可以看出,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公司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
我可以确定沟通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个人事业的影响是很突出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性格非常弧僻,平时基本上不与别人交流。虽然与我住同一个寝室,也很少有话说。我曾经规劝他积极培养开朗的性格、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这个开放的社会。
当时,他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将精力浪费在这些“杂事”上。后来,当他开始工作时,就有了亲身体会,跑到我这儿来后悔,对当初没有听我的话而追悔莫及。因为他在公司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工作上根本不考虑其他同事的意见,多次造成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公司毫不客气地给他下了“逐客令”。后来他也换了几个不错的公司,但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失败。他感慨地说:“这个社会,沟通能力真是太重要了,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话。”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如果缺乏沟通能力,完全有可能四处碰壁。所以,沟通能力对人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沟通能力。
17.处理问题应该因人而异
我们可以肯定世界上的人因为性格、性别、环境影响、所受教育程度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造成对问题的认识、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对一些人很敏感的东西,另一些人却没有感觉;有的人认为无所谓的事情,有的人却认为非常重要。这就是说,同一种处事方法,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切忌对任何事情都采用同一种方法,那样有可能招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我有一位朋友是企业老板,他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独特的方法。我曾问及其中的秘诀,他这样对我说:“我公司有两个同样有水准的人才,但他们到我公司来的时候都对专业技能不是很熟悉,几乎是我一手将他们两个栽培出来。但是,对他们两个人的培养方法却是迥然不同。”我问:“能否说得具体一点。”“因人而异。”我的朋友真诚地回答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人,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比如我所说的那两个员工,两个都同样的聪明、好学,但是其中一个比较好强,自尊心也比较强;另外一个则心胸宽广,容易直接接受批评。所以我在指正他们的错误并灌输观念的时候,总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第一个,我常常采取迂回、间接,比较含蓄的方法,这容易使他接受;而对第二个,我就可以开门见山地指点,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而他本人也觉得无所谓。如果我将两种方法对调,第一个人会觉得我瞧不起他,而第二个人会觉得我这人真啰嗦,婆婆妈妈的。”
我佩服我这位朋友考虑得如此周详。如果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完全可能弄得一塌糊涂,无所适从。所以,我是非常认同这位朋友的处理方式,而他本人也表示这是自己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
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事情本身以外,还应该弄清楚事情涉及到的人物。换言之,不仅要因事而异,还要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是铸就辉煌人生的基本保障。要想改变人生,这是不可忽略的做法之一。
18.积极化解与别人的冲突
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曾经这样说:“这是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不但人与人之间有冲突,就是个人的内心也时刻充满着冲突。”只要人们之间进行交往,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冲突。这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但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拒绝交往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冲突时刻充斥在生活里,那么,是否能够积极化解与别人的冲突则成了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行为。同时,这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生冲突的因素林林总总,非常繁多,具体可以概括为:个人观点不同而产生冲突;兴趣与爱好不同而产生冲突;因为不可协调而产生冲突等等。那么,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怎样才能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在遇到冲突又怎样积极地化解呢?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博士说:“要做到尽量不与他人产生冲突,以及化解已经产生的冲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胸怀宽广、大公无私、宽容理解、不苛刻要求、弄清楚事情的是非、有‘冤家宜解不宜结’的观念等等。”
稻本是日本一家大型企业的主管,而且就任此职已经很多年了,是公司的“三朝元老”之一。他在公司的人缘非常好,有口皆碑。曾有人问过他的下属,大家对这位主管非常敬佩。他们说:“我们很尊敬稻本先生,虽然是我们的主管,但他却从来没有‘官架子’,永远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很会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即使是工作上有一些不可协调的情况,或者一点小冲突,他都能够冷静处理。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之前,他从来不凭自己的主观意见擅自处理。记得有一次,有个下属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不但没有气急败坏,反而是耐心地教导下属以后应该怎么做;还有一次,他因为错误处理了一件事情,导致一位员工受到冤枉,他理清事实原委以后,主动向那位员工道歉,积极化解了与他的冲突。”
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向日本的稻本先生学习,首先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无谓的冲突,即使产生了冲突以后,也应该积极化解。这样的处事方式和态度,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成功。我们应该相信,稻本先生能够在公司长久担任主管职务,能够赢得所有人的赞许,这与他这种处理事情的良好方法与态度是分不开的。
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步向成功的绊脚石。但是,只要有交往,就会有冲突产生,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回避,想办法解决。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按照稻本先生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是很难得遇到冲突的,即使有了冲突也能够轻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