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步 这就是我,无论你是否喜欢:自我分化

04-1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完成研究工作、弄清自己在家里的位置之后,你就要开始着手改变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了。对于那些你想要改变的事情,可以按照轻重缓急或难易程度进行分类。首先从容易改变的地方下手;不要一上来就冒着失败的风险,使自己感到挫败和无助,从而打击自己的积极性。

要记住的是,一切行动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并且你要注意如何应付自我改变之后家人对你的反应。如果你的目标还包括改变他人,那你肯定会受挫。你还必须假定“家人现在什么样,以后也会什么样”,并且把这当作你行动的假设前提——虽然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如果你成功地改变了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有望改变整个家庭。如果你忠于自我,与家庭成员保持亲密的关系(即使他们试图让你变回原样,你也不要过分怨怼),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逐渐适应你的新角色和新行为,而且家里所有人之间的关系也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将目标设定为希望整个家庭更加亲密、更加温暖或是类似的目的,尽管这些目标都是我们所希望的。也许你探访亲属的行为会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温暖,但是如果你把这些当作目标,就很难实现。

对你而言,要成为一个分化成功,并且情感成熟的人,你需要站在“我”的角度,而非“你”或“我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拥有一个“我”的立场,意味着你必须:

·在不冒犯他人的前提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和理念;

·明确区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接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并能够很好地应付这些差异导致的焦虑;

·接纳自己的信仰、立场和感受,不要求他人为自己辩护;

·与亲人保持亲密联系,同时敞开胸怀,倾诉自己的想法;

·按照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关系模式与方式去生活,而不是依从他人制订的规矩;

·为自己追寻目标,而不是为改善与别人的关系而追寻目标;

·准确“检验”他人的想法,明确理解他们的希望和意图;

·必要时与别人进行求同存异的协商,协商过程中必须考虑自己的目标和他人的想法;

·在与重要成员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要保持自我;若与他们的关系疏远,则要充盈自我;

·坦诚地接受自己错误造成的责任;

·学会清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学会欣赏与享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

·不要一概而论地将家人分为“圣人”或“恶人”,也不能有“非好即坏”的观念;

·不要因为他人的威胁、欺凌或操纵,而替别人承担责任;也不要威胁、欺凌或操纵别人,让他们担负本属于你自己的责任;

·在幽默与严肃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出现冷嘲热讽;

·学会应对自己的焦虑;

·不要因为人际关系中的压力而流露出任何体征,也不要被他人因焦虑而产生的体征所操纵;

·当你无法接受他人的所作所为时,不要被无力感吞噬,而要关注自己拥有的选择;

·不要将他人视为自己的问题的根源,而要承担起自己的失落、悲痛、缺憾等情绪;

·不要为了自己高兴,而对他人应该做或不该做什么提过多的要求,也不能强求别人必须如何感受、行动或思考等;

·不要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结成联盟,不论这类联盟有多大作用;

·与家庭中的每位重要成员都建立起公开、透明且一对一的联系;

·不要扮演迫害者、受害者或援助者的角色。

如果能在原生家庭中做到上述这一切,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分化”成功了。你会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些都是我们希望达成的目标。

随着你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位置发生改变,家庭内部情感机制也会出现失衡,其他人则会感到不适应,或无所适从,从而对你的变化感到非常担忧。通常情况下,家庭中的一位或多位成员会对此做出三段式的反应。首先,他们会说:“你错了、不好、自私、不负责任。”等等。然后,他们会说:“如果你回到原来的状态,我们愿意再次接纳你。”最后,他们会说:“如果你还是这样,我们将对你进行严厉惩罚。”

他们会将你的自我立场视为对他们的攻击或批评。他们会试图与其他家庭成员形成三角关系,或借助于外部权威(如一位“有见识的”朋友、一本书、一位医生、一位心理治疗师、上帝、牧师或神父等),让你认为自己错了。

他们还会对你提出各种威胁,有时会很极端,例如威胁对你采取暴力手段、威胁切断你的经济来源、剥夺你的继承权、不再与你说话、不再与你相见、收回对你的情感投入(比如,“我再也不需要你了”);他们会真的生病、闷闷不乐,或者“因为你再也不会爱我了”而陷入悲伤和忧郁之中。这些问题会接踵而至,试图让你回归到原来的状态。你应该能够预料到可能会面对的各种情况和威胁。事先预料到的越多,就越能更好地应对。

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只要你的努力开始见效,就一定不要放弃。如果你因此而变得过于自我保护,开始为自己的行动辩护,或者对别人的威胁和责难采取对立的手段,这些都会使你所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

此时,你的基本信念应该是:“我明白这会使你感到不快,你不喜欢这样的情况出现,但这是我要做出的转变,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如果你此时做出不恰当的反应,例如逃避等,只会让对方持续不断地攻击你。你需要维护自己的立场,既要与亲人保持亲密关系,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沉着冷静地应付对方的反应。

┊示例┊

辛西亚在自己20岁的儿子面前是一个“功能过度”者,因为儿子一直都依赖着她。她可以为了儿子跟丈夫大打出手,还要在儿子陷于困境时将他解救出来。但现在,她决定不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她知道儿子肯定会非常愤怒,这也是她所担心的,儿子还有可能威胁断绝母子关系。果然不出所料,在一次交谈中,当她表示不再帮儿子之后,儿子开始冲她大喊大叫。她努力保持冷静与理解的态度,没有选择逃避(过去她往往会这么做),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她的儿子一怒之下离开了,表示再也不会来看她,不再跟她说话,也不再把她当作母亲,但辛西亚并未因此动摇。三天后,她的儿子打来电话,以全新的态度和她交流,语气中充满了尊敬。

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种立场(这其实往往很难做到),那么家人最终会适应你的改变。他们会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此外,在很久之后,他们也许会对你的改变感到欣慰,甚至感激。你也许会听见家人说:“我可没有勇气去那么做。”或者“幸亏你那样做了,我真的不喜欢家里以前那个样子。只是你将来千万不要再生出那样的事端了,好吗?”

正如之前多次提到的那样,这项工作的目标之一是让你与家庭的各位成员建立起一对一的个人关系。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和每个人成为朋友,而是指你能够与家庭中的任何成员就任何问题展开交流,并与他们保持密切的关系——即使他们对你的立场做出负面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千万不能在家庭内部组成某种同盟或三角关系,也要杜绝你的家人这样做。即使你跟另一位家庭成员交流自己要做出改变的想法,也意味着这将成为你们之间的秘密。这样一来,你们二人就形成了一个同盟关系。例如,某位亲属得知了你所做的事情,想要支持你,或者想要跟你交流,“打听一些消息”。那么,你要告诉他:你这么做都是为了自己,现在谈论这些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要做到不在家庭内部结成同盟或三角关系,也不能接收家庭内部的各种“秘密”。家庭中往往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秘密”,所谓家庭秘密指的就是只有少数家人了解的信息。这些“秘密”会对整个家庭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正如之前提到的,纳西姆的父亲一直隐瞒自己有位同性恋兄弟的事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童年时,他一直都以为父亲的不满是针对自己的,从来不知道父亲其实是对自己的同性恋兄弟不满。这就是家庭中的秘密。这些秘密造成了家庭信息的空白和缺失,人们只好用自己的胡思乱想来填补。而知道真相的人,却想守住这个秘密,常常会选择保持缄默。因此,他们不能向外人透露真相。家庭之中需要讨论的重要话题往往因此被忽略、跳过,或强制中断。知道事实真相的人无力做出任何改变。若子女成为父母一方分享秘密的“密友”,这种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因为这会极大地影响子女与父母另外一方的关系。

我们保守秘密,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做能保护他人。但事实上,秘密会阻碍个人成长,还会给他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同意保守秘密,就会使家庭陷入困境,只要秘密存在,状况就不会改变。

要改变现状,出现转机,就要将别人告诉你的秘密公开出来。在家庭中,常常会有人把他自己对另一位亲属的想法悄悄告诉你——他也许会说:“不要告诉他我说了这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你把这种所谓的“秘密”公布出来。如果你对另一个人以客观冷静的方式说:“你知道她跟我说你什么吗?”或者“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跟我说,而不是告诉你?”这样一来,你往往会惹出一些事端!但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测试你是否被人际关系所左右。

这样做可以减少家庭中的三角关系。从短期来看,告诉你秘密的人,会因你泄密而生气;但从长远来看,另一个人会更清楚一些事情,而且双方最终都会对你产生感激之情。其他人知道你会公开家里的秘密,可能会以最保险的方式告诉你一些事情,并依靠你将这些事情公布出去,因为他们自己不敢这样做。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被家人普遍认为很难保守秘密的人有时也会得知家里的一些秘密。

是否与他人分享家庭秘密应该取决于你自己。因此,你不必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秘密全都告诉别人。是否分享秘密应该取决于你进行改变的努力,以及这样做是否有助于你的改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因为自己的不安,或出于对别人的忠诚,或是想要保护他人的感受而不愿公开秘密,那么你就是在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内部做出了一个情绪化的决定,而这样做会阻碍你从家庭体系中分化出来的过程。

“一对一”的亲属关系很难维系,但是利用秘密将会有助建立这种“一对一”的关系。

┊示例┊

莫瑞·鲍文博士在自传中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工作进行了描述。他记录了自己努力与一位兄弟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每当鲍文回家探访时,他的这位兄弟都会借故离开。鲍文想尽办法寻找与他单独相处的机会,但都被这位兄弟躲过去了。最后,鲍文决定利用家里的一些秘密。他给这位兄弟写了封信。鲍文在信中透露了某些亲属告诉他的关于这位兄弟及其家庭的一些事情。在这封信中,鲍文还声称他也不知道其他亲人为什么要把这些话告诉自己,而不是直接告诉这位兄弟。他在下次回家探访前一周将这封信寄给了兄弟。鲍文回到家乡后,他的兄弟很生气,急着要见他。兄弟问鲍文为什么“说这些关于自己的事情”。在表达愤怒的过程中,他的兄弟不知不觉揭露出了家庭中一个重要的三角关系,这是鲍文以前所不知道的。他们之间过去的误会就此一笔勾销,这位兄弟不再一直躲着鲍文,他们二人建立起了更加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