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浇灭孩子创造的热情

04-1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有时,生活会让孩子感到无聊。我们自己也曾在童年时体会过这种无聊,一方面,它让人无法忍受,但另一方面,它又会激发人的想象,有时还可能产生一些有趣的创意。因为无聊会迫使人采取行动去改变这种状态,去追求创新,或开发一种爱好。

电脑、电视机和智能手机的出现却让这种行动成了多余:只要按下按钮,孩子便不再无所事事。对今天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电子产品就是最重要的娱乐工具。他们不再喜欢坐在电视机前,而是选择整天上网。因此,生活便成了一场无休止的电话会议。看着女儿在Facebook上和她的朋友们聊天,轻轻一按,“朋友”就出现了,这或许会让父母感到不可思议。而要让“朋友”消失也只需轻轻一按,退出,就这么简单。许多孩子都喜欢独自宅在家里,他们在家里能获得舒适的放松感,就像今天流行的说法,“很酷”。技术引诱着孩子,让他们盲目地追随于它。它给他们各种好处,对他们发号施令,又让他们时而兴奋,时而沮丧。孩子是技术最完美的消费者,他们已彻底落入了它的掌控。

电脑的各种用途似乎都成了灾难的来源,作为家长,我们茫然不知所措,进而感到愤怒,但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的是谁?是谁让这些东西进入了孩子的生活?当孩子解释说没有“Facebook”他们就会落伍,就无法进行他们所谓的“社交”,也无法和(那些甚至没见过面的)“朋友”交流时,是谁因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而屈服了?网上的社交生活对我们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孩子乐此不疲,他们会突然多出300个“好友”,并在网上互相邀约举行派对,这种派对很受孩子的欢迎,基本上会有成百上千的少年报名参加。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除了各种手势以及按按钮和擦拭屏幕的动作便不再有其他内容,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孩子的房间早已成了数码市场,孩子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弄到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今天,举办生日派对的孩子完全可以预测他将收到怎样的礼物:网上购物礼券、下载的歌曲和电影等。孩子和家长几乎已经无法想到别的礼物。如果有适合幼儿的触摸屏,就连婴儿也能操作电脑。当他用手指拍打屏幕时,这种动作就能转化为操作指令。于是,奶牛开始“哞哞”地叫,汽车响起喇叭,绵羊发出“咩咩”声,狗则“汪汪”地叫。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孩子不必再用手去推倒积木,只需在键盘上轻轻一按,他就能让整座虚拟的塔轰然倒塌。

孩子接触电脑的年龄越来越小。今天,点进Youtube,你会发现竟然有那么多幼儿坐在他们的迷你电脑前,而他们对这种机器的熟练操作也总是令成年人惊诧不已。纽约已经有了第一所专为数码天才儿童所设的学校。在这里,那些才六年级就已精通任天堂或Xbox游戏机的学生可以将他们的才华带到课堂上并展示出来,这里提供的大多是与开发电脑游戏相关的课程。最新研究发现,5%的6岁孩子已经在网上有了所谓的账户,在11岁的孩子中上网的人数占了1/3,而13岁则达到了2/3。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数据。这些孩子在开机和关机间分享着他们的生活,并理所当然地坐在电脑前一直玩到深夜,只为了和那些素未谋面的人保持联系。

什么时候可以开电脑?是否应该开电脑?打开电脑后能玩多久?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定期因为这些问题发生争执。对孩子来说,登录Facebook账号,在上面浪费数个小时就是在维护“社交关系”,这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数字技术发展至今,它早已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少还有人能将现实与虚拟分开。英国曾做过一项关于人们和数字技术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不上网对他们来说就像被社会抛弃了一样,而不带智能手机就感觉少了只手的也同样大有人在。

今天,当你穿行在城市间时,已经很难看到一个手上不拿手机,耳朵里没插耳机的人。无论你在上厕所、等红灯,还是在超市排队,随时都能找到现代人表达亲密的新方法。到处都是“哔哔哔”和“嘀嘀嘀”的提示音,到处都有人在打电话,一不小心你就有机会“打探”到别人的私生活。“刚出发”“马上来”“刚下车,跟你汇报一下”,下了飞机、火车或者汽车就要向妻子或公司汇报接下去做什么。所有行动都会受到评论,每一次约定都需要再三确认,然后再轻易毁约。嘀嘀声和振动声永远不会停止。而我们的孩子此时就在身边,于是,他们明白了这一切有多么重要,而他们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

事实上,我们早已习惯了受到体系的控制,只是我们并不自知,我们仍以为是自己掌握着主动权。我们执行电脑下达的命令,受到它们的约束,遵循它们制定的规则来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哪些标点,并决定是否能犯某个错误。想想看,机器通常是怎样“允许”我们做某件事的?我们越是让自己和孩子屈服于这个系统,我们就越是受锢于它的机械性。每一次点击都会被记录下来并进行评估,每一个信号都可以得出关于用户的结论。最后,系统就会只呈现用户主观认为想要的东西,做决定的不再是我们自己,而是系统。

机器会对我们进行仔细的审查和分析,以确定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了躲避这些侵犯,保护自己和孩子,我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应该防止各种垄断企业获取我们的信息,拒绝各种公司对隐私的窥探,他们的控制日渐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令人屏息的速度剥夺了我们的自由。他们企图将我们变成“用户”,而不再是真实的消费者。

今天,孩子与家长的大部分交流都围绕着电脑。例如,三岁的孩子能不能玩爸爸的手机,七岁的孩子在上二年级时需不需要上电脑班,孩子什么时候能得到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孩子每天能玩几个小时的电脑。专家在报纸上煞有介事地建议家长根据不同年龄为孩子安排不同的电脑活动时间,并给出参考,就好像这是一项人权,孩子如果不玩电脑就无法正常生活似的。今天,谈及孩子的课余时间,家长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每天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的)“多媒体时间”,然后紧张地征询他人的意见,看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太多或者太少。

如果孩子在年幼时感到自己无法进行创造,而只能消费,他们会感到耻辱。事实上,孩子天性渴望承担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希望投入丰满多样的生活,用亲身经历去收获真实的经验,而不是大人早已准备好的说教。今天,我们几乎可以用电脑模拟所有运动,但同时,我们也在报纸上看到,不会游泳的儿童数量正在不断增加。6~12岁是学习游泳的最佳年龄,但许多这个年纪的孩子却只是呆坐在某块屏幕前,进行着虚拟的运动。如果孩子能有机会参与真实的活动,体验运动和创造带来的乐趣,他们自然就不会失去对创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沉溺在虚拟世界中来满足自己的创造热情。

要实现这点,就必须让孩子体会到真实的生活需要他们。他们需要相信自己是重要的,他们的创意和努力有助于解决问题,并将想法付诸实践,而且,日常生活需要他们的参与。但如果一个孩子每天听到的都是他接下去该做什么,而父母和老师又固执地认为帮忙做家务或完成家庭作业孩子就能获得成长,他该如何获得这些重要的经验?在这种环境中,孩子通常无法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因而无法获得自信。

当成年人被置于一个无法进行创造,而只能像变速箱中的齿轮那样机械转动的环境中时,他们就会变得病态。正因为没人能忍受这种空虚,所以每个人都在尽力寻找一个自由的空间。在那里,他们至少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创造一些东西。

儿童和青少年也是如此,只不过今天他们寻求的自由空间和我们那个时代的概念已经截然不同了。过去,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能通过在自己的园子里劳动、造房子,在体育社团工作或在消防队当志愿者来积累有益的经验,获得宝贵的技能。但在今天这个自我创造热情受到严重压制的社会,人们失去了从事这些活动的兴趣。儿童和青少年热衷于现代化的多媒体娱乐,从中获得的能力自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与这些媒体相关的机会,但如何将一枚钉子钉入墙中,如何布置花园或搭建帐篷,以及如何与人交往,这些却都是不能从电脑中习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