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人民学习希望

04-16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美国学者詹明信(Fredrie Jameson)曾经说过,设想这个世界的末日要比设想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来得容易。这句话虽然不是针对中国人说的,却很适用于今天的中国。2012年12月21日被预言为世界末日的一天,在这之前,有的地方蜡烛和火柴被抢购一空。后来又有全能神成员散布\"世界末日\"的谣言而颇有信众。在这些民众那里,世界末日的预言真实性很高,是他们相信会发生的事情。但如果谁对他们预言政治改革将会带来真实的改变,他们却未必相信,或者至多将信将疑。他们不是不希望改变,而只是不相信自己所希望的改变真的会发生。

让尽量多的民众相信值得相信的事情,有信心对未来保持希望,让他们对真实的未来能有所期待和信心,这本身就应该成为一种我们期待和希望发生的变化。

对真实的未来无所期待和缺乏信心,是因为过去许多承诺过的变化并没有发生。《求是》杂志刊登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3年1月23日在国务院第8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温家宝对当前改革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依然是滋生腐败的根源。改变这种情况正是人们普遍抱有的期待。

在这之后,中国新的领导人下了决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去。这是一个让人们对真实变化或许又能重新有所期待的决心,因为它包含了对人性较为现实的新估计。以前,人性被估计得太高,太美好,以为有了\"思想教育\"和\"阶级觉悟\",人人都随时能为理想和信仰而放弃个人利益,为了国家事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财富。那些手上握有权力的人更是被美化为无私的人民公仆。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他们是在替人民掌权,谁还敢说要把他们的权力关进笼子里去?

现在不同了。许多不美好,甚至很丑陋的现实让人们变得前所未有地清醒,也不再刻意回避人性阴暗、自私、偏执、贪婪的一面。人们看到,权力人物也是凡人,不是圣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都喜欢得到更多的权力,喜欢更称心如意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伴随着无制衡权力而来的便是滥权,以及接踵而至的道德堕落和败坏。看管权力的笼子看起来是为限制权力而设计的,其实它要囚禁的还有人性中那些由利益、激情和野心所驱使的贪婪欲望。看清人性的软弱、承认权力的贪婪、叹惜民众的无助,可以让人变得更悲观、绝望,也可以让人变得更积极,以一种新的认识来对待自己的希望,并有所希望。

让人民能有所希望,并不是自上而下地把希望恩赐给他们,更不是用空许的诺言稳住他们骚动的情绪和积累的不满。希望一直就是一种有用的统治工具,拿破仑就曾说过,\"领导者就是兜售希望的人\",但是,真正的领导者要让人民确实能够有所希望,那就不能让他们在希望的时候上当受骗,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变着法子欺骗他们。19世纪的群众心理学家勒庞把群众看成是没有记性的\"群氓\",他们野蛮粗鲁、残忍凶暴,而且头脑简单、轻信易骗。其实,群众对自己的上当受骗并不是没有记性的,他们只是没有办法摆脱被迫上当受骗的处境罢了。而且,他们无论上过多少次当,无论如何不相信,但既然生而为人,就不可能在完全没有希望的状态下生存下去。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希望,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希望。

哲学家罗蒂(Richard Rorty)在《哲学与社会希望》:Philosophy and Social Hope)一书中指出:希望不只是设定目标,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向,只有在希望的思维方向引导下,人才会觉得有理由、有可能对更好的未来有所期待。罗蒂还指出,希望总是以某种故事来讲述的,能不能希望因此也就是能不能相信一个故事。他认为基督的降临和共产主义的来到就是这样的故事,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不相信的人就不会把这样的故事当作他们的希望。希望的反面不是没有希望,而是绝望,一个民族一旦没有希望的故事可讲,便会陷入集体的迷惘和绝望。

希望不是一种情绪和激情,而是一种有用的知识,亚里士多德说,\"希望是让人醒来的梦\",让人醒来,便是知识的作用。希望不是期许发生随便什么事情,而是期许发生好的事情。17世纪英国作家和牧师阿莱因(Joseph Alleine)说:\"如果你希望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希望便能帮助你从罪恶得到洗涤。\"希望中应该包含对现状中需要洗涤之物的批评与不满,这也是一种知识。心理学教授弗里德里克森(Barbara L. Fredrickson)指出:希望\"总是在情况糟糕的时候才特别需要\",至少也是在\"事情的发展很不确定的时候,人们需要希望,因为希望能让他们视野开阔……去除害怕和绝望的迷障,让他们看到一幅大图景……因而变得更有创造力,更相信更好的未来\"。在暴虐统治下的人民虽然不指望会在近期内有什么根本的改变,但他们会相信这种统治不可能永远持总会有灭亡的一天,这种\"大图景\"就是希望,也是一种历史知识。

希望不是凭空期待的白日梦,而是确信自己所期待的事情或变化能够真的实现,这样的希望包含着对现实可能性的经验判断,它不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乐观主义\"。乐观主义很可能只是白日梦,心理学家施耐德(Charles D, Snyder)在《希望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希望包含着对欲达目标之途径与价值的思考,而乐观主义则只是\"期待最好的事情能够发生,但并不一定对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未来有批判性的思考\"。由于希望被误以为就是\"乐观主义\",希望会像野花般突然绽放,疯长一阵以后,又迅速地枯萎、死亡、腐烂。只有真正的希望才能给人带来持久而有真实意义的快乐、信心、自尊、力量。这样的行为是一种个人的积极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社会性的精神和力量资源,所以有人把怀抱希望的人比作是社会中的\"小发动机\"。

今天,无论是展望未来的政治改革,还是期盼修好看管权力的笼子,首先需要有无数\"小发动机\"的公民来怀有这样的希望和梦想。一个民族或国家再有梦想,没有积极参与的民众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习惯于盲信、迷信,并受制于犬儒和怀疑主义的民众是不能胜任这项使命的。他们对未来不抱希望,不抱希望的民众是无法摆脱惰性、奴性和其他不良的心理习惯的。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希望,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他们自己。而在学习希望中最要紧的是知道什么是希望,如何去希望、如何去希望,以及为什么一定不要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