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理性与感性

04-16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荷兰被纳粹占领时,斯凯勒与特里内收留过一群被迫害的犹太人,不过她们这么做的原因非常不同。
特里内是个真心行善的女人。犹太人的痛苦和需要让她于心不忍,所以她不加思索地帮助他们。朋友赞美特里内的慷慨精神,但有时也提醒她,善意也会有害人的时候。“你也许因为被打动而施舍钱给乞丐,”朋友说,“但是,如果乞丐拿钱去买毒品呢?”对于这样的忧虑,特里内不为所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能做的就只是伸出援手,难道不是吗?
相反,斯凯勒则是个以冷酷出名的女人。事实上,斯凯勒并不喜欢许多人,不过也不讨厌他们。她之所以帮助人,只是想到这些人的苦难与自己的责任,因而认定帮助人是正确的事。斯凯勒并没有因行善而感到温暖,只是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斯凯勒与特里内,谁的行为更有道德?

相比斯凯勒,特里内这样的人更经常被形容为“善良”仁慈”或“慷慨”。我们觉得他们这类人的仁慈深刻地植根于他们的人格中,完全是自然流露,而慷慨的本能也显示他们的本质就是善。相比之下,我们也会赞美斯凯勒这样的人,但我们对他们的善良有不同的“感受”,最多只会称赞他们愿意去做他们自认为有责任去做的事。

有趣的是,道德如果与“做”正确的事有关,我们就不该认为特里内在道德上比斯凯勒更值得称赞。的确,正如上面所说的,从特里内坦率的作风来看,她或许会比斯凯勒更容易做错事。举例来说,在非洲旅行时,你会经常碰到小孩来要铅笔,有时是要钱。特里内一定会给,但是斯凯勒或许会考虑一下,然后认定这种施舍会鼓励依赖,也会助长觉得自己劣等与无助的情绪,这与大多数发展机构想的一样。更好的做法是直接捐给学校,让你想帮助的人保留一点儿尊严。

还有一个理由会让人不想赞美特里内。既然她的行动是不加思索的,她会不会只是碰巧做了件好事?为什么要因为有人偶然间做了一系列好事而称赞这个人?更糟的是,除非我们能反省自己的情绪,否则我们的本能可能会让我们误入歧途。举例来说,历史上有许多人的基本人格与特里内相同,但这些人是在种族主义文化中长大的,他们的种族主义就跟特里内的善良一样,往往在不加思索中产生。

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想,斯凯勒其实拥有更高的道德感,因为尽管她缺乏同情的本能,但她还是做了善事。相比之下,特里内的仁慈无须付出特别的努力,斯凯勒却以自己的意志战胜了本能的倾向。

然而,推翻之前对特里内本能的判断,转而认为斯凯勒在道德上更值得称赞,则会产生别的问题。毕竟,特里内的善良与她的人格关系紧密,而斯凯勒行善是因为她推论自己应该行善。如果这样就认为斯凯勒更有道德,听起来难道不奇怪吗?

有个老生常谈的说法可能可以解开这个困局,即善良必须结合思想与本能,特里内与斯凯勒都表现出了道德的某些面向,两人都不算是没有瑕疵的道德模范。这种说法当然正确,却回避了真正的困局:在决定我们是不是符合道德方面,是感受重要还是思考重要?

请看其他问题
17. 严刑逼供
18. 理性的要求
50. 善意的贿赂
83. 道德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