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死时方能证实?
04-16Ctrl+D 收藏本站
又一位宗教哲学家希克(John Hick)站了出来,要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说:不管怎样,那个陌生人属于哪一方,他自己是明白的;而且,在战争结束后,当一切事实都被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以后,这个问题就可以有答案,他的真相也就大白于天下了。希克的意思是说:宗教信仰涉及的事实不一定现在就可以得到证实,但在原则上是可以证实或证伪的(在战争中有双重身份的人不一定个个都会被澄清身份,但其身份在原则上是可以澄清的)。为了讲清这个问题,希克也讲了一则寓言,名叫《旅行者》:
有两个人一起沿着一条大道旅行。甲相信这条大道可以通向天国,乙根本就不相信。不过,既然眼前没有别的路,两人就都只得走这同一条路。
他俩以前都没走过这条路,因此谁也说不出在下面的每一个拐弯之后会看见什么东西。他们的旅程当然有时候顺利,有时候困难,有时候愉快,有时候烦恼。在任何情况下,甲都把这次旅行看成前往天国的朝圣,把旅程中所有的愉快解释为天国之王的鼓舞和激励,把所有的困难和艰险解释成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天国之王设计所有这些鼓励和考验,是为了使自己成为天国中有价值的公民。而乙呢?他既然不相信这些,就只把这次旅行视为既无法逃避又毫无目的的漫步,他享受其中的愉快和忍受其中的烦恼,是因为别无选择。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天国或目标,有的只是这条路本身以及好好坏坏的天气和运气。
在这则寓言中,旅途象征此世的经验。甲乙二人在旅途中的境遇完全相同,所以事实问题与此世(即途中)无关,只与终点有关,因为终点的景象将证实谁对谁错。对同样的境遇的两种不同的感受、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中哪一种符合实际,要靠未来的亲身体验来证实。
当然,这则寓言是基于宗教的来世信仰而设计的,因为基督教和别的一些宗教所说的天国或天堂,都是在死后或来世才能进入的境界,换句话说,对这类宗教的说法,不可能在今世去进行“证实”。这则寓言在宗教哲学方面说明了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要证实涉及事实的说法,不能依靠逻辑证明,只能依靠事实的发生,而且这种证实常常需要亲身的体验,宗教的说法尤其是这样。第二,“可证实”不一定表示“已经证实”或“将会被每一个人证实”,更不一定表示“可证伪”。例如,“圆周率的值3.1415926……包含3个连续的7”这个说法,假如是真的,则原则上可以证实,尽管现在还没有证实,尽管不可能被每一个人证实,但将来总会被某个计算者证实;假如是伪的,则永远不可能证实。宗教关于彼岸的命题也是这样。总之,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看到的是同一个世界,而他们对之的不同感受和不同解释是不是符合实际,在原则上是可以由亲身体验而得到最终证实的。
谁知道终点有什么?
这场关于宗教的说法如何“证实”的论战全都以讲寓言的方式进行,难道不是既十分有趣又值得回味吗?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的信念,是不是就真的“无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