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优先选择

04-12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让我们通过说明儿童的智能组如何应对比较来解释一下水罐的实验。设想这个孩子开始时只有三个智能体:

“高”智能体说:“越高越多。”高的东西能装得更多。

“细”智能体说:“越细越少。”细的东西装得更少。

“限定”智能体说:“一样多,因为没有增加或减少。”

我们怎么知道儿童有这样的智能体呢?我们可以确定年幼的儿童拥有如“高”和“细”这样的智能组,是因为他们可以做出这些判断:

要知道年幼的儿童是否拥有“限定”这样的智能体要困难一些,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实际上可以解释把液体倒来倒去量是不变的。无论如何,因为这三个智能体给出了更多、更少和一样这三种不同的答案,所以一定会有冲突!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冲突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年幼的儿童给这三个智能体排好了“优先顺序”。

如果“高”被唤醒,就让它做决定。如果它没有被唤醒,而“细”是开启状态,就让“细”做决定。如果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就让“限定”做决定。

这种方案极为实用,因为把所有的智能体排好优先顺序就可以轻松知道要用哪一个。举例而言,我们常常根据事物的范围来进行比较,也就是它们能到达的空间范围。但是为什么把高度排在宽度前面呢?因为人们似乎确实对竖直的范围更敏感。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天生就在我们脑中建立好的,但无论如何,这种偏见常常得到证实,因为“高度更高”常常伴随着其他更大的度量结果。

谁更“大”——你还是你表哥?背靠背站好!

谁最强壮?那些看起来更高大的成年人!

怎样均分液体?让它们一样高就可以!

在日常的比较中,没有其他智能体像“高”这么好用。不过,没有一个优先计划能一直起作用。在水罐实验中,“限定”应该先起作用,但年幼儿童的优先顺序使得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人们可能会顺便问一问,高和矮、宽和细是否应该被看作不同的智能体。从逻辑上来讲,每一对中有一个就够了。但我怀疑在脑中仅仅用“高”停止活动是否足以代表“矮”。对成年人来说它们是“相反的”,但儿童并不会这么有逻辑。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坚持认为刀是叉的反义词,而叉是勺子的反义词。水是牛奶的反义词。对于反义词的反义词,孩子们觉得这太傻了,不需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