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古诗
04-14Ctrl+D 收藏本站
填词
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①。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②。冬郎一生极憔悴③,判与三闾共醒醉④。美人香草可怜春⑤,凤蜡红巾无限泪⑥。芒鞋心事杜陵知⑦,只今惟赏杜陵诗⑧。古人且失风人旨⑨,何怪俗眼轻填词⑩。词源远过诗律近⑪,拟古乐府特加润⑫。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⑬,已自换头兼转韵⑭?
【笺注】
①比兴:《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有寄托之意。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②不如忧患作:中国诗歌批评史上有“发愤著书”、“诗穷而后工”之说。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愈穷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
③冬郎:唐末诗人韩偓的小名。韩偓,字致尧、致光,自号玉山樵人。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进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因不附朱全忠被贬斥。早年诗歌辞藻华丽,多写艳情,有“香奁体”之称。晚年所作因唐末变乱以及个人际遇,风格变得慷慨悲凉。宋钱易《南部新书》乙:“韩偓,即瞻之子也,兄仪。瞻与李义山同年集中谓之韩冬郎是也。故题偓云:‘七岁裁诗走马成。’冬郎,偓小名。偓,字致光。”
④判:通“拼”,甘愿。三闾:指屈原,生于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被贬前曾任三闾大夫,掌三大姓的宗族事物。《后汉书·孔融传》:“忠非三闾,智非鼂错,窃位为过,免罪为幸。”李贤注:“即屈原也,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故曰‘三闾’。”
⑤美人香草:比喻明君贤臣,在诗文中多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韩偓诗中常以美人香草比喻君臣之情。
⑥凤蜡红巾:唐昭宗赐予韩偓的东西。《南唐近事》卷二载,“偓捐馆之日,温陵帅闻其家藏箱笥颇多,而缄鐍甚密,人罕见者,意其必有珍玩,使亲信发观,惟得烧残龙凤烛、金缕红巾百余条,蜡泪尚新,巾香犹郁。有老仆泫然而言曰:‘公为学士日,常视草金銮内殿,深夜方还翰苑,当时皆宫妓秉烛炬以送,公悉藏之。自西京之乱,得罪南迁,十不存一二矣。’”可怜春、无限泪:指韩偓采用比兴手法,对艳丽之诗寄有无限的深情。
⑦芒鞋心事:指杜甫诗中的痛苦之情。芒鞋,即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这里指麻鞋。杜甫曾作《述怀》:“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陵:指唐朝诗人杜甫。杜甫远祖为京兆杜陵人,即长安城东南,因此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
⑧只今惟赏杜陵诗:如今人们只知杜甫诗中忧患意,已不知其中的比兴寄托之情。
⑨风人旨:古风骚之旨,即比兴的创作手法。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在诗词创作上,《诗经》开启运用诗歌“比”“兴”的基本手法,而《离骚》的比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对传统比兴手法有重大发展。两者同为中国早期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唐宋以来的诗词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⑩俗眼:浅薄、势利的庸俗人。
⑪词源:词的起源。词,长短句。诗律:诗的格律。
⑫拟古:诗文效仿古人的风格形式。或拟其声,或拟其意,或两者并拟。乐府:最初指主官音乐的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为乐府,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亦称乐府。这里指宋以前的狭义上的乐府。特加润:意谓在乐律上,词相对拟古诗和乐府诗更加圆润精当。
⑬句读:文辞语意为已尽为句,未尽而须停顿为读。这里意谓细读详析。三百篇:相传《诗经》最初由三千余篇,经孔子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其有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篇三百零五,举成数而称之为“诗三百”。
⑭换头:指词的上阕首句与下阕首句句法不同。亦是曲牌的一种。同一曲调,后曲换其前曲之头,或只换首句,或换数句。转韵:又称“换韵”。古代韵文中,除律诗、绝句不得转韵和词曲的转韵须有定格外,古体诗赋与其他韵文每隔若干句就可以转换一韵,转韵一般比较自由。